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校外體育培訓以“考試提分”作宣傳 教練沒資質是痛點

2022年05月19日07:39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外體育培訓,不能偏離“跑道”

“9.9元團購中考體育跳繩模擬測試”“中考體育滿分沖刺”“中考體育滿分訓練簽協議”……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和推進,青少年體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一些針對考試的校外體育培訓班也紛紛冒頭,為提高分數,許多家長給孩子報了班。

家長:

為了滿分,一節跳繩課195元“值”

5月14日,周末。南京市鼓樓區江東北路319號的華彩薈迎來了一波波孩子及家長,“動因籃球”“運動家擊劍”“驍騎馬術”……光負一樓就有5家體育培訓機構。

冷了補習班,熱了運動場。“雙減”政策實施后,很多以往周末補習文化課的孩子,轉投體育培訓的懷抱。雖然多數家長讓孩子參加體育培訓的初衷是強身健體,但不可否認,突然增長的體育培訓需求很大程度上源於“中考體育分值提升”。2021年8月,我省下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中考體育成績權重逐年上升,由過去不低於中考成績總分的5%,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目前,省內各市的中考政策並不完全相同,但各市體育成績的比重普遍低於總分的10%。記者了解到,今年,無錫已將中考體育分值由30分增加到40分。南京目前中考體育總分為40分,升學總分為700分,根據要求,2025年南京中考體育總分將至少為70分。不少家長認為,文化課增加1分太難,體育則相對容易。家長和孩子們都期望能在這個“送分”科目上拿到滿分。中考體育培訓班,似乎因此成為新剛需。在某點評平台,記者以“中考體育”作為關鍵詞,在南京范圍內能搜到417家相關商戶,南通有394家,無錫有318家。

“我給兒子報了一個體育中考班,20節課2680元。現在在上綜合體能,初三開始根據孩子情況選擇專項訓練。”南京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

張女士的兒子上八年級,訓練場地位於鼓樓區。每個周六早上,張女士都要騎20分鐘電動車送兒子去訓練。“和學校體育課差不多,跑跑步,做做高抬腿等,教練很年輕,不知道有沒有資質。”張女士說不出兒子的訓練有什麼進展,但“班上同學都在練,再說,體育肯定比文化課好拿分”。

4月30日,“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早上8點,記者來到這家運動場,看到圍欄上挂著“體育中考”的廣告牌,上面寫著“獨家訓練計劃、金牌師資團隊、品牌值得信賴,全年開班”,旁邊還附有培訓機構“攬客”的二維碼。場地內已有9個孩子在訓練。兩個男生在50米跑道上反復練習起跑,一男一女在練習投擲實心球,還有2男3女在練體能。

上午9點,課程結束。一個男生留下來繼續練習投擲實心球。訓練時,他的最好成績是8米,離中考滿分8.6米的標准還差0.6米。沒有教練,孩子的媽媽親自下場指導。然而半小時過去,他始終沒能超過8米,遺憾離開。

比起張女士,小學生歆怡的媽媽則考慮得更早。才上二年級的歆怡參加的體育培訓項目包括7800元40節的跳繩課、14800元80節的體能培訓。“南京體育中考是在3類選項中各選擇一個項目,女生項目是三分鐘跳繩和800米二選一、50米跑和立定跳遠二選一、投擲實心球和一分鐘仰臥起坐二選一。”歆怡媽媽分析后,給歆怡選了三分鐘跳繩、50米跑、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搭配,“文化分數多一分有多難!而這些項目小學體育也要考,早點練起來,小學體育可以拿到優。等以后初中學業壓力大了,沒有太多時間鍛煉,已經掌握的技巧和體能還在,中考體育更容易拿滿分。”

機構:

體校生“跑單”,教練沒資質是痛點

記者用手機掃描“體育中考”廣告牌上的二維碼,添加了微信號,以家長身份詢問中考體育培訓有哪些項目。對方直接給出中考訓練基礎班和沖刺班的報價,基礎班一周1練2680元/期(20節課、20小時,送免費保險),一周2練4880元/期,單次150元/次(按次報課保險自行購買)。沖刺班一周1練1680元/期,一周2練2780元/期,單次200元/次。然而在該訓練場的前台周邊,記者找了一圈,也沒有看到教練員的資質信息。“我想看一下教練員資格証”,對這一要求,培訓班工作人員表示“要公司領導批准”。

帶著對體育培訓機構教練資質的疑惑,記者採訪了揚州靚羽體育羽毛球俱樂部負責人龐亮。他認為不奇怪,“很多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教練可能是體院裡面的學生,沒有相關教練資格和教學經驗,實際是‘跑單’。”

龐亮以羽毛球為例解釋“跑單”。專業的教練員年薪30萬元起,請2-4位專業教練,年人力成本就要百萬元,一般的機構承受不起。這時,他們就以助教的名義,找一些體校學生或者體育愛好者,他們每小時課時費隻有專業教練的三分之一,主要收入來自拉人頭的提成。“七成以上機構都這樣。重招生、輕教學,不尊重體育教育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

更極端的則是有些教練根本不懂項目。如羽毛球的發力是從腿部開始,把自己蹬起來,隨后轉體帶動轉肩,然后頂肘,小臂加速。但龐亮曾接收過其他機構轉來的孩子,有的小臂往后一擺、再往上一甩就開始打球,有的手腕一直往下壓著打球,但之前的教練從未糾正過。

“市場確實是混亂,資本進來的話,都是快速收割。”連雲港市網球隊主教練劉冠群說,培養一個專業運動員,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但是資本砸進校外體育培訓,特別是應試類,培訓的周期很短,兩三個月就可以看到回報。

教學體系不規范,“想到哪教到哪”也是常態。南京姜先生給兒子報了15節籃球課,但上完課大失所望:牆上張貼著照片的教練員一次沒見到,每次都是“看起來像大學生”的年輕教練帶孩子做做准備活動、拍拍球,問“15節課能學到什麼程度”,回答也是“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因人而異”。

“師資和課程體系是校外體育培訓最大的痛點。”業內人士介紹,專業教練員很多在體制內,在外教學受限,這也導致體育培訓行業中教練員不夠專業,且流動性普遍較高,不同機構當中的體育培訓教學又缺乏銜接性。后果就是,一些課程設計“憑感覺”或“依葫蘆畫瓢”。

“實際上,不同運動項目對於孩子體能要求也不一樣,訓練要尊重項目規律,尊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鹽城涵邦青少年乒乓球訓練基地負責人倪士剛介紹,如乒乓球,不光需要專項技術能力,對反應速度、核心力量等要求也較高,傳統的力量訓練並不能滿足這一項目需求。不同年齡段身體素質發育的窗口期也不一樣,體能訓練的內容也要有所區別。

但由於專業知識和第三方評價體系的匱乏,家長很難判斷孩子參與的體育培訓是否專業或者科學規范。這種不對稱,也使得不規范機構有機可乘。

專家:

標准已出台,期待師資課程更規范

“不培訓,比人家差個一分兩分怎麼辦?家長們都是一個心思,哪怕交的是好幾千塊錢,至少心安了。”南京市體育學科帶頭人、邁皋橋初級中學副校長戴守慧告訴記者,因為考試具有偶然性,有些培訓機構便利用了家長的焦慮心理。其實南京市體育中考滿分標准並不高,近幾年考試結果也顯示,95%以上的學生認真參加校內體育學習和鍛煉就能拿滿分。

“校外體育培訓未來應更多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有益補充,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滿足家長和孩子多樣化的運動需求。”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儲志東教授認為,課外體育培訓如果變成應試培訓,既加重學生、家長的負擔,也扭曲教育初衷,有必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監管讓行業更加規范。

“校外培訓,誰來培訓很重要。”儲志東認為,專業的事應交給專業的人做。我省《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任教渠道,鼓勵體校教練員為學生提供運動技能培訓服務,參照當地同職級體育教師標准支付報酬。體制內的體校教練員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之余,到培訓機構從事專業培訓,既可以解決現有培訓機構師資問題,也可以挖掘更多的體育后備人才,對人才的選拔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不能把體育培訓變成生意,不能打著培養孩子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的旗號,搞應試教育的輔導班。校外培訓機構如果以中考沖刺名義進行招生宣傳,屬於虛假宣傳、不實宣傳。”江蘇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四級調研員張余勇告訴記者,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培訓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沖刺。《江蘇省青少年(幼兒)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已於今年3月15日起施行,明確要求對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實行准入審批,場地、師資必須滿足相應條件,課程設置、師資安排、入學條件、招生對象、教學時間、班級容量等都應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齡段相匹配。

准入審批更嚴格。體育類校外培訓必須先拿到體育主管部門的《江蘇省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核意見書》,才能到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民政部門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和批准証書﹔已領取營業執照或批准証書的校外培訓機構,也需要及時到屬地體育主管部門重新申領。

師資、課程更規范。校外體育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含教研人員)兼職。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支持體校教練員參與提供課外體育培訓服務,積極推動兼職取薪的政策落實。教練員須持有五類執教資格証書才能上崗,証書可通過政府官方平台查詢核實。應在培訓場地醒目位置長期公示教練員信息。機構應規范體育類培訓教材編寫、選用、備案等全流程管理,對所有培訓材料存檔並妥善保管,以便核查,存檔時間不少於培訓材料使用完畢后3年。培訓教材選用變更時,及時提交變更內容說明和變更材料。

收費監管更明確。嚴格規范培訓價格、收費時長,收費須公示,培訓須訂立服務合同。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費)不超過3個月或不超過60課時,並按規定開具發票。以所有學員單個收費周期(3個月)費用總額為標准作為風險保証金。

□ 本報記者 楊 昉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