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徐州發布人才新政 全力打造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

2022年07月06日16:03 | 來源:徐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404

近日,為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我市發布人才新政,深入推進人才隊伍現代化、人才工作現代化、人才效能現代化,全力打造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為江蘇建設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貢獻力量。

我市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線路圖:到2025年,人才強市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30萬人,高層次人才達到20萬人,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150人、工程師800人、高技能人才796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才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數量穩步提升,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較大突破,實現行業領跑﹔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強市。重點領域集聚一批頂尖人才,人才效能顯著提升,人才競爭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搶抓戰略機遇

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建設高水平人才平台。緊扣“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目標,全面融入江蘇建設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戰略,建設區域領先、活力迸發的高水平人才平台。

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地。全面放寬人才落戶條件,中專(含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學歷)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具有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技能等級人員,取消住房、就業、社保等條件限制,可先落戶后就業。

建設高能級人才載體。全力支持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建設,加快培育和建設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醫學中心等﹔支持企業建立海外人才飛地、離岸研發中心。

打造園區產才融合主陣地。支持園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園區打造人才科技綜合服務中心。

聚焦高精尖缺

建強支撐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隊伍

引進培育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復合型人才。集成支持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復合型人才來徐創新創業,經評審,最高給予2000萬元的項目資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達到世界一流、國內頂尖水平的,不定框框,不設上限,“一事一議”給予支持。

引進培育科技領軍人才(團隊)。按照能夠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標准,支持科技領軍人才(團隊)來徐創新創業,經評審,團隊給予100萬—500萬元的項目資助,人才給予30萬—500萬元的項目資助﹔入選省“雙創人才”創業類和省“雙創團隊”的,我市企業申報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中華技能大獎”的,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按照其所獲資助金額給予企業1:1 配套獎勵﹔入選省“333工程”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的,分別給予人才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重點產業領域市級以上“雙創團隊”領銜的科技類項目,支持申報市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資金最高300萬元。

引進培育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實施“彭友圈”青年人才集聚計劃,每年拿出一定崗位面向全國重點高校和世界名校招聘優秀畢業生﹔全職來徐工作的全國重點高校和世界名校(全球高校排名200強)博士,直接認定為市“雙創博士”,分3年給予12萬元資助﹔對進入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工作期滿1年以上的博士后,發放科研補助12萬元﹔對引進或出站后在徐企業全職工作或自主創業的博士后,3年內每年補貼10萬元,並對應享受“555”引才工程相關補貼。

引進培育卓越工程師隊伍。按照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標准,緊扣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3年遴選600名卓越工程師(其中數字技術卓越工程師180名)﹔獲得工程類專業研究生學位的工程技術人才,可提前1年參加相應專業職稱評審。

壯大創新型企業家隊伍。3年遴選500名企業家、5000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開展重點培育,加快培養一批既懂科技又通市場的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實施“新生代企業家接力計劃”,培育一支創新意識強、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年輕一代企業家隊伍。

培養鍛造高技能人才和“彭城工匠”。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健全職業技能終身培訓制度,推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每年培訓技能人才不少於1萬人﹔發揮“工匠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按照“工匠工作室”培育的高技能人才數量,給予領辦人一定獎勵。

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加強醫衛人才、教育人才、鄉村振興人才、政法人才、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人才、文化藝術領域專業人才等隊伍建設,加大數字經濟、現代金融、知識產權、雙碳等產業領域及網絡安全、應急管理、旅游管理、社會服務等行業領域人才資源開發。

突出精准高效

完善人才創新創業支持體系

強化金融助力人才發展。優先安排低息政策性信貸額度﹔定期舉辦銀企對接等活動﹔開展人才企業首貸戶培植,完善人才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彭城英才”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基金投資項目庫,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人才企業﹔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發“人才擔”產品,鼓勵融資租賃公司開發“科技租賃”“租金+股權”等融資產品。

加大市場支持力度。鼓勵我市相關產業鏈頭部企業,優先將人才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納入產業供需鏈﹔加大對人才初創企業支持力度,支持人才初創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優先進入應用推廣目錄﹔全面落實減負降稅各項政策和“稅務服務人才8條”措施,幫助人才及人才企業合法合理減輕稅務負擔﹔建立導師庫,為人才提供一對一創業幫扶。

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市屬科研院所(機構)聚焦產業發展開展成果研究、面向市場開展技術創新,相關成果成功在我市轉化應用並按規定登記的,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5%給予技術吸納方獎補﹔進一步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促進后方單位創新資源與本地產業發展更加有效對接﹔加強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技術經紀人服務我市企事業單位開展的技術轉移活動並按規定登記的,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1%給予獎補﹔提供專利(商標)申請、維權、運營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縮減發明專利評價授權周期。

強化校地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支持駐徐高校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支持駐徐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加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探索共建共用平台、共引共育人才、共研共享成果﹔圍繞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建設“產業學院”,選聘一批產業教授和科技副總﹔每年提供1萬個大學生實訓實習崗位,對來徐實訓實習的大學生提供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實習補貼,發放徐州旅游券、交通券、美食券、健身券等“青春禮包”,廣泛吸引高校畢業生來徐就業創業。

強化社會化引才獎勵。對引進的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認定,給予10萬元補貼﹔對幫助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的,經認定,給予引才機構(企業)或個人5-30萬元獎勵。

堅持深化改革

健全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落實人才精准科學評價。出台人才分類目錄和認定辦法,加快建立“破四唯”后的人才評價標准體系﹔建立產業、科技、人才項目綜合評價機制,推行貫通認定,推動“一評多用”、集成支持﹔完善人才認定制度,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免予評審,直接給予相應支持。

向用人主體充分放權。實施高層次人才舉薦制,在市級有關評審中,賦予重點學校、醫院、企業等高層次人才舉薦權﹔探索實施評價提名制,在市級有關評價、評審中給予重點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型領軍企業等用人主體提名權﹔實施人才工作“敲門服務”,引導企業建立人才發展規劃,定期梳理人才需求,發布全市急需緊缺人才目錄。

為人才創新創業鬆綁。推行人才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擴大科研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負面清單”制度,用“非禁即可”保障創新活力﹔建立實施有利於人才創新創業的容錯免責機制,探索實行容錯備案制。

圍繞關鍵需求

優化人才生活服務保障

建強人才服務載體。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人才政策發布、人才服務兌現、人才事項一站辦理,為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優質便捷服務﹔推動淮海人才集團快速發展,拓展人才培訓、園區運營、檔案代理等業務﹔支持淮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爭創國家級產業園,力爭入園機構達到120家,總營業額達到100億元﹔3年內新建成1家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實施人才樂居工程。支持徐工、恩華等高層次人才集中企業,打造一批(類)國際人才社區﹔市區新建商品住宅項目每批次預售應預留不少於10%的房源用於人才優先購買﹔對符合相應條件來徐就業創業人才,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給予實際購房金額最高10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其中對企業全職引進的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30萬元﹔領軍人才來徐創新創業,經人才部門審核后,由項目落戶所在地政府(園區)提供精裝修人才公寓一套,3年內免租金﹔企業引進中級職稱以上以及相當層次的專門人才在徐無自住房的,可申請入住人才優租房,3年內免租金。

集成人才綜合服務。開發建設“徐州人才碼”,實現人才政策“一碼集成”,人才服務“一碼辦理”﹔落實人才子女教育優先保障政策﹔設立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定期組織健康體檢和休假療養﹔為人才出行提供便捷服務,領軍人才等可免費乘坐市內地鐵﹔人才父母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入住徐州普惠養老項目享受一定優惠﹔為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

本報記者 閆琦 通訊員 李家春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