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開發區:“智改數轉”驅動制造業邁入“新賽道”

今年以來,連雲港開發區積極搶抓“智改數轉”發展機遇,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強推兩化融合貫標、企業上雲、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創建等重點工作,助力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能。
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走進連雲港開發區,杜鐘氨綸新建的八期智能車間,干淨整潔的紡絲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卷卷氨綸絲由機器人快速地分揀、裝箱、輸送至立體倉庫存儲,全程實現智能化分揀、噴碼、包裝。這是年產3萬噸氨綸絲的連雲港杜鐘氨綸有限公司正在經歷的一場自我煥新。
“‘智改數轉’后,我們的車間生產設備聯網率達80%,設備數字化率提高至85%,產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7%,關鍵崗位減員達10%,能源消耗總量下降10%,年度成本費用總額降低15%。”連雲港杜鐘氨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隨著“智改數轉”行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了甜頭,也更加積極地擁抱“智改數轉”。
在新投產的連雲港中遠海運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內,全球首條LNG罐箱智能生產線上的生產場景讓人驚嘆。“我們的生產線從建設之初就是按照國家工信部離散型智能制造‘七大要素’進行建設。”該公司總經理嚴振宇介紹,在生產的過程中,他們借助MES管理平台實現了生產訂單、排產、物料准備、物料配送、生產、生產進程、質量控制等全過程跟蹤管理,有效地保障了企業產品生產。
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智改數轉”是一場企業與政策的雙向奔赴。為助力企業進一步加快“智改數轉”步伐,連雲港開發區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著力引導企業聚焦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通過專家咨詢診斷、加大政策宣傳、積極向上爭取等有關支持,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我們邀請了中國信通院專家對中復神鷹、中遠海運等4家重點企業開展上門診斷,為企業出具數字化診斷咨詢報告。成立了8個工作組,赴全區132家規上企業開展‘智改數轉’診斷服務需求摸底調研,全面強化‘智改數轉’政策宣貫,印發《惠企政策2022文件匯編》《工業企業培優扶強相關政策文件匯編》等,讓企業及時了解並能夠對照適用政策進行申報。”連雲港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田義華介紹。就在前不久,區內恆瑞、康緣兩家企業成功獲批省智改數轉獎補資金576萬元,獲批數量和獲批金額均位列全市第一﹔杰瑞信科獲批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全市唯一。
如今,一個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連雲港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區已創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2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4個,省首台(套)重大裝備9個,省級以上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10家,省星級上雲企業29家,為打造制造業強區夯實了基礎、提供了支撐。
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智改數轉”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助力企業搶佔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作為中醫藥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的康緣藥業,就是一個例証。該公司成功打造了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智能化口服固體制劑工廠和中藥注射劑智能制造車間3個智能化工廠,未來,還將進一步融合5G、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平台等先進技術,全面推進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全要素、各環節、全鏈條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在“智改數轉”的驅動下,一大批制造企業邁入了產業發展的新賽道。放眼全區,恆瑞醫藥、康緣藥業、豪森藥業、中復神鷹、中復連眾、維賽新材、中復碳芯、奧神新材料等產業領軍企業,憑借智能化、數字化,在新一輪科技強區建設中“多點崛起”,加快建設帶動全區區域創新示范高地,開創產業創新新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分行業、分層次、分規模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免費診斷服務,同時,積極聚焦向上爭取,全力幫助企業解決‘智改數轉’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確保年內實施‘智改數轉’項目15個以上,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實現優化升級,為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田義華說。(彭博 王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