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南:科學管理戰高溫 8000畝陽光玫瑰上市

圖為工人正在採摘成熟的“陽光玫瑰”。灌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在江蘇省灌南縣百祿鎮萬年達葡萄採摘園的溫室大棚裡,一串串綠色的葡萄顆粒飽滿,散發著淡淡清香。8月21日下午,第一車滿載陽光玫瑰葡萄的冷藏車駛出採摘園,標志著灌南縣8000畝“陽光玫瑰”葡萄正式上市。
“今年遇到了持續高溫天氣,但是我們在縣園藝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科學管理,收獲達到預期的效果,85%以上的果實都能達到優級果。”百祿鎮萬年達葡萄採摘園總經理劉文凱說。
“葡萄長得好不好,看看葉子就知道。不僅葉片要大,更要厚實,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提升葡萄品質。”劉文凱介紹,今年葡萄園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后,每天隻需要打開蓄水池開關,葡萄的藤和葉就能及時“喝”上水。葡萄不僅能迅速“解渴”,還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葡萄品質。
作為江蘇省陽光玫瑰葡萄主產區之一,為了降低持續高溫對葡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灌南縣利用國家葡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優勢,結合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優勢,聘請國家級權威專家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陶建敏教授為技術顧問,深入葡萄種植基地給種植戶現場開“良方”,保証了葡萄品質不降低。
“針對今年持續高溫天氣,我們園藝部門指導葡萄種植戶每天滴管一小時,增加土壤濕度,打開所有的通風口保証通風,降低棚內溫度,少施肥、或不施肥,防治燒根。”灌南縣園藝站副站長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基地主任董禮花介紹,為了延長葡萄的上市時間,灌南縣在設施葡萄栽培過程中,通過採用單膜、雙膜、避雨等不同的栽培模式,來控制大棚內的氣溫,讓陽光玫瑰葡萄錯峰上市。目前上市的第一批葡萄底糖含量全部達到18以上。因為品質過硬,所以優質果的價格每千克達到36元左右,按照每畝地1500千克優質果的產量計算,畝產達到5萬元以上。
據了解,近年來,灌南縣圍繞設施葡萄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葡萄新型經營主體,狠抓設施葡萄發展,集成配套新技術,促進全縣葡萄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在灌南縣新安鎮、田樓鎮、百祿鎮、張店鎮等地共擁有葡萄生產基地20余個,葡萄種植面積3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1萬余畝,全縣有1000余戶農民從事葡萄種植,葡萄總產量4.5萬噸、總產值達8億元。在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各生產基地全部制訂標准化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農資投入檔案,創建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帶動全縣葡萄產業向高標准、綠色化、智能化轉變。
通過多年努力,灌南縣現已成為江蘇最大的大棚優質葡萄生產基地,葡萄產業也已成為全縣農業支柱產業,帶動5000余農民就業,務工人員年人均增收1.8萬元左右。2020年,江蘇萬年達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葡萄園區順利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國家級葡萄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灌南葡萄”成為江蘇葡萄的一張靚麗名片。(孫蓀 殷開軍 朱科臻 陳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