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如皋先后打造12個省市級田園鄉村 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2022年08月30日16:16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皋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游客在平園池村旅游。 湯乾瑋攝

游客在平園池村旅游。 湯乾瑋攝

白牆黛瓦披上新衣,美麗庭院花香滿徑,採摘園裡熱鬧非凡……隨著上月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60歲的張蘇明對村子的喜愛又加深了幾分。

近年來,如皋因地制宜,把特色田園建設作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全面放大“江海綠韻,如意田園”特色品牌,先后打造出12個極具如皋生產、生活、生態特色的省市級田園鄉村。

擦亮花木盆景金字招牌

修枝、換土、施肥、換盆,立秋過后,王俊生便在家中盆景種植園忙個不停。“家裡祖祖輩輩種盆景,我接手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了。”王俊生笑言,伺候盆景就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事。

像王俊生這樣以盆景種植謀生的家庭,在顧庄社區有160余戶,“家家栽種花木,戶戶蟠扎盆景”已成為當地“一村一品”最鮮明的產業特色。這個從北宋時期就開始培育景觀盆景的村庄,花木種植面積近3000畝,村人均年純收入4萬余元。

如何借力特色產業扮綠特色田園?如皋在規劃建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之初,便把花木盆景產業作為特色,加以引導培植,讓花木盆景的金字招牌在更多鄉村擦亮。從年花木產業交易額達60億元、擁有如皋花木交易量最大社區的大明社區大镠馬,到全村草坪種植面積3000多畝、被譽為“中國草坪第一村”的錢長村夏家庄,再到年產小苗1億株的田王村王家庄……一個個以特色苗木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田園鄉村,正在如皋田野上不斷涌現。

荷花鼓起荷包串起產業

每年7月至8月,是平園池村的旅游旺季。短短幾年,從一個偏僻落后的農業村,迅速崛起為遠近聞名的省級特色田園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平園池村是如何做到的?“堅持綠色生態發展,讓荷花鼓起荷包。”平園池村黨總支書記劉煒建介紹,這幾年,全村依托豐富的生態農業資源,以荷花、菊花、藍莓等特色種植發展第一產業,以第一產業帶動二產、三產,用“一根荷藕”串聯起四季產業。

丁文華是土生土長的平園池人,自從村裡搞起特色生態種植后,他便開始了忙碌的就業路——在玫瑰花園內摘玫瑰、在藍莓園裡採藍莓、在藕池園裡為游客劃船、荷花花期過后幫忙挖藕……在丁文華看來,一年四季雖是行程滿滿,卻也干勁滿滿。以荷花產業帶動村民就業致富,這是平園池村藕池庄產業發展的一條特色路徑。去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萬元。

立足生態發展奮力掘金的還有磨頭鎮丁冒村,走的是更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蔬菜產業之路。

走進位於丁冒村的金旺家庭農場,不同種類的特色蔬菜長勢喜人。農場主王小龍臉上寫滿自豪,去年,農場年收益已有200多萬元。

“投入1728萬元,實施32個項目,全力打造‘蔬菜明星村’。”丁冒村黨總支書記顧平介紹。

詩意田園留住濃濃鄉愁

今年夏天,在蘇州讀三年級的周曉晨過了一個別樣的暑假。這個從小在蘇州城長大的孩子,第一次走進田間地頭,認識了芋頭、水稻、知了,在父母的故鄉長江鎮田王村來了次鄉野實踐。

曉晨的爸爸感慨,家鄉這幾年變化非常大,但在發生變化的同時,又有些東西毫未改變。田王村在推進田園鄉村建設中,對村內古建筑、古文化的修繕和維護,讓他大為感動。

建設特色田園鄉村,強經濟的同時,更要留住田園詩意,給鄉愁安放之所。“我們對村內特色歷史建筑進行翻新,對農耕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整理,挖潛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培育新時代農村文化能人和民間藝人,讓鄉土文化在當代空間延續發展。”田王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吳桐說。

圍繞“特”字做文章,如皋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上還做了很多大膽嘗試。如依托紅色文化基底,推進江安鎮周庄社區、六團村、鄂埭村進行“抱團式”發展,打造“赤岸人家,三紅新村”。挖掘朱家橋村三裡樓子“富硒米當家,茶干乾隆夸﹔黃酒長壽茶,魚圓鮮嫩滑”的資源優勢,推動村庄投入1292萬元,開發22個項目。

產業興、生態美、鄉愁濃,如皋以點帶面,持續掀起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高潮。

本報記者 陳嘉儀 本報通訊員 蔡夢玉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