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人民日報海外版:讓城鄉環境“有愛無礙”

本報記者 李亞楠 葉曉楠 楊俊峰
2022年08月31日07: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讓城鄉環境“有愛無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08月31日 第05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08月31日 第05版 版面截圖

天津,一名老人推著殘疾人丈夫賞花。新華社記者 李 然攝

天津,一名老人推著殘疾人丈夫賞花。新華社記者 李 然攝

在星巴克西安翠華裡手語店,語音識別系統、雙面點單屏、手寫板以及帶編號的手持菜單等設施讓點單交流不受語言局限。圖為聽障咖啡師李莎(右)為顧客制作咖啡。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90后”聽障女孩譚婷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后,活躍在直播平台,定期推出普法短視頻和直播講解。圖為譚婷通過直播平台為聽障人士解答法律問題后,露出笑容。新華社記者 唐 奕攝

山東省威海市長城愛心大本營2015年起實施“輪椅上的畫家夢”助殘扶貧公益項目,聘請老師教授油畫,並舉辦殘疾人油畫展覽和拍賣會等活動,幫助殘疾人創收增收。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掃碼觀看視頻

掃碼觀看視頻

原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

讓城鄉環境“有愛無礙”

今年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10年來,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有目共睹: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坡道、老舊小區普遍加裝的低位扶手、地鐵站日漸完善的無障礙衛生間,以及越來越多電視節目和網絡直播配備的手語主播……一個個看似微小的改變,不僅方便了殘障人士、老年群體等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讓城鄉居民生活“有愛無礙”,也彰顯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城市發展的溫度。

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去年底印發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信息通暢、體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

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如何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更安全便利地融入社會生活?對此,本報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無障礙設施覆蓋范圍不斷擴大

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這些共享物品人們都已經很熟悉了。近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現了供行動不便的人群使用的共享輪椅,這是黑龍江省殘聯辦的一件暖心事。

近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有居民發微信朋友圈為家裡老人求助一輛輪椅,社區工作人員獲悉后立刻前來詢問。原來,社區的張大爺由於身體造血功能減退,不宜多走動,平日裡隻能呆在家中,為了能讓老人出門晒晒太陽,家人希望能用上輪椅。了解情況后,社區把共享輪椅的服務告訴了家屬,共享輪椅租用方便,而且不用花一分錢。

“有了這個輪椅,我們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租用一台,推著老人出來轉轉了。”老人的家人高興地說,“共享輪椅的使用非常方便,希望這種共享輔具越來越普及。”

黑龍江省殘聯康復部部長叢梅介紹,以前殘聯通過愛心幫扶等形式捐贈、發放過不少輪椅等輔助器具,但在調研走訪中發現,一些暫未持証的殘疾人以及發生摔傷等意外的群眾,對輪椅有階段性需求,共享輪椅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悉,黑龍江省殘聯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愛心傳遞 循環使用 共享輪椅”公益項目,通過創建“互聯網+”殘疾人輔助器具循環利用服務平台,探索輔助器具服務新理念,免費為有需求的殘疾人、老年人及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臨時性短期輔助器具借用服務。2021年省殘聯開展共享輪椅試點工作,在哈爾濱市42個點位投放了170台掃碼共享輪椅,今年在哈爾濱市加大投放力度,動員社會助殘力量,投入資金42.94萬元,為有需求的113個社區配置安裝了339台這種掃碼共享輪椅,實現主城區內有需求的社區共享輪椅全覆蓋,殘疾人、老年人和有需求的群眾都可以就近免費使用。相比傳統普通輪椅,共享輪椅管理更智能、更便利、更有溫度。

像哈爾濱一樣,近年來,中國各地通過加強制度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致力於建設無障礙城市,如今,無障礙環境建設已滲透到城市更新、交通出行、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各類無障礙設施的覆蓋率穩步提升。

公交車採用低入口結構、增設盲文站牌、在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建設與無障礙設施相銜接的道路……近期,隨著《珠海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的發布,在廣東省珠海市,一系列針對無障礙城市建設的行動正在開展。

“政府著力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珠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羅衛國感慨。由於身患小兒麻痺症,羅衛國的右腿無法靈活行動,外出需要借助輪椅代步。以前,由於外出交通設施不便利,他盡量不出門、少出門。隨著無障礙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羅衛國也願意多出去走走,“在游樂場游玩時,不僅有無障礙通道、殘疾人專用廁所,有時還能碰上志願者幫忙推輪椅,感覺挺暖心的!”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交通運輸局將有計劃地投放具備無障礙功能的出租汽車,並督促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單位在公共汽車上設置語音、字幕報站系統以及無障礙設施、設備。“我們將督促各大公共交通場所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設置為殘疾人、老年人等出行不便利群體服務的購票取票設施、等候專座和綠色通道。”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在北京,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專項行動累計改造公交樞紐、公交站台、地鐵站、公共停車場2000多個,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無斷點”、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改造街邊小餐飲、小理發店、小便民店等七小門店2.43萬個,努力解決群眾家門口“最后一公裡”的無障礙問題。

無障礙改造讓家庭生活更加便捷

不只是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也走進了社區和家庭。

8月初,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廟爾溝村的一處小院,16歲的扎克熱亞·艾米都正拿著水管給小院裡的向日葵和蔬菜地澆水。這樣簡單的活兒對16歲的男孩來說本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但對扎克熱亞來說,能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坐在電動輪椅上,先天性殘疾的他在6歲時才學會扶著牆艱難挪步。在今年5月之前,他都需要在媽媽阿依仙木·阿不都熱合曼的幫助下才能走出家門。

扎克熱亞洗澡、上衛生間都需要媽媽在旁邊幫忙。他小時候還好說,但隨著逐漸長成大小伙兒,很多事情就不太方便了。阿依仙木天天懷裡揣著擔心,每次扎克熱亞洗澡的時候,她都站在衛生間門口豎起耳朵聽著裡面的動靜。有幾回,兒子在洗澡時不慎摔倒在地,令阿依仙木心疼不已。

更難的是,無論走到哪兒,阿依仙木都得帶著兒子,她不會開車,隻能推著輪椅。每次出門,要先把扎克熱亞扶上輪椅,推到門口,扶他站起來,讓他扶牆站著,阿依仙木再把輪椅搬下門口的台階,再扶著扎克熱亞挪下去坐上輪椅。

轉機出現在今年初,當地殘聯的工作人員帶著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上門,帶給阿依仙木一張表格,上面是各類適用於殘疾人的無障礙器材。工作人員向她一一介紹了用途,請她根據需要選擇,免費為她家進行無障礙改造。想到種種不便,以及剛剛購入的電動輪椅,阿依仙木選擇了可轉移坡道、浴凳、扶手等。填完表后,沒過多久,便有專人上門安裝。

“衛生間改造之后,洗澡、上衛生間他都可以自己解決了,再沒有摔倒過。”阿依仙木說,如今她不用時時守在衛生間門口了。而最方便的當屬可轉移坡道,兩條平板坡道架在門口台階上,上下都有防滑配件,非常穩定,扎克熱亞操作電動輪椅將輪子對准兩條坡道便可自由進出家門,上學、放學也不再需要媽媽接送了。坡道上有提手,出門時也可以很輕鬆地隨身攜帶,然后放置在其他有台階的地方使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聯維權部部長朱明宏告訴記者,今年新疆已經投入2759.33萬元,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改造過程一戶一設計,根據每戶家庭的實際需求進行。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中有人做起了電商,有視障人士用上了語音電飯煲,有聽障人士用上了閃光門鈴……

除了家庭無障礙改造外,社區裡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延伸,幫助出行困難的特殊群體越來越多地走出家門,積極融入社會。

在北京市海澱區北窪西裡8號樓,一段長10多米的平緩坡道引人注目,兩側的棕色雙層木質扶手,既滿足了輪椅使用者、老人和兒童的扶握需求,也解決了之前不鏽鋼扶手冬季過於冰冷、容易結冰的不便。

“我腿腳不好,出門總要用輪椅。之前雖然也有坡道,但比較陡、不安全。”這條去年新改造的無障礙坡道,讓需要坐輪椅的居民劉先生感到很安心。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在各地改造過程中,加裝電梯5.1萬部,增設養老、助餐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3萬多個。“十三五”期間,我國共為65萬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支持110萬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信息化拓展無障礙服務外延

“9001路公交(支線)進站了。”近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與駛近的公交車播報聲同步,手機開始震動,提醒著盲人范嘉威,及時做好上車准備。

過去,蘇州市民范嘉威要乘坐公交車時,一個很大的困擾是可能好幾輛車前后腳到站,他不知道哪輛車才是他想坐的。雖然詢問路人也能得到幫助,但他總是覺得不太方便。從今年3月起,公交導盲服務系統在蘇州數條線路的部分公交車上試運行,出行對他來說變得方便了。

上車前,他先在手機App上點擊訂閱安裝了公交導盲服務系統的公交車,要乘坐的公交車司機就已獲悉:前方站台有盲人上車,要做好迎接准備。車輛到站,就會用震動的方式提醒范嘉威車輛所在位置。

“手機上有無障礙地圖可以導航,公交車裝了智能服務系統,盲人與駕駛員可以雙向互動。在路上,遇到穿黃色專用馬甲的盲人,出租車司機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車。”范嘉威告訴記者,他在蘇州切身體會到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成果。

蘇州市無障礙建設促進會會長李麟青博士是蘇州市出行無障礙綜合服務平台實施方的相關負責人,他介紹,這個服務平台的內容,就包含了公交導盲服務系統。

平日裡,通過輪椅出行的李麟青,總是盼著出行能更便捷。“我們推進建設這個系統,就是為了解決出行難題,幫助殘疾人方便地出入公共場所,接受各項公共服務。”李麟青對記者介紹,通過這個手機平台,殘疾人還可以方便地查詢到衛生間等公共設施的具體位置。

除了無障礙出行平台之外,科技賦能在更多領域讓人們在蘇州的生活有“愛”無“礙”:市政府門戶網站和殘聯、園林綠化、住建等部門官網實現無障礙瀏覽﹔市、區圖書館開設視障閱覽室,組織開展“至愛影院”無障礙觀影活動,通過技術支持,讓視障人士用“聽”的方式看電影﹔通過搭建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平台,以在線翻譯、單機對話、聯機對話和代撥電話4種服務方式,提供實時在線的翻譯服務。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硬設施”在逐漸完善,“軟環境”也在不斷提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正在深度應用於殘疾人出行、養老等需求。

“支持手語與語音的轉換設施、公交接駁無障礙導航、電子盲道、無障礙數字地圖等,都是無障礙環境信息化的重要內容,能夠為有需求的社會成員提供更周全、更便利的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薛峰介紹。

據了解,首批325家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序已完成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從場景上,貼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常用的電信、出行、購物等應用需求﹔從流程上,實現“一鍵訂票”“一鍵叫車”等簡易操作﹔從功能上,推出內容朗讀、語音播報、人工直聯“一對一”熱線等暖心服務,幫助特殊群體共享信息化成果。與此同時,中國殘聯為盲人、聾人提供盲文、有聲讀物、手語字幕等無障礙文化服務,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設立盲文及有聲讀物閱覽室1315個,席位達到2.4萬個。

在范嘉威看來,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要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推動無障礙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使之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讓全社會更有溫度、更無障礙。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