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雙減”政策落地一年多 校內減負明顯校外治理有力

2022年08月31日08:20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內:減負明顯 校外:治理有力

年初省人代會上,省人大代表就“雙減”政策落實提出的3項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作為重點處理代表建議予以督辦。8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聽取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建議辦理情況匯報。主辦單位省教育廳介紹,江蘇“雙減”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校內減負成效明顯,校外培訓治理有力,部分經驗在全國推廣。

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

去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中央要求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如今1年已滿,進展如何?

“省內有關調查顯示,83.93%的家長認為課后服務解決了他們接送孩子的困難。”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校內減負成效明顯,校外培訓治理有力。全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至228家,壓減率達97.36%,高於全國平均壓減率5.3個百分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實現100%全覆蓋,非學科類機構逐步納入監管。9個設區市、59個縣(市、區)建成預收費資金監管信息化平台。

1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更加嚴密。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世祥介紹,他們配合教育部門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推行信用報告、信用承諾和信用審查,與省教育廳共享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信用信息,強化校外培訓機構信用監管,正逐步建立校外培訓和民辦義務教育行業自律機制與監管機制。

江蘇“雙減”工作有12個案例被教育部在全國推廣,3個市縣案例、3個學校案例分別入選全國基礎教育20個區域典型案例和20個學校典型案例。葛道凱表示,接下來兩年,將圍繞增強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推動2022版新課程標准研究,加強作業和考試管理,提升校內“應教盡教”“學足學好”成效﹔繼續深化校外教育培訓常態化治理,深入整治地下、隱形、變異培訓,加強對體育類、科技類、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的分類監管。

“雙減”也要為教師減負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注意到,“雙減”實施以來,教師在校時間變長、工作量明顯增加。省人大代表、宿遷市洋河新區王園小學副校長姚芳也觀察到,農村教師的負擔有所加重。

“小學教師如果是班主任,在校時間一般達10個小時,學校行政人員一般在11個小時左右,初中教師在校時間更長,下班后還有作業批改、家長溝通、備課等工作。”高金鳳說,“5+2”課后服務對學校課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要求較高,其中的“2”容易變為白天課程的“加長版”,易增加部分學科教師的工作量。姚芳也反映,蘇北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相對緊張,特別是音樂、體育、英語等專業老師相對缺乏,原有課業負擔就相對較重,參加課后服務教學后普遍感覺工作量增加,“扎實推進中小學教育減負,也要適當減輕教師工作壓力。”

減輕教師負擔,增加教師數量是途徑之一。“根據中央編辦、教育部部署,我辦從去年7月起在全省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達國標工作。”省委編辦副主任張學才介紹,通過督促縣(市、區)落實主體責任,採用劃轉其他領域事業編制、在本地空編中確定一部分縣級周轉空編等方式為中小學增加編制,同時鼓勵設區市統籌考慮市域內教育發展需求,實行市域調劑編制,省級做好兜底保障,下達至縣域挖潛、市域調劑后仍不能達標的地區周轉使用。“目前,全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達到60.2萬名(含周轉編制),超出國家編制標准約8萬名,全省以縣(市、區)為單位實現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編制標准。”

相比之下,農村教師隊伍更為薄弱。省委編辦要求,市縣對農村地區學校、教學點採取“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加強農村教師力量配備。另一方面,多部門聯合開展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工作。張學才介紹,2022年全省共有12個設區市的55個縣(市、區)申報定向師范生培養計劃3212人﹔2016年至2022年,全省招收鄉村教師定向培養生達19753人,有效緩解了鄉村學校高素質教師短缺的問題。

教師工作量增加,薪酬待遇要跟上。省財政廳副廳長孫風介紹,我省明確課后服務經費可以採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財政安排的補助經費專項用於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績效工資分配,省定課后服務報酬標准為不低於60元/課時,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經費額度作為績效工資增量予以單列。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李志宇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各地已將2021年度用於發放課后服務補助的專項績效工資總量增核到位。人社部門將指導各地把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將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納入對設區市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內容,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肅問責。“接下來將圍繞‘雙減’工作的難點堵點,加強政策供給,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校外服務,鼓勵通過彈性上下班等途徑,切實減輕教師負擔。”葛道凱表示。

校外培訓市場健康“重啟”需加速

當前,符合政策規定和群眾需求的替代性校外培訓機構“入場”還不夠快。省人大代表、南通新華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易杰祥建議,對全省所有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調查摸底,加速校外培訓機構重審登記和整治步伐,並探索適當引進資質較優的社會組織和校外專業機構參與課后服務。

省文旅廳副廳長馬龍介紹,全省已有10個設區市組織了對各自藝培機構開展預登記工作,已統計24944家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5614家完成預登記。目前,南京、蘇州、宿遷等市分別出台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藝培機構審批程序和相關要求。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方面,目前我省共有6239家,已審批57家,364家正在審批中。省體育局副局長吳兵成表示,大部分地區還未完成現有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工作,將督促各地進一步加大審批力度。

經前期走訪摸排和統計匯總,全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729家,已通過審核20家,預登記48家,擬申報登記13家。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夏冰表示,將督促各地科技部門進一步統籌配強工作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加快審批。

拓展課后服務資源,省教育廳已研制校外教育資源進入校園參與課后服務的實施辦法,探索將校外非學科類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校園參與課后服務的路徑。夏冰表示,將從人員、場所和活動等環節發力,加強學校科學課任課老師培訓,探索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職稱試點。馬龍也表示,將積極配合教育部門,選取一批文化藝術類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參加學校課后服務和托管服務,並進行動態評估。

□ 本報記者 陳月飛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