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克服復雜不利形勢 江蘇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2022年09月23日07:5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魚米之鄉,唱響豐收歡歌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9月23日,秋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魚米之鄉,洋溢著豐收喜悅﹔大江南北,唱響了豐收歡歌。

今年以來,我省全面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有效應對持續高溫干旱、農資價格上漲、疫情多點散發等復雜形勢,夏糧產量達280.1億斤,比去年增產3.9億斤,秋糧播種面積比去年增加8萬畝,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克服不利形勢奪豐收

以增收,促豐收。今年以來,江蘇盯緊盯牢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壓緊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細落實糧食生產關鍵措施,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春夏連旱、異常高溫、強對流天氣等不利條件影響,夏糧再獲豐收,秋糧形勢向好。

“今年水稻畝均產量預計在1100斤—1200斤,跟常年差不多。”9月21日,在高郵承包1300畝地的種糧大戶張兆龍,站在金黃的稻田中,不禁感慨,今年的高溫、干旱對水稻生長十分不利,因此豐收尤為不易。

“高郵相關部門從大運河調水,保障前期每天一次、中期每周一次、后期每10天一次的灌溉用水。”張兆龍說,“為了不浪費每一滴水,我們採取節水灌溉,改成‘夜灌’——下午5點左右開始灌溉,減少蒸發。我們還給水稻抹了一層‘保濕霜’——用無人機噴洒抗干旱的生長調節劑。”

高溫干旱帶來的草患,也影響水稻產量。“今年田裡的稗草、馬唐草等有害生物是以前的10倍。”張兆龍告訴記者,除了在播后苗前進行封閉式殺虫除草,還聘請專人進行人工除草。“今年的灌溉、人工除草費用等加起來,每畝地比往年多投入50元左右。”

在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店東村,菽粟農作物種植家庭農場的水稻畝產不減反增。“今年水稻畝產有望達1300斤,比去年提高50斤左右,離不開‘良種良法配套’。”農場主李浩介紹,他採用的小麥、水稻品種全部由銅山區農技專家推薦提供,農技中心還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包村包片指導。“植保專家為農場病虫害防治把脈問診,實行從病虫測報預警、用藥配方編制到藥品供應一條龍服務,既保証了用藥時效,又防止過度防治,實現了節藥節水節肥節本。”

銅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建中表示,該區通過及時發布天氣預警和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戶做好灌水護苗補墒、施肥促壯、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人工輔助授粉等防災減災措施,克服了秋糧播種期干旱、前期暴雨多發、中期持續高溫的不利天氣影響。整體來看,全區受災面積較小,對秋糧整體影響不大。

“全省秋糧生產總體呈現出夏種基礎較好、苗情動態正常、病虫危害平穩、高溫旱災較輕的特點。佔秋糧產量八成以上的水稻受高溫干旱影響較小,8月下旬85%以上的粳稻破口抽穗,灌漿表現正常。”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處長杜永林介紹,當前,全省秋糧作物距離大面積成熟收獲還有20多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下一步,將圍繞最大限度降低台風災害影響,重點抓好后期田管、防災減災、秋收秋種工作,努力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

科技添翼厚植豐收根基

金秋時節,南京市高淳區和豐園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迎來收獲季節。受持續高溫影響,螃蟹上市期推遲到9月下旬。“高溫天氣影響螃蟹進食,我們在早晨和夜間打開增氧機,保証蟹塘溶氧充分。”合作社理事長孔祥華介紹。

在和豐園養殖基地,記者看到,蟹塘裡配備微孔增氧和輪葉水車,實行“兩道增氧”,扁擔草、水花生等水草搖曳。“蟹養得好不好,取決於水質、蟹種和餌料,尤其水質是關鍵。通過投放輪葉黑藻、扁擔草等水草,配合螺螄、雜魚、小蝦和大豆、玉米、小麥這‘三葷三素’,加上微生物制劑,為螃蟹營造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去年螃蟹平均規格公蟹4.7兩、母蟹3.2兩,每畝淨收益4700元。”孔祥華通過不斷摸索和學習,成了養蟹專家。

科技助力,不僅提高了螃蟹整體養殖效益,也進一步解放了蟹農的雙手。過去,蟹農必須住在蟹塘邊的看管房,時刻監測水情變化,稍有異動就要排水、換水,給水裡增氧。現在,合作社自主研發“e趣田園”綜合管理平台系統,通過探頭監控、在水裡架設增氧裝置,蟹農點擊手機就可以遠程操控。

濱海縣朗坤農科園三農雲大數據中心的大屏上,實時滾動顯示縣域農副產品供銷、農業服務主體分布及農業物聯網設備參數等相關數據。這是濱海縣數字鄉村項目正在建設的“濱農雲”數字鄉村平台。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曉飛介紹,圍繞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服務三方面,濱海縣逐步實現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如今,濱海全縣有45家企業“上雲”,待接入企業90家。

江蘇秉持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理念,發揮農業科教大省優勢,不斷加強政策扶持,持續加大農業科技全鏈條建設。去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9%,較2012年提高8.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高出約10個百分點。

以節為媒多彩活動慶豐收

沃野鎏金,稻菽飄香,江蘇大地處處是豐收的勝景,廣大農民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抒發豐收的喜悅。

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先行”普法宣傳、“服務百姓健康”義診周、求學圓夢行動等服務下鄉活動,把節日辦到農民心裡﹔舉辦系列宣講活動、文體賽事,為省內鄉村振興先鋒、致富帶頭人和技能人才搭建展示風採、交流經驗的平台,激發農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干勁……豐收節期間,各地線上線下同步推出一系列農產品展覽展示、營銷推介、消費幫促活動。

以節為媒,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全面展示豐產豐收的農業、安定祥和的農村、幸福安康的農民。2018年以來,我省把辦好豐收節江蘇系列活動的要求寫入每年省委一號文件,各地堅持農民主體、農業主線、農村主場,平均每年舉辦150多場豐收節慶活動,有效推進了豐收節在江蘇大地落地生根、化風成俗。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曹麗虹介紹,圍繞國家層面“慶豐收 迎盛會”主題,我省注重融入江蘇特色、展現江蘇擔當,確定“慶豐收同心共富 迎盛會齊向未來”的省級活動主題和“1+5+N”的總體安排,即1個省級主場活動、5個省級重點活動和若干地方活動。其中,省級主場活動舉辦地為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這是我省首次將省級主場設在蘇中地區。5個省級重點活動分別花落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句容市天王鎮戴庄村、宿遷市泗洪縣、鹽城市射陽縣,相關活動的舉辦時間從9月中旬持續至10月中下旬,貫穿整個金秋豐收季。各地還將因地制宜開展400余場慶祝活動。

 本報記者 吳瓊 洪葉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