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邁向開放強省 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2年10月13日07:3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開放的江蘇,每天都在發生什麼?成百上千的集裝箱搭乘中歐班列,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億件“江蘇造”品牌商品在江蘇港口完成吞吐,漂洋過海。長江北岸,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在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平台,出口海外倉退稅融資周期大大縮短﹔長江南岸,蘇州海關平均每天發放301張原產地簽証,為企業減免關稅93萬美元……

開放是江蘇的鮮明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攻堅克難,江蘇對外貿易量質齊升、雙向投資合作穩中提質,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拔地而起,一塊塊制度“試驗田”變成“高產田”,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2012年至202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從34598.2億元增長到52130.6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外貿大省的地位進一步增強﹔全省累計吸收外資超2400億美元,佔全國比重保持在18%左右,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去年江蘇進出口規模佔全國比重13.3%,彰顯出開放大省的經濟韌性。

交出開放發展靚麗答卷的背后,是對開放發展理念的准確把握。立足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水平開放、共贏開放等“五個開放”,江蘇正由開放大省破浪邁向開放強省。

主動開放,撬動進口市場放開外資限制

走進位於昆山的好孩子集團展廳,仿佛走進了嬰童產品博物館。琳琅滿目的原創產品,濃縮著從瀕臨破產校辦工廠晉升為全球領先母嬰用品龍頭的20年。

隨著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批江蘇企業抓緊“出海”機遇,在與全球企業的同台比拼中完成“蛻變”、站穩腳跟,拉動全省對外貿易迅速崛起,確立江蘇在全國開放型經濟版圖上“重要一極”的地位。

主動開放,對江蘇意義非凡。從改革開放到加入WTO,再到進入新時代,中國實現從融入全球化到推動乃至引領全球化的戰略轉型。由被動開放轉向主動開放,才能通過全球范圍合理配置資源,構筑開放發展新優勢。

十年來,為適應發展新形勢和新階段,江蘇採取一系列主動開放的創新舉措,一邊主動撬開進口市場,優化進口商品結構,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一邊優化完善營商環境,逐步擴大外資開放領域。

5年前啟動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我國主動開放國內市場的重要“窗口”。截至6月30日,第四屆進博會江蘇已履約33.6億美元。眼下,由24個省級部門單位組成的第五屆進博會江蘇交易團已有序集結,為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江蘇開放創新發展國際咨詢會議等配套活動也在積極籌辦中。

鼓勵和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等外資准入限制……“十三五”期間,我省相繼出台8份政策文件,以更具針對性、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全力穩住、擴大外資基本盤,為外資企業在蘇扎根發展添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利用外資規模有8年位居全國第一。

規模增長的同時,貿易結構愈發合理。江蘇一般貿易進口佔進口總額的比重,從2012年的36.32%上升到去年的50.54%。去年江蘇機電產品出口額為21659.32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6.58%,十年間,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提升6.64個百分點。江蘇在全球要素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攀升。

雙向開放,高質量“引進來”大跨步“走出去”

瑞典斯堪尼亞、韓國LG化學、SKI動力電池、美國星巴克咖啡創新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相繼落地投產﹔空客中國研發中心在蘇州簽約落戶﹔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新工廠投運……截至去年底,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92家在江蘇投資,全省累計認定33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

對外開放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十年來,為構建既有“引進來”又有“走出去”的雙向循環系統,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江蘇不斷調整利用外資政策,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多層次、全方位、系統性地制定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舉措。

促進高水平“引進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總部落戶江蘇、越來越多的研發中心進駐江蘇、越來越多的國際化人才流入江蘇,並實現從引資向引技、引智的戰略轉型——

擴規模、調結構,2012—2021年期間,江蘇年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達242.4億美元,佔全國比重保持在18%左右。高技術產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佔比從2012年的13.6%上升到2021年的24.4%。以引進資本和項目為紐帶,帶動技術輸入,利用外資“量”“質”齊升。

引人才、優生態,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引進境外專家首次突破10萬人次。我省引進境外專家人次連續4年列全國第二。江蘇對外籍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在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中,41個候選城市裡江蘇就佔8個,蘇州連續十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大跨步“走出去”,“雙向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走出去”的步伐顯著增快,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尤為顯著:2012年全省新批對外投資項目572個,到2021年,當年新批項目已達726個。

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目前已與28個國家、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全球創新強國舉辦34場大規模特色推介活動,布局7家海外創新中心及離岸孵化中心。投建境外園區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動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立足開放發展新階段,我省“走出去”的領域越來越廣。

高水平開放,提升載體能級增強國際競爭力

江蘇開放型經濟從以往的高速增長率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水平開放,離不開高能級載體的穩步發展。

自貿試驗區,在推進更高水平開放中發揮著引領作用。2019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巨輪起航。3年來,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的113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實施率超過98%,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96項。截至今年6月,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內累計新設立企業8.2萬家,其中外資企業1135家,集聚超過3500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全省9.5%。去年江蘇自貿試驗區貢獻全省11.3%的外貿進出口、8.4%的實際使用外資、10%的稅收……以自貿試驗區為引領,全省經濟開放度和競爭力全面提升。

開發區是我省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我省現有國家級、省級開發區158家,比2012年新增17家,以全省10%的土地,創造全省80%的實際使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各級開發區如何持續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打造“開放高地”?

“實現高水平開放,必須推動開發區從以往的產業集聚向創新集聚轉型。”蘇州工業園區制度創新局局長沈衛奇說。去年,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搶抓蘇州自貿片區建設紅利,成為全國第二個獲批開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政策試點的地區,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全年累計結算量突破1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0%。

落實“放管服”政策,讓機制改革更深入﹔提高國際人才來江蘇便利度,讓資源要素更好流動﹔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更有信心……去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江蘇6家開發區入圍前30強,數量居全國第一,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六連冠”。

高水平載體相繼建立,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擁有國家級外貿轉型基地45個,保持全國領先﹔全省國家級服務貿易載體增至17個,數量全國第一……以高水平激發新活力,江蘇外貿開放能級、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全面開放,內補差外破圈產業布局更平衡

太倉港口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局長王敏勇清楚記得,十年前,太倉港作為長江內河港,獲批享受沿海港口管理政策,不僅開啟港口的“海洋時代”,也讓太倉港迎來業務量的井噴——2012年,太倉港年吞吐量為400萬標箱,到去年,這個數字已超700萬標箱。

作為開放大省,江蘇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通江達海,港口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繁忙的背后,存在著江蘇對外開放的空間格局、產業領域、區域布局不平衡的隱患。擴大開放范圍,拓展開放領域,深化開放層次,優化區域布局……近年來,我省堅持全面開放發展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向新的高度。

——產業布局更平衡。擴大服務業開放,成為江蘇“全面開放”的重要表征。

十年間,在江蘇制造業利用外資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服務業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從產業關聯角度看,意味著我省制造業利用外資已呈現明顯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帶動對脫胎於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需求增長。

而在貿易領域,我省服務貿易發展規模也日益擴大。在2021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排名中,江蘇與“北上廣”同處第一梯隊。

——區域之間更協調。從2006年開始,江蘇就開始探索如何推動區域開放發展更加協調和平衡的路子,並摸索出南北共建園區的切實可行路徑。

對外開放水平在江蘇曾相對滯后的宿遷,通過南北園區共建,截至去年底,依托蘇宿工業園區共承接蘇州各類轉移項目952個、計劃總投資1899億元,到位金額780億元,去年宿遷實現進出口總額69.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7%,已顯著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以宿遷為代表的蘇北5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均呈加速之勢。

——外部空間更均衡。十年來,伴隨市場多元化發展,美國、歐盟等作為江蘇傳統出口市場的發達經濟體佔比呈逐步下降趨勢,出口市場過度集中的現象有所改觀。

眼下,江蘇出口市場的“朋友圈”更大了。在全球疫情沖擊較為嚴重的2021年,江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達8924.9億元,依舊保持20.8%的較快增長﹔佔全省出口總額的27.4%,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

共贏開放,境內深化合作境外共建共享

6月28日,一列滿載72個標箱的國際貨運班列從南通海安發出,經廣西駛向越南河內,至此江蘇中歐(亞)班列今年開行突破1000列,同比增長超四成。

中歐(亞)班列的開通,是暢通國際物流通道、確保共贏開放的必要之舉。在呼嘯奔馳中,江蘇班列通道建設已覆蓋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並逐步向中巴經濟走廊拓展。

共贏開放,是江蘇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的重要戰略舉措。十年來,我省在擴大開放過程中,一方面讓全球生產要素能夠深度融入到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進程中來,另一方面,也將自身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復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實現互利共贏。

推動開放與創新深度融合,是江蘇推動共贏開放的創舉。“蘇政辦22條”“江蘇商務16條”“無錫外資10條”……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引導外資參與創新研發,外資參與產業合作的領域更深、規格更高。中韓(鹽城)產業園、中德(太倉)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中以常州創新園……20家省級以上國際合作園區不斷提升開放能級、實現共贏發展。

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江蘇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生動實踐。

“目前,連雲港港口航線總數達83條,覆蓋‘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港口。”連雲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新忠介紹。擁有22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的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是我省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個國際經貿項目。基地建設以來,已打造成中哈跨境貿易新高地。

以“一帶一路”交匯點為“紐帶”,截至去年底,沿線國家在我省累計投資項目2200余個,協議投資額超240億美元﹔我省赴沿線國家投建項目協議投資額超220億美元,“互惠”“共贏”成為合作關鍵詞。

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江蘇已建有7個境外園區,“水韻江蘇”唱響“一帶一路”沿線。

堅持開放融合創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內外聯動構筑全面開放新格局不動搖、堅持互利共贏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不動搖、堅持依托國內大循環打造全球高端要素引力場不動搖、堅持以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不動搖……這“五個不動搖”,正是十年來江蘇開放發展最根本的經驗所在。

放眼未來,開放的江蘇不僅要“扎根江海”“行穩致遠”,更要“勇挑大梁”“逐浪全球”:對標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避免走“各自為政”老路,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改革﹔從要素驅動開放向創新驅動開放轉變﹔加大沿海開放開發,以培育對外開放新增長點,努力把江蘇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以更大力度推進開放強省建設,更好地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個更加開放的江蘇,正敞開胸懷,逐浪全球。

(新發展理念在江蘇·開放發展調研組組長:南京大學教授、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張二震﹔成員:南京大學韓劍,南京審計大學戴翔,省商務廳李劍鋒,省外辦謝琳琳,新華日報社付奇)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