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醫鍛煉休閑 南京江北新區葛塘街道構建便民“健康圈”

伴著秋日晚霞,南京江北新區葛塘街道剛剛建成的口袋體育公園開始逐漸熱鬧起來,大人們在這裡鍛煉健身、消食閑談,孩子們則在游樂區玩得不亦樂乎。住在附近的王女士說:“小廣場裡環境好、健身器材多,大家早晚出來跳跳舞、鍛煉鍛煉身體,非常方便。”
在葛塘街道,越來越多的“小公園”“微綠地”讓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落地生根。近年來,葛塘街道錨定“健康葛塘”建設,持續提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廣泛宣傳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理念,推廣家庭醫生,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百姓對健康生活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口袋公園一角。葛萱攝
建設陣地 倡樹健康生活方式
讓王女士連連稱贊的口袋體育公園坐落於長城村陳庄組,佔地400 平方米,面積雖然不大,但裡面塑膠場地、體育健身設施、小型兒童游樂場等樣樣俱全。小公園的落成滿足了全年齡段人群的運動需求。
隨著城鄉生活品質不斷升級改造,居民在家門口休閑鍛煉的需求愈發強烈。葛塘街道積極回應民生需求,落實“書記項目”,扮靚城市新顏,以宜居鄉村創建為契機兜住村民的“微幸福”,家門口的“小公園”“微綠地”越來越多。
在加強健康陣地建設的同時,葛塘街道也積極營造健康氛圍,成立葛塘街道健康服務志願隊,推動各村居開展健身跑、趣味運動會等活動,鼓勵群眾自發性成立民間體育健身隊伍。
在葛塘小有名氣的“曳舞團”自2019成立以來,隊伍不斷壯大,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加入其中。舞團的林隊長說:“團隊成立幾年了,大家學舞的熱情有增無減,適當運動有益健康,曳舞適合各個年齡段,大家都能在舞蹈中獲得健康與活力。”他希望這個舞團能夠一直發展下去。
葛塘街道“曳舞團”。葛萱攝
數字賦能 構建便民“健康圈”
“從進門起到人工窗口,全程都有工作人員引導,幫父親辦理的醫保報銷業務5分鐘不到就完成了,想不到這麼方便。”居民李先生對葛塘街道便民服務大廳的醫保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以老百姓的醫保需求為著眼點,今年以來,葛塘街道通過持續完善硬件設施、提升隊伍素質、深化拓展服務渠道等措施,建設“15分鐘醫保服務圈”。一方面對便民服務大廳窗口進行升級再改造,醫保服務專窗設置醒目的醫保品牌標志,服務大廳增設導向性標志,宣傳公示區展示高頻醫保服務事項清單,放置宣傳折頁和填寫樣表。另一方面,通過集中培訓、專項業務培訓等方式,加強現有醫保經辦人員培訓,對下放到街道層級的27項醫保經辦政務服務事項做到辦理流程全知曉、全掌握、全遵守。此外,持續推動醫保服務向所轄所有社區、村延伸,實現群眾醫保業務辦理“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
小病不用跑醫院,家庭醫生走進老百姓的家中。自葛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以來,簽約后的居民可以享受多重健康福利,包括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管理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家庭醫生還會根據居民需求提供健康咨詢、上門診療、進社區義診等服務,盡可能讓群眾享受到“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的醫療便利。
社工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檢查服務。葛萱攝
立足實際 著力推進“健康老齡化”
在葛塘街道8萬名常住人口中,65歲以上居民超過8000人。做好為老服務工作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
居住在仁錦苑的老人們都說,家門口的康悅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個溫馨的港灣。熱情的社工會和獨居老人們拉拉家常、聊聊天﹔愛好文藝的老人還可以加入一些老年文藝團隊,找到趣味相投的伙伴。每逢佳節,這裡還會組織各種主題節日活動,讓老年生活“有滋有味”。與此同時,葛塘街道全力做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按要求為政府扶助對象、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醫、助潔、助餐等服務。今年1-9月期間,政府購買服務(扶助對象)282人次﹔80周歲以上服務3170人次。
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葛塘街道還聚焦老年人現實需求,積極開展健康講座、智能手機培訓等豐富多彩的適老化與無障礙信息服務活動,助推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切實提升老年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疫情期間,各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工為老人安排讀書分享會、手指操、八段錦等安全體育項目,讓老人們動起來、玩起來、樂起來。(葛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