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晨光:用青春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青年強,則國家強”,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對廣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充分體現了黨對青年一代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為青年一代健康成長指明了努力方向。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大型綜合裝備制造公司,始終重視青年、引導青年、關愛青年,把青年作為推動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航天晨光轉型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經營業績持續提升,背后離不開廣大青年的辛勤付出和艱苦奮斗,他們懷揣理想,在技術攻關的最前沿埋頭苦干﹔他們擔當奉獻,在戈壁荒漠的最深處為國奉獻﹔他們不畏艱苦,在急難險重的第一線沖鋒在前,他們用不懈的奮斗譜寫無悔的青春,為航天晨光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磅礡的青春力量。
矢志創新 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
敢於有理想追求,才能擁有夢想成真的喜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核電技術成為其中的代表,讓航天晨光核廢產線創新團隊的成員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
時間回到2012年。彼時,一群平均年齡隻有32歲的青年技術員,懷揣著實現我國核廢料處理裝置自主可控的遠大理想,組建了核廢物處理產線創新團隊,矢志破解我國核能行業放射性廢物處理領域“卡脖子”難題。
放射性廢樹脂是核電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核廢料之一,因為極高的危險性,其處理處置是世界級難題。隨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機組的成功研發,實現廢樹脂轉運設備的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經過3年的艱苦研制,2015年,團隊成功完成第一代水壓置換式放射性廢樹脂轉運樣機的研制,樣機廢樹脂卸載剩余率遠優於國外6%的平均水平,成為國內首創。隨后幾年,團隊繼續轉運工藝,接連攻克放射性廢樹脂轉運流程設計技術、樹脂裝載卸載自動化柔性對接技術等關鍵技術,完全滿足不同核電機組的技術要求,獲得了客戶的一致認可。目前,團隊已經掌握放射性液體廢物、固體廢物處理領域關鍵單機設備的核心技術,相關產品已應用在“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2021年,團隊憑借“放射性廢樹脂屏蔽轉運技術研究及工程化應用”項目,斬獲第八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專項金獎﹔2022年,團隊申報的發明專利“核電站廢樹脂的裝載卸載轉運裝置及其轉運方法”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實現了航天晨光此領域零的突破。
當下的航天晨光,多樣化的機電實驗室、青年創新工作室、青工“五小”成果評選等為青年創新創造提供了廣闊舞台。從成功研制國際熱核聚變ITER杜瓦超大多層矩形波紋管,到研發LNG冷能利用換熱設備成功填補國內空白,再到研制丙烷脫氫膨脹節成功實現國產化替代……廣大航天晨光青年將個人理想追求同國家科技發展進步緊密結合起來,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成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蓬勃力量。
胸懷“國之大者” 讓青春在擔當奉獻中“閃光”
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
2019年,航天晨光承接了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任務,項目駐地在千裡之外的西北戈壁。離家遠、任務重、環境差,面對未知和挑戰,航天晨光的青年們挺身而出,成立“西北勁草”青年突擊隊,吹響項目建設攻堅沖鋒號。
剛到駐地,黃沙漫卷的惡劣環境讓隊員們難以適應。彼時,項目部還未建成,沒有辦公場地,各類物資也未採購到位,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為了不耽誤項目進度,隊員們在項目現場與施工隊伍一起夯地基、打水泥、拉鋼繩。西北的太陽把突擊隊員的臉頰晒得黝黑,汗濕的工作服緊貼著皮膚,但隊員們都硬挺過來了。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項目地建起了4座共計數萬平方米的簡易廠房。
根據項目要求,航天晨光需要研制生產一種大型的全鋼制復合結構的密封箱室,由於產品為非標產品,需要定制化生產,且國內沒有先例可循,研制生產難度非常大。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吳高強主動請纓,帶領技術團隊潛心科研、攻堅克難,硬生生在一片“技術荒野”上完成了國內首台超大型箱室系統樣機的制造,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面對不斷壓縮的生產周期,隊員們連續駐場超過80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首批四組系列產品驗收和交付,用擔當奉獻干出了晨光“加速度”,為保証項目整體進度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項目開始到接近尾聲,一千多個日夜,突擊隊員們遠離家鄉故土,以山巒為幕,以實干為筆,於烈日灼灼和寒風凜凜中書寫擔當奉獻的青春詩篇。
從助力“神舟”飛天到服務“天宮”落成,從匠心雕琢政府國禮到精心打造“江蘇智造”彩車,從助力鄉村振興到投身疫情防控,新時代的航天晨光青年,胸懷“國之大者”,用矢志奮斗擦亮青春底色,讓青春在為國奉獻中“閃光”。
不懼艱苦不懼難 在“急難險重”攻堅中唱響青春之歌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
在冰天雪地的牙克石記錄試驗數據,在海拔4768米的昆侖山口進行可靠性試驗,在驕陽似火的吐魯番開展適應性試驗……這是航天晨光某新型加油車試驗團隊真實的工作場景。
某新型加油車項目試驗任務十分繁重,時間非常緊迫,試驗條件更是異常艱苦。為了驗証車輛運行的可靠性,2021年春節,試驗團隊來到冰天雪地的牙克石試驗場,開展寒區作業試驗。風雪中,外界的氣溫有時能降至-40℃,而戴著厚重的手套,又不方便記錄試驗數據,青年黨員徐彭春就脫了手套記錄。每次試驗結束,他的右手早已凍僵。
離開寒區作業實驗,團隊又立即奔赴青藏高原,開展可靠性試驗。高原地區地廣人稀,因為住所與試驗場地相距太遠,試驗團隊往往清晨出發,實驗返回已是凌晨。面對巨大的溫差、強烈的高原反應,青年隊員們仍圓滿完成31天的試驗任務。
5月的吐魯番,氣溫高達40℃,正是進行熱區適應性試驗的最好時機。時間緊、任務重,負責記錄高溫試驗數據的青年技術員左慶偉頂著高溫,每天工作12個小時,實時記錄各個儀表盤的數據,判斷高溫是否對作業性能產生影響。最終耗時10天,就順利完成熱區試驗任務。
高原險阻、嚴寒酷暑,擋不住青春的腳步。試驗團隊的青年們不怕苦、不畏難、不懼險,為產品通過最終狀態鑒定審查作出了突出貢獻。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新時代的航天晨光青年,在平凡崗位上奮斗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展現出不怕苦、不畏難的青春風採。
而今,在航天晨光的各條戰線、各個崗位,都有青年們昂揚奮斗的身姿,他們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他們用青春奮斗激蕩起航天晨光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春潮。新時代新征程,航天晨光的青年們將牢記囑托,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用青春譜寫航天晨光高質量發展更加絢麗的篇章。(航小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