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新增453件(套)文物史料 南京大屠殺再添新証

2022年12月01日08:5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圖片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人民網南京12月1日電 11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布一批新征文物史料情況,包括侵華日軍《陣中日志》、“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等在內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紀念館。截至2022年11月底,紀念館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453件(套)。

經專家鑒定認為,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包括照片、士兵日志、實物等種類,進一步確証了侵華日軍暴行,拓寬了研究領域,深化了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本質的認識,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今年再次於日本搜集了51件(套)珍貴文物史料,包括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侵華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第十一中隊《陣中日志》、侵華日軍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等。

日軍“榮第1644部隊”部隊在南京舉辦類似“變裝游行”活動的照片,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榮第1644部隊”字樣的標牌

日軍“榮第1644部隊”部隊在南京舉辦類似“變裝游行”活動的照片。圖片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此次大東仁先生幫紀念館征集到60余張關於日軍“榮第1644部隊”的照片。日軍侵佔南京后,1939年4月,在原“中央醫院”(今東部戰區總醫院)舊址成立“榮第1644部隊”,又稱“多摩部隊”,其對外宣稱是日軍“華中防疫給水部”,實質上是從事大規模細菌戰與毒氣戰研究試驗的機構。其中的4張該部在南京舉辦類似“變裝游行”活動的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榮第1644部隊”字樣的標牌,還有4張反映了該部隊在南京的駐地建筑、日軍在駐地建筑前的留影、“多摩部隊”創立一周年演藝會等內容。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者孟國祥介紹,由於細菌戰試驗極其隱秘,后期日軍又將相關資料大部分銷毀,“榮第1644部隊”的實物資料極少,照片就更為少見。“這組照片為以往所未見,可以說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可以與1998年在南京發現的日軍‘榮第1644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頭顱相互印証,有利於該專題的研究深化和細化。”

除此之外,在新征集的侵華日軍《陣中日志》中,對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確切時間以及運作情況有了更為詳細的描述。

《陣中日志》是一份日軍士兵記錄的日記原件,裡面詳細記錄了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新井淳跟隨部隊從日本國內坐船出發,投入侵華戰場,在上海、南京、無錫、嘉興、鎮江等地駐扎的日記記錄,包含了日軍傷兵收治、搶劫、建立慰安所,以及日軍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等重要內容。例如,新井淳在1938年1月1日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從今天起,開設了慰安所。每個人30分鐘,費用是下士官150錢(1.5日元),士兵100錢(1日元)。相當的熱鬧,一直處於滿員狀態。”這是目前發現的在“慰安婦”制度正式確立后日軍在南京開設慰安所時間的最早記錄。

“‘慰安婦’制度是日軍大規模的性暴力犯罪,是對人道的踐踏,對文明的褻瀆,為國際社會所不齒,‘慰安婦’問題已成為日本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和努力來回應戰爭的侵略性質和面向未來的試金石,這次發現的《陣中日志》等資料就是對這段歷史的有力鐵証之一。”孟國祥表示,此前對南京慰安所的了解,主要依靠受害者的回憶,日方的一些檔案文獻,以及日本研究者的成果,《陣中日志》反映了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確切時間以及運作情況,這對推進日軍在南京實施“慰安婦”制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圖片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圖片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征文物中,還包括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第十一中隊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在偽滿洲延壽縣等地與中國抗日武裝的作戰及警備記錄以及1942年日本發行的“‘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這是日本政府對國民推行軍國主義教育的有力佐証。

此外,南京民間收藏人唐愷先生也幫助紀念館征集到一批文物史料,包括1938年編印出版的《首都淪陷紀念冊》,以及一份1938年1月6日的刊載有南京保衛戰文章《敵入南京后之一大打擊》的中方報紙《天文台》等。

據悉,從20世紀80年代建館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收藏國家珍貴文物1216套6318件,其中一級文物166套384件,藏品來源包括出土挖掘、民間征集、社會捐贈等。

(責編:蕭瀟、汪崢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