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無錫: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 讓“綠水青山”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2022年12月23日16:23 | 來源:無錫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江蘇無錫: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讓“綠水青山”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推窗見綠、出門賞景,花鳥為鄰、山水為伴……漫步在無錫,流水潺潺魚翔淺底,公園綠地星羅棋布。回顧這一年,無錫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環境之變帶來產業之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從生態、生活到生產,一波波“綠色福利”扑面而來,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聚焦“雙控雙減”,攻堅提升“氣質”

冬日的無錫,有著通透純淨、湛藍無垠的天空和大朵潔白的流雲。如今,“無錫藍”已成為錫城最耀眼的生態底色,見証著該市近年來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無錫PM2.5濃度為2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環境“氣質”更好了。

這樣的城市美景,離不開該市聚焦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深入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各項舉措。上個月,家住太湖街道天鵝湖花園的居民有了新發現,與小區一牆之隔的觀山路沿街12家餐飲商鋪統一安裝了公共煙道,油煙淨化率達95%以上。“陽台晒的衣服沒什麼油煙味了!”有居民贊嘆。隻留煙火氣,不留“油煙氣”,一個個餐飲油煙共享治理的“綠島”項目在錫城逐步推開。

“攻堅”這一主旋律,始終貫穿2022年大氣治理的全過程。在揚塵污染專項整治上,各地“腦洞大開”,為工地筑起一道道防塵屏障。惠山古鎮燒香浜地塊項目建設,如何在離市中心僅2.5公裡的地方進行“無塵”施工?除了傳統的圍擋噴淋和霧炮,工地上還豎起了4根十米高、可360度旋轉的“水槍”,其噴出的水霧半徑最大可達50米。“高架噴霧樁對大型深基坑項目的抑塵效果非常明顯。”項目經理周紅富對這款“神器”贊不絕口。

10月至12月是秸稈禁燒期,為嚴防區域性重污染天氣,無錫市執法部門創新秸稈禁燒管控的巡查方式,不僅採取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進行非現場巡查,還與無錫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合作,利用衛星遙感監測和分析秸稈焚燒情況,做到迅速反應,快速處置。

擰成一根繩,匯成一股勁。今年以來,生態環境、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門聯合發力,持續開展餐飲油煙整治、文明工地施工、秸稈禁燒污染防治等七大攻堅專項行動,努力還無錫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聚焦“流域治理”,營造“城水相依”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源。

緊盯長江、太湖流域,不讓“一滴污水入河”,排污口整治“功不可沒”。無人船、聲吶探測設備、管道機器人……在“黑科技”的助力下,水網交織的宜興完成了46條主要入湖河道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確定需規范整治的重點排污口1492個。經過截污納管、生態清淤、岸帶清理等綜合整治后,過去被農田退水污染的湖蕩成了亮麗的風景線,臨水而居的百姓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自推開“一口一策”排污口分類整治以來,通過“取締一批、整治一批、完善一批”,全市已完成排污口整治6354個。

來到惠山區洛社鎮境內的石塘灣生態清潔小流域,綠樹環繞、流水潺潺、水草搖曳,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怡”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得益於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這片原本農田散亂、村庄雜居、河網密布的區域變為水韻江南的代表。

今年,無錫市有3處“生態清潔小流域”上榜省級名錄,石塘灣這處最小的也有28.67平方公裡,涵蓋了數十條河流支浜、農村河道以及多個行政村。以河道治理為點,當地沿線鋪開村庄整治,一個個變了模樣的“網紅村”不斷增加,區域內還打造了生態產業鏈,建設了桑葚、甘蔗、茶葉等種植基地,重點發展以草菇、苦瓜、番茄、雪裡蕻為主的特色農產品,村民收益大幅提升。洛社將單一治水轉為綜合治水,將水質提升轉為水岸同治,“治水”與“治城”“治產”有效結合,成為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舉措。

拿出“亮劍”精神背水一戰。截至今年11月底,該市國、省考河流斷面優Ⅲ比例首次達到100%,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持續穩定,達近年來最好水平,連續15年實現安全度夏。一批水質佳、生態好、環境美、蘊含文化底蘊的示范河道不斷涌現,在流動中扮靚一座座城鎮,共同構成一個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美麗無錫。

聚焦“惠企紓困”,開足“綠色動力”

“感謝幫我們保障了項目的實施”“沒有你們的幫扶,治污成本很難降下來”……今年以來,無錫市生態環境部門不斷收到各類企業的感謝和點贊,以環保“綠動力”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力。

“兩証同發”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今年9月,無錫市錫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僅耗時13個工作日就拿到了排污許可証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成為全國首家兩証同步申領的危險廢物經營企業。作為“排污許可証與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銜接試點”的唯一地級市,該市研究制定配套文件,推動兩証同步申領、同步審查、同步核發,大大縮減辦証周期,以“簡辦、快辦”幫助企業省時間、降成本、減負擔。

建好環境總量“蓄水池”、全流程服務保障重大項目、行政許可“一網通辦”……今年,生態環境部門出台了5大類20項穩經濟促增長“綠色舉措”。政策直達快享,軌道交通錫宜S2線一期、華虹半導體一期增資擴產等115個年度省市重大項目、政策性金融工具項目環評審批順利完成,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點綠成金”,綠色金融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據統計,今年該市共發放“環保貸”17筆、貸款總額6.75億元﹔發行綠色債券4支、總規模20億元﹔3個EOD項目入選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庫,總投資額61.55億元,數量居全省首位。與省國開行簽訂生態環境領域重大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意向融資超400億元。今年以來,無錫市共爭取中央、省級生態環境資金11.9億元,金額總數列全省第一。(陳菁菁、夏昊森)

(責編:李靜曄、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