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生态

为候鸟让地留食 给粮食加装“绿封”

盐城东台: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拓宽乡村振兴路

2022年11月15日18:09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盐城东台市坚持绿色发展路径,不断加大退渔还湿、湿地修复、外来物种清理等生态保护力度,为每年经此停歇的上百万只候鸟让地留食,留足空间。同时,该市坚持用绿色生态手段为传统农业赋能,大力发展循环种养、绿色防控、有机生产,为粮食生产加装“绿色封口”,让饭碗捧得更牢、吃得更香。

眼下,条子泥湿地繁忙的秋迁“航线”迎来短暂轮档期,大批鸻鹬类水鸟在“条子泥食堂”补足能量、栖息换羽后陆续飞往越冬地,下一拨卷羽鹈鹕、白鹅雁、小天鹅、豆雁、红头潜鸭等雁鸭类水禽陆续飞抵。据条子泥湿地护鸟员姜文魁介绍,这里每年都会迎来上百万只候鸟驻足,其中包括勺嘴鹬、震旦雅雀、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近20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珍稀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全世界不超过600只,每年有近一半到条子泥湿地栖息、觅食、换羽。

为看护好湿地候鸟的“家”,东台沿海经济区条子泥湿地管理员姜文魁每天除沿海岸湿地“盯防”巡护和清理海洋垃圾,眼下最繁重的一项任务是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姜文魁说,互花米草生命力旺盛,破坏力强,它生长的地方湿地板结,底栖生物遭到破坏,而底栖生物又是迁徙候鸟的重要食物来源。对付它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主要靠人工、机械挖根深埋。他们将互花米草治理以后种上盐蒿子,效果不错,预计明年将会有大批黑嘴鸥前来筑巢。

条子泥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每年有超过410种数百万只候鸟飞抵此地觅食、补给,完成迁徙、繁衍,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年来,东台沿海经济区积极探索“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模式,与复旦、北林大等知名高校和红树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在湿地保护计划、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栖息地恢复、外来物种清理、社区营建、湿地宣教等领域群策群力,为鸟让地留食。2020年为方便候鸟避潮栖息建立的国内第一块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高地”,被国际上誉为基于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在打造鸟类网红“食堂”的同时,东台市将市民的饭碗捧得更牢。在八十多公里外的溱东镇,一片金灿灿的稻田正迎来收获季,收割机来回穿梭,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江苏高策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800亩稻田与普通稻田不同,一直使用有机肥,而这种有机肥正来自公司的生猪养殖场。该养殖场年出栏生猪4万头,产生的粪污成了种植水稻最好的肥料。

除稻麦田,高策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千亩连片优质芦笋种植基地也是循环农业的受益者。基地里一排排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满目葱绿,工人们正忙着培土、除草,为新一茬芦笋生长做准备。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地一年可产优质绿色芦笋180万公斤,主打的“翡翠明珠”“太平洋1号”两个品种均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江苏高策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充分利用万头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猪粪作为有机肥料,用管道将沼液输送到田灌溉,再将发酵有机肥直接覆在表面,不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替代化肥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其生产工序全程采用手工除草,喷施低毒的生物药剂除虫,真正实现绿色生态有机种植,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东台市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粪肥还田达10万亩以上。当地深入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今年新建绿色防控示范区21个,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60%。同时,该市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率52%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95%,走出了一条释放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的生态农业发展新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绿色生态力量。(董宣 陆军 黄伟伟 余闻)

(责编:张瀚天、顾姝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