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實干開局 “四敢”爭先]

江蘇:“優等生”四敢五拼“ 特長生”找准賽道

周夢嬌
2023年02月02日10: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重要一年。兔年伊始,江蘇省委常委會明確釋放“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的信號,省政府出台42條硬核舉措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全省上下正在竭力營造“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濃厚氛圍。為此,我們推出“實干開局 ‘四敢’爭先”系列主題報道,本期聚焦江蘇各地“新春第一會”。

1月28日是卯兔年第一個工作日。當天,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為一季度工作定調:“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截至1月30日,江蘇13個設區市的“新春第一會”均已召開。吹響開工號角,營造“四敢”氛圍,強調作風建設,聚焦重大項目,優化營商環境,開發地域優勢……在江蘇大地上,一派熱氣騰騰的開工圖景已然生動展開。

南京市“新春第一會”現場。南京市委網信辦供圖

南京市“新春第一會”現場。南京市委網信辦供圖

“四敢”精神 醒目耀眼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上明確表示,全力支持和鼓勵“四敢”。人民網注意到,江蘇各地的“新春第一會”上,“四敢”成了當之無愧的熱詞,拼搏實干成為廣大干群的共同心聲。

“大力弘揚‘四敢’導向,讓敢為善為成為南京干部的鮮明標識,讓敢闖敢試成為基層一線的普遍共識,讓敢干實干成為市場主體的不懈追求,讓敢想敢首創成為社會群體的價值取向,共同匯聚起創新創業創造的強大合力。”1月28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爭當示范引領動員會上如是說。

擂響戰鼓,蹚出新路。為營造“四敢”的干事環境,南京提出開展“五拼五比晒五榜”競賽活動。韓立明要求,緊扣提升城市發展能級這個重點,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對全省協調發展的帶動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力、國際資源要素鏈接力,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重大責任。

當天,南京發布了多項提振經濟的計劃方案,包括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願景、南京市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計劃方案、企業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未來產業行動計劃等。

蘇州也在節后第一個工作日,以“四敢”為主題,召開了全市推進“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動員會暨作風建設大會。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在會上表示,要深刻理解“四敢”對蘇州的特殊重要意義,永葆“探路者”的姿態和“挑大梁”的自覺。會上發布了《中共蘇州市委關於推進“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作出引領示范的意見》。

敢拼敢闖敢爭先。當年,蘇州正是靠著一股敢為人先、不等不靠的闖勁,鍛造了張家港精神,走出了昆山之路,形成了園區經驗。也正是靠著這股精神,2022年,蘇州以23958億元的經濟總量繼續穩坐全省頭把交椅。各板塊銳意進取,部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推動蘇錫常都市圈建設、蘇通跨江融合發展和南北挂鉤合作,讓“一體化”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1月30日,無錫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會,強調以“四敢”擔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無錫生態畫卷。八年來,無錫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恆定的新春第一會主題,多年的攻堅克難,使得“常態藍”成為無錫市民生活的背景,“生態綠”成為當地發展的底色。

“敢”字當頭,“干”字為先。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會上提出了10條具體工作和指標安排,包括實施治太項目140余個、投資110億元,確保投資量不低於去年等。接下來,無錫將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市場配置機制,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太湖明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南通市“新春第一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市“新春第一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項目為王 環境是金

全球最大塔機、中國最大噸位裝載機、全球起重能力最強全地面起重機……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井然有序、一派繁忙。

1月28日上午,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深入部分企業和項目建設一線走訪調研,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工集團視察路線。30日,徐州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總定位總要求。

如何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宋樂偉說,要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全面落實省政府42項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政策措施,保障重點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重點項目有力有序推進。

不止徐州,在江蘇各地的新春第一會上,“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同樣是高頻詞。

“今年總體情況怎麼樣?”兔年新春首個工作日,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新明赴海門區走訪慰問部分重點企業。次日下午,南通召開持續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強調“要高點定位、爭當標杆,不斷優化‘萬事好通’營商環境”。接下來,南通將全力打造辦事更高效、政策更給力、企業更滿意的良好生態,努力成為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標杆城市。

連續十年出台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2號文件”,連續三年以營商環境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1月28日,揚州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暨作風建設大會。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揚州市委書記張寶娟強調,要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爭一流、補短板,全面打響營商環境整體戰,一體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建設,進一步打響“好地方、事好辦”政務服務品牌。

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同樣是連續三年將重特大項目攻堅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作為新春第一會,淮安高度重視“項目第一支撐、營商環境第一競爭力”。會議再次強調,讓“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讓打造“成色更足、口碑更好”的營商環境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主抓手,讓“敬商、愛商、親商、護商”成為淮安跨越趕超的主基調。

在鎮江,新春第一會吹響了產業強市的行動號角。當地強調,必須緊抓發展“第一要務”,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一號戰略”,更大力度攻堅項目建設﹔牽住項目這個“牛鼻子”,穩定經濟運行才有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才有支撐,應對區域競爭才有底氣。

連雲港提出經濟建設“后發先至”。1月28日下午,當地召開全市招商引資暨重點產業項目推進大會。連雲港市委書記馬士光表示,要把抓招商、抓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頭等大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勁,投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會戰中,實實在在抓好一批大項目、形成一批增長點,為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強有力支撐。

重大產業項目354個,計劃總投資4712.4億元……在2022年GDP首次突破4000億、反超連雲港后,宿遷新春第一會把今年確定為“招商引資攻堅年”,聚焦“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跨越趕超。宿遷提出,力爭三縣兩區和宿遷經開區分別招引1個百億級項目,確保全市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上、10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每天引進1個億元以上項目,掀起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強大聲勢。

鹽城市“新春第一會”現場。李思遠攝

鹽城市“新春第一會”現場。李思遠攝

找准賽道 “特”字發力

新的一年如何找准定位,發揮地域優勢,走出特色之路?各個城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常州將滿懷豪情邁進GDP萬億之城。制造業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新能源產業是我們鍛造發展優勢的制勝之道和獨門絕技。”1月28日,常州召開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大會,市委書記陳金虎重申了新能源這一發展倚仗點,對打造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進行全面部署。

目前,常州已形成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產業生態閉環,為國內城市罕見。接下來,常州將繼續在新能源領域發力,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到2035年產業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有凌雲志,更有實打實的政策支持。當天,常州出台《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總投資折合人民幣超470億元的15個新能源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戶,加入“常州新能源軍團”。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鹽城給出的新年關鍵詞是“綠色低碳”,今年也是鹽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起步之年。

前不久,江蘇省委常委會會議研究通過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意見。1月28日,鹽城召開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議,會上印發了“1+4”的政策意見,提出到2030年,示范區綠色產業能級大幅躍升,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立健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率先實現,自然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綠色宜居的沿海城市特質更加鮮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從“五個一”工程,到“兩海兩綠”,到“面朝大海、賦能未來”,再到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鹽城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戰略定力隻增不減。

“教育之鄉”泰州已經連續第三年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召開新春第一會。泰州提出,要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努力實現學校布局合理化、規模適度化、辦學標准化﹔持續推進產教融合,努力讓各類實訓基地成為企業的“前道車間”,讓企業成為學校的“實踐課堂”。

近年來,泰州的教育情懷深入人心。當地堅持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項目,財政資金優先保証教育投入,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需要,累計投入82.39億元,新開工學校132所,建成127所,新增學位58070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100%,“5+2”模式課后服務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學生兩個“全覆蓋”,用各地改革試點的“一池活水”匯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創新的“一江春水”。

一年之計在於春,江蘇各地東風勁。2023年,一個弓滿力張的“蘇大強”扑面而來。

(責編:李靜曄、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