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工齡津貼、繳足住房公積金 江蘇各地就業暖心包引來“返工潮”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春節前國內農民工返鄉人數創下新高。為服務節后用工,江蘇各地紛紛提前行動,點對點包車包機接工,省市人社部門組織跨省招工、密集舉辦2000多場招聘會……多方合力為經濟率先回暖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來自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江蘇農民工總體返崗率達到72%﹔今天有望超過90%。
市場主體的穩定需要充足的用工保障。相關專家指出,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步消減,加上各地就業機會的增加,今后幾年,招工難將成為常態。除了節后“搶人”,更需要用心用情引人留人,通過良好的就業環境打造勞動者向往的人力資源高地,吸引勞動者節后主動返崗。
除了薪酬待遇,什麼最吸引求職者?記者這幾天採訪返崗和招聘現場,見証了一些年輕打工者眼中的“好崗位”。
1月28日一大早,因為遭遇返程高峰,23歲的江西人劉緣坐了17個小時的大巴終於返回昆山淳華科技公司。談及准時返崗的原因,劉緣坦言和老家相比昆山企業的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更好,自己在淳化科技工作可以學習技術,公司對節后返崗人員還發放工齡津貼,昆山政府年初六就派車到江西老家接人,還贈送了春節大禮包,都讓人感到溫暖。當天,和劉緣一起隨政府包車返回昆山各大制造企業的員工超過2000人。
1月31日早上,在江蘇省零工市場,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23歲的程冕與幾家企業招聘負責人的對話讓人印象頗深。“包吃住嗎?”“要不要倒班?”“三班倒還是兩班倒?”“交五險一金嗎?”“有沒有年休假?”隻有得到滿意答復后,程冕才會填寫求職登記表。
因為企業都會在招聘攤位上標明工資待遇,程冕在咨詢中更看重企業福利。對此,已經工作4年的程冕很老到地解釋說,現在制造企業普工開的工資都差不多,能提供好的福利待遇說明公司有實力,工資也不會太差。“城市房租那麼貴,上班首先要解決吃住﹔萬一生病了‘五險一金’可以有個保障﹔年休假嘛,不能一年到頭都上班,總要有個休息放鬆的時候。”
由此可見,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年輕的打工者也更加重視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
為迎合新時代年輕求職者的就業需求,江蘇各地積極優化就業環境。省政府春節前出台政策,用經濟補助的方式鼓勵企業在正月十五之前“點對點”接回員工,並對2月底前首次來蘇就業人員給予交通補助。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據本地實際出台激勵措施,如昆山對上年度返崗超過八成的企業按每人1000元的標准給予穩崗補貼。泰州市因地制宜籌建“就業服務站”,打造群眾家門口就業服務,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提升就業技能、暢通發展空間等,引導務工人員留泰就業、家門口就業。
一些企業為穩定員工隊伍更是“不惜血本”。南通中天科技集團的員工一入職即足額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按最高比例繳納,員工宿舍冬天提供暖氣﹔格力電器(南京)有限公司的員工食堂提供南北風味、各種菜系,對工人提供“技術+管理”雙通道職業發展路徑和內部競聘轉崗機會﹔蘇州一家企業更是對工作滿2年、3年和5年員工分別發放2萬元、5萬元和10萬元的工齡津貼。這些企業在就業市場也深受青睞,節后擴崗招工也不難。
與大企業相比,一些中小企業以及經歷了3年疫情“陣痛”的餐飲消費企業,在薪酬待遇上往往不具競爭力,有的甚至還沒有能力給員工提供住宿等福利,也就更容易出現“招工難”。專家表示,這種時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門出面,通過更多的援企穩崗措施,幫助企業招工留人,比如在工業集中區建設公寓、在市區籌集空置房,低價租賃給轄區中小企業﹔改擴建學校,解決外來員工的子女入學問題等。總之,隻有將勞動者真正當作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資源,用心用情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真正變節后“搶人潮”為“返工潮”。(黃紅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