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政策解讀丨“42條”如何體現江蘇擔當?

顧姝姝、黃啟源
2023年02月11日08:1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22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122875.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0.5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江蘇繼續以總量亞軍擔當著全國經濟“壓艙石”重任,增速回彈幅度居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前列。

按照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優勢區域要走在前、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區都要多作貢獻”。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在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充分展現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2023年,江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他說。

新年伊始,江蘇省政府即印發《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42條”),內容涉及12個方面42條政策措施。江蘇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沈劍榮說,“42條”在政策制定上突出“干貨”和“含金量”,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共同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將充分發揮省級層面協調作用,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以提升政策執行效率和實施效果。

響應中央號召 體現江蘇擔當

2023年,宏觀經濟環境仍然復雜嚴峻。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際,中國經濟怎麼走,經濟大省的表現是重要風向標。

“江蘇經濟體量大、外溢性強,特別是江蘇經濟外向度高、是全國眾多產業循環發起點和聯結點,率先推出促進經濟好轉一攬子政策,有利於穩預期、強信心,在全國產生良好的引領示范效應,從而有力帶動全國經濟整體好轉。”江蘇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呂永剛說。

在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崔向陽看來,江蘇“42條”的推出,既響應中央號召,也呼應社會民意,體現了江蘇擔當。

“在疫情沖擊下,江蘇經濟仍然呈現出巨大韌性,保持了穩定增長,但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江蘇不少行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難,社會各界對推動經濟整體好轉有強烈的期盼。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42條’,對提振社會信心無疑將發揮巨大作用。”崔向陽說。

江蘇在全國一直是經濟優等生。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跨越四個萬億元台階、年均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長42.3%,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根本性變化,文化強省建設躍上新的台階,“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呂永剛還認為,江蘇是科教大省、制造大省、開放大省、人才大省和數字經濟大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涌現,並逐步形成規模優勢,成為支撐新增長的重要動能,率先實現經濟整體好轉有基礎、有支撐。

聚焦市場主體 突出政策“含金量”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關鍵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42條”裡干貨滿滿:安排12億元省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9.5億元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設立100億元規模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資金貸款、9000萬元省級文旅產業發展資金等,這些重大專項具有專款專用、規模大等特點,有望形成強大政策效力。

“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增強發展信心,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我們的政策指向。”沈劍榮介紹,突出“干貨”和“含金量”,以“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共同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是政策制定的主要出發點。

沈劍榮說,去年,江蘇出台助企紓困政策“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經過評估,去年政策有53%可以延續實施,在此次政策裡合並優化為13條。在增量政策制定過程中,又創新提出29條解渴有效、務實管用、具有更高“含金量”的新政策,比如降低物流成本,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防疫藥品器械生產研發,提升醫療保障能力等。

“總體來看,保市場主體政策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有利於市場主體樹立信心和穩定預期。”崔向陽分析,“42條”裡,“著力恢復和提振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三部分著力“三駕馬車”,體現了對經濟全局的系統性、一攬子部署。

呂永剛注意到,“42條”明確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市場主體違法行為視情實施輕罰免罰,意在引導市場主體“敢拼”“敢闖”,解其創新試錯的后顧之憂,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動力。

正視房地產行業 堅持“不炒”底線

江蘇“42條”裡,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崔向陽認為,該部分政策主要是從關注民生、正視發展需要、化解經濟風險等方面來考量的。

崔向陽分析,受國家政策調控、新冠疫情沖擊、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2022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均出現大幅下降,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從當前經濟發展實際看,穩定經濟需要保持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42條”提出,支持房地產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建筑業金融支持力度,正是要發揮房地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經濟風險,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近年來,個別地方出現個別房地產企業因債務違約所引發的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嚴重威脅了房地產行業的正常市場秩序。”崔向陽說,“42條”提出,優化調整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全力以赴保交樓,切實維護購房者利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也有利於化解經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呂永剛也認為,之前受市場需求低迷、預期不明朗等復雜因素影響,包括江蘇在內的房地產遭遇困局。“42條”在需求側對居民個人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公積金貸款等給予優惠支持,更好滿足購買“剛需”和改善需求﹔在供給端,出台支持房地產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建筑業金融支持力度等舉措,增強房地產企業的發展信心和抗風險能力。他說,關鍵是要堅持“不炒”底線、同時著眼於更好滿足居民住房需求,為房地產市場供需方提供穩定的制度、政策和市場預期。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