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90后”全國人大代表:感知時代脈搏 與國同頻共振

2023年03月05日08:34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江蘇省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多名“90后”代表,在成長路上感知時代脈搏,跟隨國家發展的腳步前行。

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區常青樂齡老年護理院護理人員李楠楠投身養老護理行業已有11年。這幾年,李楠楠發現周邊的養老院日益增多,有越來越多老年人選擇入住養老機構,“我所服務的常青樂齡護理院,60歲以上老人的入住率正呈現上升態勢。”李楠楠說,養老行業日益增長的照護需求與專業護理人員供給的矛盾已經擺在面前。

李楠楠還注意到,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招人難、留人難、隊伍不穩定等難題。“我們院裡的護理員中,‘90后’超過九成,‘00后’也有三四人,我希望能留住他們,用我的扎實工作去影響他們,讓年輕人看到職業發展的前景。”作為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在前幾年的履職中,曾提出加大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恢復護理員資格証的建議,很快得到有關部門的回復。“今年我關注的問題‘切口’更加小,聚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醫護職稱問題,希望國家能出台相關政策,科學制定符合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審標准,打通職業晉升渠道,讓更多年輕人在‘白發產業’中發揮青春的光和熱。”

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后,王虹代表隨即回國進入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擔任教授,那年她僅26歲。年紀輕輕的她,就已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優秀青年基金等多個項目。王虹一直從事微納機器人的相關研究,主要應用到環境和生物醫藥領域。她表示:“我們這一代人生在祖國騰飛之時,成長於民族復興的歷程之中,我們的人生軌跡始終與強國興國緊密聯系在一起。”

今年兩會,王虹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時期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將為個人終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她在調研中發現,由於未將心理健康納入國家課程,僅作為地方課程推進實施,各地的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不均衡,課程標准、使用教材也不一致,課時安排和教師配備無法保障,教育效果可能打折扣。“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國家課程,制定全國統一的課程標准,編制全國統一的教材,從國家層面以更大力度保障課時分配和師資配備,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

江蘇代表團最年輕的代表,生於1998年的奧運冠軍張雨霏受到很多青少年的關注和喜愛。張雨霏很喜歡在社交媒體上與大家互動,“通過社交媒體平台了解新聞時事、了解大家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和想法,這是我喜歡的方式。”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張雨霏聽到了更多更廣泛的聲音。作為資深游泳教練的媽媽從多年一線體育教學經驗中,與張雨霏分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境。身為中學生的妹妹遇到的文化課學習壓力和中考體測等問題,讓張雨霏更多了解到青少年對體育課和運動的需求。網絡上,張雨霏也發現自己的關注者中有在努力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有熱愛運動的普通人……他們的聲音給予張雨霏更多的思考。

“成為體育強國,不僅靠大賽的成績單,也要靠全民的參與度。我們的祖國一直在奔向體育強國的路上!”除了運動員的身份,張雨霏還是一名大學生,先后在南京體育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就讀。在她看來,如果競技體育之路能夠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合,讓青少年學生和青少年運動員都能夠在享受運動、展現運動能力的同時也有更多學業上的成長機會,這樣將為體育強國建設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新苗。

從大學畢業返鄉創業到擔任村干部,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瑤代表,帶領鄉親們在致富路上闊步前進。她在小蕩村承包了10畝地種植西瓜,成為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勤奮肯干、頭腦活絡,一年不到就把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0畝。隨著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徐瑤有了新想法——利用新壩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種植技術,帶領村民創業致富。她從種植大戶著手,走訪小蕩村村民,鼓勵帶動大家一起創業,分享創業計劃,探討特色農產品種植。在徐瑤的帶動下,村裡10余戶農民一起成立了連雲港曙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搞起了現代化生態種植養殖,合作社產銷兩旺,去年的產值達到680萬元,輻射帶動150余名群眾一起致富。

在徐瑤的影響下,新壩鎮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徐瑤開始考慮如何帶動周邊返鄉大學生抱團創業,形成一支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團隊,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思路。

多位“90后”全國人大代表身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平凡崗位上奮進爭先。扎根基層近10年的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肖娜代表,創新舉措讓“老破舊”社區改頭換面,探索出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新模式。海連社區地處老城區,設施舊、硬件破,以前群眾對社區感知度認可度很低。李肖娜就帶領社區“兩委”成員一個月內走遍轄區每家每戶,廣泛征集群眾訴求,將問題訴求清單化,解決一項消除一項。她主動謀劃“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建設,通過交叉任職、聯合辦公的方式,將原本由“老弱病殘”組成的物業帶成了能打硬仗的“紅色物業”。“與居民打交道、處理家長裡短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今年我帶來的建議是推動物業管理融入社區治理。將物業管理融入社區治理,有利於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化解矛盾在基層,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奔赴“春之盛會”的“90后”代表們,已經開始成為很多行業的中堅力量,他們正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華章貢獻著青春力量。(楊頻萍 王拓)

(責編:楊維瓊、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