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政觀江蘇丨縣城如何挑起城鎮化擔子?

俞楊
2023年03月22日07:3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強縣眾多是“蘇大強”的特征之一。且不說常年霸榜“百強縣”前三的昆山、江陰、張家港,江蘇“千億縣”的總數去年也已達到21個。

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縣城除了發揮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城鎮化亦將成為要扛起的重要功能。今年的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明確,在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上,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2月初召開的江蘇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亦強調了強化縣城承載功能對於促進城鄉高水平融合的意義,提出要把縣域作為重要突破口。

一頭連城市,一頭連鄉村,縣城被視為城鄉融合的“牛鼻子”。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江蘇的縣城當如何作為?

都市圈和縣城聯動發展

把縣域作為重要突破口,這符合中辦、國辦2022年5月發布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江蘇省兩辦隨后發布有關實施意見,文件以都市圈為“坐標”把縣城劃分為近郊衛星縣城、毗鄰都市圈縣城、都市圈外圍重要節點縣城三類,近郊衛星縣城要加快融入都市圈中心城市布局,毗鄰都市圈縣城推動強化專業配套功能,重要節點縣城提升經濟和人口集聚能力。

明確“順應都市圈和縣城聯動發展趨勢”,以都市圈為坐標分類引導縣城,這是基於江蘇中心城市強、城市群發達的省情。早在本世紀初,在大多數省份城市還在單打獨斗時,江蘇即開始謀劃都市圈,目前不僅擁有特大城市南京,I型大城市蘇州、無錫、常州,還有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大都市圈。此外,江蘇處於長三角核心區,蘇錫常通還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組成部分。

在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看來,江蘇城鎮化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城市發展從單打獨斗向都市圈、城市群進階演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助於利用城市群優勢提升經濟效率。

以淮安市盱眙縣為例,該縣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轉型升級,致力發展為與南京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縣城,成功躋身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

鄭江淮認為,位於都市圈周邊的縣城,就近接受中心城市輻射,和中心城市交通信息聯系緊密,既能推動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提升,也有利於提升周邊縣城資源獲取能力,通過專業化分工、空間布局優化,形成不同層級城市和諧分工、梯度發展的空間格局。

新型城鎮化以產業為支撐

產業和城市密不可分,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是縣城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圍繞都市圈產業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盱眙堅持特色化發展路徑,深化寧淮產業合作。2021年12月,南京淮安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向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級產業合作發展平台發力。

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耀看來,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實現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基礎動力是產業發展。縣城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於轉移人口能夠真正留下來,人口集聚以就業為依托,就業則以產業發展為支撐。與此同時,人口也能夠創造需求,需求可以產生服務產業,循環拉動經濟發展。

背靠蘇錫常都市圈,江陰經濟發達,擁有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三大千億級產業,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4754億元。當地“七普”常住人口約178萬,其中縣城人口佔近一半。產業發展帶來的新市民流入,是人口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

泰州興化市屬於都市圈外圍重要節點縣城,依托縣域經濟在縣城聚集起40多萬常住人口。作為農業大市,興化發展起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年產值400多億元,吸引了8萬多人就業。

毗鄰都市圈的溧陽憑借生態、區位優勢發展全域旅游,同時注重發展先進制造,現已集聚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項目60多個,2021年實現產值429億元,2022年增長到1005億元。在這些支柱產業帶動下,溧陽主城區常住人口也達到了40多萬,佔該市總人口的51%。

縣域強而省域強,這個特征在江蘇尤其明顯。據統計,2022年,江蘇全省40個縣市創造了超過41%的地區生產總值,集聚了近45%的城鎮常住人口。

發揮經濟發達鎮重要節點功能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鄉鎮將承擔怎樣的功能和使命?作為鄉鎮工業發源地的江蘇,小城鎮總體實力強,同樣是江蘇城鎮化的一個鮮明特點。

根據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強榜單”,江蘇有36個鎮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小城鎮如何呼應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對江蘇而言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對此,江蘇《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深化以經濟發達鎮改革為重點的基層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經濟發達鎮重要節點功能。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亦明確,穩步改善一般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積極引導適宜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向鎮域集聚。

陳耀認為,一些有一定規模的鄉鎮,在產業集聚、人口吸納上的體量並不亞於中小城市,發揮的作用與中小城市同樣重要。改革開放后,尤其蘇南的鄉鎮經濟,為經濟現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基礎性貢獻。以蘇州為例,48個建制鎮22個進入全國百強,蘇州小城鎮集中了1/3的人口,實現了1/4的財政收入,貢獻了將近30%的經濟產值。高居榜首的昆山市玉山鎮,其地區生產總值過千億,常住人口約56.7萬。

在江蘇鎮域經濟的版圖上,排在全國千強的經濟發達鎮多達200多個,發展勢頭百舸爭流。江蘇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江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4%,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持續加快。面向未來,江蘇的都市圈、城市群與縣城、強鎮互為支撐,在城鎮化建設之路上還將繼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篇章。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