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江蘇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探尋"兩山"轉化密碼

2023年03月29日07:3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先行先試,探尋“兩山”轉化密碼

3月24日,金湖縣在南京召開春季旅游宣傳推介會,邀請南京市民去金湖欣賞水鄉風光、享受湖鮮美食。品質優起來、品牌樹起來、游客迎進來……立足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文旅”模式,荷鄉金湖讓廣大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實實在在的體會。

綠水青山的價值,如何充分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去年3月,《江蘇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發布,同時,江蘇確定宿遷市和高淳等14個縣(市、區)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一年來,試點地區做了哪些探索?有何收獲?還將怎樣發力?

試點先行,好生態上求創新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是什麼?從江蘇實施方案看,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的調查監測、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等“子機制”。無論是摸清、量化生態底子,多措並舉“點綠成金”,還是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這些“子機制”都是新課題、大課題。

破題貴在創新、重在實踐。作為江蘇的“生態大公園”,宿遷有著鮮明的綠色底色。宿遷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黃子淇介紹,宿遷率先在全省出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建立一套價值核算體系、制定一批生態產品認定標准、探索一套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等“七個一”目標體系﹔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機制,組建實體化工作專班﹔將試點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引導各縣區加快探路。“在深入研究國家規范的基礎上,宿遷加快編制兩張清單,即生態產品清單和產品核算清單。根據生態系統的不同定位,這兩張清單目前主要立足森林、農田、濕地、城市四大生態系統。”黃子淇介紹,“未來,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將實現市域范圍全覆蓋,空氣、水源、土壤等都會有明確‘身價’。”

生態產品如何經營開發?宿遷以試點為契機,培育高效的生態產業體系。生態農業加快發展,“宿有千香”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去年“宿有千香”銷售額達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60%。

今年1月,省發改委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印發《支持宿遷推進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重點事項清單》,明確11個方面41條專項支持政策。宿遷相關試點工作,由此進入省市協同推進、加速前行的階段。

14個試點縣(市、區),主要分布在裡下河地區、沿江地區、太湖流域,都具有較好的生態本底。

縱觀金湖的“生態農文旅”發展模式,可以看到300公裡綠道串起該縣多個景區、城市公園、生態濕地、特色田園鄉村﹔可以看到品牌建設提升了生態農產品的溢價能力,“鮮美金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持續提升,帶動全縣3萬人從事荷藕、芡實、螃蟹、龍蝦等產業,年營業額超過30億元。

江蘇實施方案明確,鼓勵地方開展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包括嘗試“生態資產權益抵押+項目貸”“生態產品價值貸”等多元融資模式。鹽城市大豐區擁有世界濕地自然遺產核心區,獨具生態稟賦,近年來十分重視濕地保護與修復。去年8月,大豐區華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大豐建川濕地修復減碳量的遠期收益權為質押,向興業銀行鹽城大豐支行申請貸款。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后,華豐農業獲得1000萬元“碳匯貸”。這是全省首筆濕地修復碳匯貸款,將專項用於建川濕地的修復保護。

今年1月,省內首筆“海洋藍色碳匯貸——紫菜貸”也在大豐落地。南京銀行鹽城大豐支行向大豐區交通控股集團“大豐灘涂紫菜種植”項目授信2億元,貸款期限8年。這筆“紫菜貸”,以紫菜養殖產生的減碳量、固碳量遠期收益權為抵押,打通了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通道。鹽城市大豐區發改委投資科負責人唐希表示,未來會有更多創新試點,讓濕地、海洋資源遍地生“金”。

作為工業強縣,張家港市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為優化用能、用水、排污等環境資源配置,去年該市啟動設置全市統一的用能權、用水指標、排污權“集中池”,開展用能權、用水指標、排污權三類指標交易。

探路有成,綠色發展意更濃

在去年“1+14”試點地區明確之前,江蘇部分地區已經自發地在“生態價值變現為經濟價值”上探路,並且取得階段性成績。

南京市高淳區2020年即開始GEP體系研究,2021年主導起草的GEP核算技術規范作為南京市地方標准發布實施。這是全省GEP核算領域的首個地方標准。同樣在2021年,高淳區在全省率先出台GEP專項考核意見,試行GDP和GEP雙核算、雙評估、雙考核制度。該區17個部門單位、4個園區、8個街道,考核壓力大了,變化也隨之顯現——高淳區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科馬敏說:“開展GEP核算以來,很多單位都主動思考可以做什麼,區裡形成一股綠色合力。”

根據國家和省最新要求,高淳區去年優化更新了考核方案,建立三級考核指標體系,包括生態產品價值、生態物質產品、生態調節服務等6個方面的19個二級指標、85個三級指標,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項工作。3月21日,全國首個公裡尺度的高精度碳源匯評估示范園落戶高淳。碳源匯評估是對某一區域碳的吸收和排放進行定量估算,在“雙碳”戰略路徑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金融監管部門積極促成“GEP生態貸款”,氣象部門申報“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評選,規劃資源部門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調查,為生態產品保護和開發提供基礎數據……高淳各個部門、板塊,抓生態保護、促綠色發展的積極性能動性明顯增強。

溧陽市同樣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道路上先行一步。早在2019年,該市即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合作,對具有顯著生態優勢的天目湖開展水生態容量測算。以此為基礎,溧陽建立生態產品交易平台。2020年9月,該市社渚鎮整治退出850畝青蝦養殖污染區,形成93千克(以約束指標總磷計算)生態容量增量,進入生態產品交易市場。與此同時,溧陽涵田度假村酒店要發展高端康養項目,預計將佔用34千克的生態容量,願意通過交易平台購買。“一退一進”,該市在生態產品交易上實現零的突破。

去年,生態產品交易再上台階——達成一樁跨行政區的交易。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流域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李恆鵬說:“我們花了兩年多時間,系統測算青蝦養殖具體排污量,發現上游青蝦養殖對下游天目湖水質影響大,佔用水生態容量較多。”為此,溧陽開展跨界流域治理,去年初與位於天目湖上游的安徽省郎溪縣簽約,由溧陽投入3000多萬元,有序退養修復郎溪縣洙漕河流域內約3000畝青蝦養殖區,並取得修復區域20年土地使用權。

李恆鵬說,橫向生態補償,通常為上下游雙方約定,在水質達到一定考核標准后,下游給上游一定的補償資金,而溧陽的做法不僅涉及補償資金,還包括下游參與上游生態環境治理和農業綠色轉型。

江蘇平陵環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中賽介紹,去年上述青蝦養殖區基本完成退養,目前正在實施土地平整、農業退水削減和末端治理等生態修復項目,平整修復后的土地將統一用於生態有機農業種植。參考此前污染治理工程成本,這項跨界合作預計可節約下游生態治理投入4000多萬元。

聚焦難題,因地制宜再發力

“整體而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還處於探索階段。”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朱新華說,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是制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四大難題。對於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來說,度量是基礎,交易與變現是核心,抵押是助力。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四難”尋求突破,也的確有所收獲,但依然存在度量指標不全面、不統一,不同類型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難以對比﹔交易與變現“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狀態還未達成﹔抵押上受限於生態產品產權運作體系尚不健全等情況。

一個地區的成功探索,未必能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金湖縣發改委主任戚蘇華解釋,不同的行政區域、特定地域,對應的生態系統功能屬性存在差異,加上一些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歷史更迭等原因,不同地區在度量工作中存在對象、方式、參數等方面的差異。金湖是江蘇裡下河地區的重要板塊、江淮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單元,擁有以水為特色的生態基底優勢,需重點圍繞江淮生態經濟的發展推進試點,而山區則要重點圍繞丘陵資源保護利用推進試點。也就是說,其他地方在度量上的做法,不能拿來就用。

馬敏則發現,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水利、金融等多個專業的人才。像GEP核算、自然資源動態監測等工作又是生態產品保護、開發和轉化的基礎,非做不可。不僅需要政府機關深化改革研究,還需要專業技術保障,經費支持也要及時跟上。

朱新華建議,各地沿著度量、抵押、交易、變現4條主線持續發力、尋求突破,如政府引領制定市場准入、產品質量標准,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及線上交易平台﹔以完善的生態產品產權制度筑底,引領金融機構加強產品與制度創新,探索生態信用機制。

試點地區,也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戚蘇華介紹,金湖縣堅持依據國家出台的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試行規范,參考高淳區、浙江省麗水市等先行地區核算規范及寶貴經驗,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調查監測機制和價值評價機制,著力破解“度量難”。

宿遷正在建設一個集數據管理、信息發布、成果展示、產品交易等功能於一體,開放共享的生態產品信息雲平台。黃子淇透露,按照計劃,在平台上有全市生態資源數據庫,包括用地、遙感、土壤、氣象、監測等生態資源基礎數據信息,也有全市生態產品庫,包括生態產品數量分布、質量等級、功能特點、權益歸屬等信息﹔通過平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智能核算﹔匯集市、縣、鄉三級物質供給類(農產品、林產品等)、調節服務類(碳排放權、碳匯、土地經營權、閑置宅基地使用權等)、文化服務類等生態產品的資源優勢、收儲情況、交易狀況、交易案例、市場招商等信息,實現全市生態產品“開發—交易—服務”全流程數字化閉環。

促進“兩山”轉化、彰顯生態價值,上下聯動、試點先行、多部門協同、各類研究機構參與的協調機制正在江蘇有關各地發揮作用,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難點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下一步,陸海統籌、江河聯動、山水互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格局,必將進一步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助力主體功能區的作用發揮,為全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探索新路。(許海燕 王靜 吳雨陽 徐冠英)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