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突破·2023丨“雙第一”印証“南通藍”

趙登岩 王繼亮
2024年01月18日07:0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蘇州晉級特大城市,常州沖關萬億之城,連雲港圓夢深水大港……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江蘇每一座城市都在奮力奔跑,勇做示范。歲末年初,人民網江蘇頻道策劃推出“突破·2023”系列城市觀察報道。

在南通啟東新城區拍到的上海浦東“三件套”。施佳男攝

在南通啟東新城區拍到的上海浦東“三件套”。施佳男攝

2023年國慶期間,江蘇南通的攝影愛好者施佳男在當地拍下一段視頻,畫面中崇啟大橋和60多公裡外的上海浦東“三件套”震撼同框。施佳男說,好景致來自好天氣和好空氣。

過去一年,“水晶天”“南通藍”在當地人眼裡已經見慣不怪。一起來聽聽當地人的心聲:“南通的樹多了,綠地多了,空氣更清新了。”“以前晚上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現在晴天的夏夜能看到滿天繁星。”“在我心目中,南通這個名字有了另一種解釋,那就是‘蔚藍通透’。”

最新監測數據也顯示,剛剛過去的2023年,南通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達83.6%,兩項指標實現全省“雙第一”,這在“十四五”期間尚屬首次。

南通變“藍通”的背后,是當地打好藍天保衛戰的努力,也是恪守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優異的年度數據說明我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曉勤表示,藍天保衛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今后還將繼續加強部門和區域協調配合,通過源頭降量、過程減量和末端控量,讓“南通藍”藍得更長遠。

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平台屏幕畫面。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平台屏幕畫面。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天地空一體,科技護航“南通藍”

百余年前,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拉開南通近代工業文明的序幕,也奠定了南通產業最初的基調和底色。

作為一座集造船、紡織、化工、大港口於一身的臨港工業城市,南通產業結構不可謂不“重”,也給這座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帶來不小的挑戰。談及南通昔日的空氣質量,當地一位生態環境部門人士說,積累性問題、歷史性欠賬,加之部分企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10多年前,南通的多項減排指標經常難以達到江蘇省減排的目標要求。

依江傍海的南通,是萬裡長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南通責無旁貸。近年來,當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是其中重要一環。

110個大氣環境監測標准站、568個大氣微站、1350個揚塵監測站、1325個重點排污單位末端監控、2926個企業用電監控……作為集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監管、協同、分析”五位一體的信息化系統,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平台已穩定運行一年多,接入7000余個實時監測點位,布下空氣質量監控的“天眼”,讓污染無處遁形。

去年7月底,該監測平台預警,南通高新區內一家機械加工企業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最高達700多微克/立方米,且多次超標,誘因可能是油品添加劑,不過讓數據分析人員感到困惑的是,一家機械加工企業怎麼會有如此高的VOCs排放?

執法人員隨即攜帶紅外氣體泄漏監測儀、便攜式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測量儀、便攜式非甲烷總烴測量儀等,來到這家機械加工企業“會診”。經儀器設備現場摸排,發現車間一角存在防鏽油上油線敞開作業的情況,有害廢氣直接向空氣中揮發,問題得以整改。

人民網從南通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南通生態環境執法條線堅持每日會同大氣、監控聯動分析,運用大氣走航車、在線監控、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梳理高值區域、污染物排放異常企業、夜間排放大戶等重點檢查對象,充分運用科技手段,現場與非現場執法相結合,提高問題發現率。

“技術防控24小時全天候運轉,可以迅速鎖定污染來源,能集中解決施工工地、露天焚燒、道路積塵等面源管控問題。”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主任杭子清介紹,該平台已構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的智慧監測網絡體系,做到污染源監控和分析研判“一圖全覽、一網監管、一鍵調度”,2023年共發出4300多條市級指揮調度指令,發現環境問題線索500多條,均進行了閉環處理。

南通東展重工涂裝生產線上新安裝的廢氣處理設施。人民網 趙登岩攝。

南通東展重工涂裝生產線上新安裝的廢氣處理設施。人民網 趙登岩攝

鎖定“主戰場”,打好藍天保衛戰

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歷來是空氣質量防控的“主戰場”。

南通東展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鋼結構橋梁設施生產制造企業,多年來在涂裝生產線廢氣治理難題上下過不少功夫。

“去年,我們在環境部門的指導幫扶下,新建了一套蓄熱催化燃燒廢氣處理設施。”東展重工安環員戴海峰介紹,以往處理廢氣,採用的是兩級活性炭吸附加噴淋的措施,處理不夠徹底﹔新設施改為了先碳吸附再燃燒,最終將有機廢氣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害化處理率提升至99%以上。在他看來,投入的200萬元改造資金可謂“花在了刀刃上”。

東展重工位於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鎮生態辦主任蘇鵬介紹,該鎮去年就完成了14家企業的廢氣處理設施、工藝升級改造,年減排VOCs達850噸。

放眼南通全市,2023年共有464家鑄造行業企業達標排放整治,292台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76個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低效呼吸閥實施更換,南通發電、南通天生港發電完成深度脫硝改造。

鼓勵企業主動提升治污水平,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向發力。去年,南通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幫助17家像東展重工這樣的企業,獲得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總補助金額約6800萬元。

機動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在大氣污染結構中佔比較為突出。為做好源頭管控,崇川生態環境局對轄區近20家機動車檢測機構嚴防死守,筑牢機動車檢測“防火牆”。

去年11月17日,環境執法人員隨機巡查一家汽車檢測公司,發現其出具的一份車輛檢測報告異常。經調查,報告數據與實際數據不一致,遂對這家檢測公司涉嫌出具虛假報告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在機動車尾氣治理領域,南通深入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實施高排放柴油貨車限行,去年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柴油貨車9000多輛,提前完成“清零”計劃,淘汰國一及以下排放標准的非道路移動機械800台,斬斷了汽車“黑尾巴”。

餐飲油煙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之一,油煙中含有多種揮發性有機物,能與環境中的氮氧化物發生反應,加速形成二次顆粒。餐飲油煙專項治理中,南通去年完成1000家餐飲單位的油煙淨化設施提標改造,實現重點區域餐飲油煙綜合整治全覆蓋。

南通的藍天保衛戰,同樣離不開頂層設計保駕護航。2022年底,南通專題印發《2022-2023年臭氧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排定2023年度“夏病冬治”大氣治理項目,細化分解VOCs和NOx減排目標。

聚點成面。一年來,南通共完成VOCs綜合治理、NOx深度治理、餐飲油煙提標改造、柴油貨車淘汰等大氣治理項目3000多項,累計減排VOCs近2600噸、NOx超1500噸。

南通海門區謇公湖科創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海門區謇公湖科創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提升“含綠量”,聚力新型工業化

一直以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被認為是蹺蹺板的兩端。南通的主政者深知,要突破這一固有思維,僅靠治標的“防控”是不夠的,更需要謀求治本之道——發力新型工業化,讓產業結構從根本上變輕、變綠、變新。

走進南通如東縣的中天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的綠化景觀為寒冬帶來了春的氣息,廠房屋頂上的光伏電站源源不斷生發綠色電力。“廢氣主要來自焊接工序的顆粒物,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鈦等金屬顆粒物,我們配套有煙塵淨化設備。”中天電氣總經理吉鴻志介紹,該公司利用通風換氣系統、種植樹木等措施,減少粉塵造成的影響,工廠按檢測方案進行定期檢測,保証廢氣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標准要求。

據了解,中天電氣將綠色工廠建設提到公司發展的戰略高度,在企業長遠規劃中考慮資源消耗、使用及效率等能源績效問題,確保公司在綠色制造方面保持戰略優勢。

新近,南通市有8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中天電氣就是其中之一。

南通啟東市濱江臨海,優美的生態環境一直是這裡的名片。“既打造成了江蘇省生態文明示范區,也成功創建為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啟東生態環境局局長戴威威看來,這得益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源頭治理,全市先后騰退了化工企業64家企業,其中僅沿江1公裡范圍內就騰退了44家,實現化工“清零”,累計減少VOCs排放近千噸。

南通市工信局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市近年來對總投入200萬元及以上的綠色改造項目,按其投入的15%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可獲補50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省級綠色工廠,分別給予國家級20萬元、省級5萬元獎勵。目前,南通累計建成2個國家級綠色園區、2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7家省級綠色工廠。

清潔能源替代也在不斷加速,南通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嚴蓓蓓介紹,截至2023年底,南通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14.5萬千瓦,列全省第二。2023年,該市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首次超60%,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產業興則城市興。近年來,南通市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於2020年跨過GDP萬億元台階,經濟發展“含金量”十足。與此同時,南通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工程,“含綠量”亦不遜色。

2024年初,南通市“新年第一會”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市委書記吳新明強調,要加快構建6大重點產業集群加16條優勢產業鏈的“616”現代化產業體系,用5年左右時間,力爭6大重點產業集群總規模翻番,達到2萬億元左右,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40%,基本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大氣無界,清新的空氣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鏖戰正酣的南通藍天保衛戰有力做答,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不僅並行不悖,更應並駕齊驅。

相關報道:

突破·2023丨南京,新晉“網紅城市”

突破·2023丨蘇州,升級特大城市

突破·2023丨無錫,喜提“最佳口碑地級市”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