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通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40年来,南通市坚持江海联动开发、内外开放并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成功跻身GDP万亿之城,下属区县“七虎”竞逐。面向未来,南通正把沿海发展作为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为此,人民网策划推出“南通,向海40年”系列报道。
港产相济,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
傍海而生,凭海而兴,这里是南通。往事越千年,见证沧桑巨变。
40年前,南通被列入我国首批14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由此开启了追江赶海的征程。近十年间,南通下辖县区“七雄竞逐”,经济总量个个超千亿,全市总量则连跨7个千亿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南通以6.3%的GDP增速位列全国26座万亿城市第二,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迈向“下一个万亿”,南通准备好了吗?
深水大港 启东圆梦
10月11日,南通启东市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池喜气洋洋,占地1000亩、投资百亿级的卫华海洋重工项目全面投产,一个集港口机械、海工装备、储氢设备、自动化码头于一体的高端智能港口装备产业园落成运营。这里建设有3个5万吨级泊位,可同时满足3艘5万吨级特种运输船靠泊。
前不久,已有4个10万吨级泊位的吕四港,又有3个10万吨级泊位的港口岸线获批。伴随南通沿海开放40年,启东市锚定“向海图强”,深挖港口资源优势,吕四港这个曾经偏安一隅的千年渔港业已蝶变为江苏新出海口的东方大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千亿临港产业、打造现代国际港城,是当地的新目标。
向海而兴 “如日东升”
“嗨哈吆,嗨哈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渔民号子,季爱新带着十多位村民将捕捞上来的文蛤装上了车。满载而归的货车沿着滩涂公路行驶,沿途可见一座座高大的风电机组,海风驱动叶片转动,“绿电”源源不断。
南通如东县,东北两面毗邻黄海,海产与“绿电”均拜大海所赐,这也代表着40年来当地靠海吃海的与时俱进。现如今,这个从发展洼地成功逆袭的“千亿县”,正锚定“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全面发力,激发出“如日东升”的奋斗豪情。
海门开发区的“三级跳”
天气渐冷,长江入海口北岸的招商局重工船坞内,各种船舶建造的场景依然火热。招商局集团位于南通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海门开发区”)的船舶海工基地里,目前有20多个项目在建。
南通通江达海靠上海,海门区则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作为海门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海门开发区以该区1/5的土地,创造了全区1/2的经济总量。2023年,其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超500亿元,位列南通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绩效考核第一名。
枢纽海安 产业扬帆
不久前,50车满载1300吨商品的中国—阿富汗直达货运重启班列从海安商贸物流园发车,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终抵达阿富汗海拉顿站,全程7000公里。截至10月末,该物流园累计发出的国际班列已达19列,保税物流板块中进出口贸易额达2.2亿美元,进出货运量13万吨。
在南通下辖县区中,不临江、无海港的海安曾长期处于交通末梢。海安非但不“认命”,反而在12年前喊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发展口号。如今,数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沿海高速、启扬高速穿城而过,574公里内河航道直通大江大海。
通州界北村 侨商跨山海
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产业基地,通州家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40年前,南通沿海开放的春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界北村的村民们借此东风竞相走出国门,书写了三代人海外弄潮的故事。
水运“皋”地 如约而来
皋,水边高地。如皋,是南通辖下一座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的县级市。这里临江不靠海,向海发展可赖江海联运。
上溯2200年前,西汉吴王刘濞组织开凿运盐河,自扬州茱萸湾至如皋蟠溪,这是如皋与水运结缘的开端。进入新时代,江苏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连申线在2013年全线贯通,这条“水上高速”与万里长江在如皋交汇。2023年,如皋新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条,水路运输周转总量同比上升26%;今年前三季度,如皋港完成港口码头货物吞吐量6916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2.36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活力崇川 近悦远来
40年前,南通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主城区的崇川,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融通、宜居宜业之地。2020年,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为新的崇川区,城市能级得到进一步跃升。
人口攀升,人才汇聚,崇川是怎么做到的?
出 品:汪峥嵘
统 筹:吴纪攀 李 阔
策 划:王继亮
采 写:王继亮 徐晨曦
编 辑:张 妍 耿志超 龚世俊
专 题:黄竹岩 张 鑫
设 计:陈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