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江苏视窗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2014年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全会历史性地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呼声,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必将为当代中国确立新的坐标、注入新的动力。大计既定,贵在施行。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人民网特推出“百名地方官员谈法治”栏目。 本期访谈嘉宾为江苏省海门市委书记姜龙。

视频




嘉宾观点


高清美图




访谈实录

人民网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知道,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此番相隔17年之后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再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义?请您谈一谈个人体会。

姜 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将依法治国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个中意义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了时代特征。从国际上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离不开法治规则的强大支撑;就国内而言,要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法治力量的强大保障。
二是把握了执政规律。党和法治的关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同时,要坚持将法治作为科学执政的重要规范,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三是顺应了发展大势。当前,全面改革已进入深水期,为保障各项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为有效破解改革创新中的难题,为确保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必须依靠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四是彰显了为民情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也会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构筑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善治”格局。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全会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您怎么看其中反映出来的政绩观、发展观?

姜 龙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我觉得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既是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也是科学务实、与时俱进的政绩观、发展观体现。第一,体现了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党委是法治建设的领导核心,一个地方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优势,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研究法治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改革创新,科学实践,不断提高法治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二,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导向。考核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导向。将法治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就是要让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用法治思维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用法治理念服务人民、推进改革,用法治信仰带领广大人民锐意进取、阔步前行,努力在法治的框架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三,体现了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将法治建设纳入考核体系,不仅仅是依法办事的内容问题,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统揽全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人民网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请您结合海门市的实际谈一谈既往在政务公开方面做出的探索实践和下一步的计划打算。

姜 龙近年来,海门市将政务公开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范畴,作为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完善平台,创新机制,扩大参与,不断提升政务公开水平。重点做到“三个全”:一是全方位公开。按照“服务发展、依法依纪、真实公正、注重实效、积极稳妥”的原则,全方位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等全方位公开,阳光透明,接受监督。创新性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的信息公开,范围涵盖质量管理、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民生监管领域。二是全天候公开。积极拓展政务公开渠道,创新公开形式,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政务平台、移动通信、公共热线等多元化形式,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全天候掌握政务信息。依法妥善做好依申请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提高公开实效。三是全过程公开。扎实推进阳光政务建设,不断完善群众听证、社会公示、多方评议、社会监督以及群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等制度,将政务公开纳入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
下阶段,海门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把握好“三个度”:一是增加透明度。按照能公开则公开的要求,坚持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不断增强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和透明度。二是扩大参与度。进一步创新制度设计,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政府事务监督和公共事务管理,努力使施政理政行为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三是提升满意度。在依法开展政务公开的同时,继续做好对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教育引导、释疑解惑、创新服务等工作,促进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同步提升。


人民网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调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还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您怎么看这一制度设计?

姜 龙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这是对依法决策机制的根本性、兜底性完善,说明了决策是一时的,但责任却是一世的,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将公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不以言代法、不以权压法、不徇私枉法,争做法律的崇尚者和捍卫者。为真正做到依法决策,我觉得应该把握住三个环节:
一要注重理念先导。不断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培塑法治思维,不能当也不敢当“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努力从源头上将施政理政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于法有据,于法有理。
二要突出过程控制。为确保依法决策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决策实施过程的依法监督。要通过党内监督、人大评议、社会公开、绩效审计、考核评价等举措,确保各项决策在法治化的轨道内得到落实,快速推进。
三要强化制度设计。依法决策是一个执政理念,但在实践中必须依靠制度的创新和约束,才能将法治的理念落到实处。要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位一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风险评估、专家论证、社会公示、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等制度,不断完善立体化监督、科学化评价、刚性化问责等机制,确保法治的理想阳光照进现实。


人民网未来,建设法治政府将成为各级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明确目标,而法治政府建设千头万绪,您认为海门市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

姜 龙建设法治政府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施政理政新常态。法治政府建设千头万绪,必须围绕三大重点:
一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必须按照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内部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跟踪评估、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等机制,将政府决策行为导入法治化轨道。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持续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深入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一对一”法律顾问作用,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形成权责明确、协同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执法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要转变职能,加快治理现代化。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体系的基石,必须加快行政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打造职能有限、行政有为、运转高效的政府。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确定行政权力边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重点依托海门市行政服务中心、12345公共服务中心、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心、绩效管理电子监察中心等服务平台,不断完善高标准、广领域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政社互动”,鼓励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承接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行政服务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步伐,积极营造宽松高效平等的发展环境,真正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
三要法治惠民,提高群众幸福感。坚持依法治理,保障法治惠民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归宿。要将公平正义作为最高追求,不断加快公正司法建设,严密办案程序,完善司法救助,强化过程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努力以公正树公信、以公信树权威。要将公共服务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一体两翼三维四纵”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民众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将机制创新作为根本保障,不断完善广泛深入的联系群众机制、畅通便捷的利益诉求机制、齐抓共管的维护权益机制、扎实高效的矛盾化解机制、反应灵敏的应急处置机制、分类施策的教育引导机制,促进全市法治创建和治理创新不断出新出彩。


高层声音

习近平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李克强 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政府。


张德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是加强法律的实施。要坚持严格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罗志军 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江苏建设目标内涵,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抓好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法治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嘉宾介绍

江苏省海门市委书记:姜龙 姜龙,男,1964年5月生,汉族,江苏南通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通市委组织部干部调查审理科科长、党政干部科科长,南通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党政干部科科长,海门市委副书记,海门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海门市委书记。


相关新闻


分享

人民网江苏视窗出品    电话:025-85588213
邮箱:news@jspeople.com


监制:汪峥嵘,策划:吴纪攀,采编:朱殿平、王继亮,主持人:姚媛,制作:杜凌燕、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