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关于我们

戴元湖:释放更多人才红利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8年03月12日23:23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接受人民网专访 记者王晓啸摄

人民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求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苏高校云集,咱们将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创业?此外,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招工难和就业难的“两难”现象,对此又有哪些针对的破解措施?

戴元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这对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期望。

近年来,我们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充分释放就业政策红利、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优化就业管理服务五个方面发力,力促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城镇就业年均130万人以上,占全国1/10强,一直保持在全国前三位;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以内,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48.6万人,创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2.98%,为历年最低。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我省就业局势长期保持平稳,但还是存在不小的压力和隐忧。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你提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问题,二是“有岗无人”的“招工难”和“有人无岗”的“就业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创业涉及到众多家庭的福祉,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也是挖掘人口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江苏是高校资源集中的省份,今年的毕业生将达到56.2万人的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一。这就可能出现部分时段青年失业率特别是大专以上学历青年失业率上升,还可能出现一些慢就业,部分二三本、高职高专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和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中之重,以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把最大的数量压力转变为最好的人才机遇。在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方面,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以贯通校内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支撑,组织开展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和权益维护等“五大行动”,落实求职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创业补贴、见习补贴等各类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精准招聘、创业指导站和大学生创业园三大服务平台,联动举办就业促进月、政策宣传月、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周等专属化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特别是重点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一对一”“实名制”精准就业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在基层成长方面,实施好省两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基层岗位开发,落实工资待遇,完善保障措施,畅通发展通道等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促进一批有志有能青年在基层成长。

就业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瓶颈所在。从江苏情况看,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本储备不足,供给缺口较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中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造成了“有岗无人”的“招工难”。另一方面,江苏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去产能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对低端就业产生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低层次岗位需求有所减弱,在此形势下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压力增大,形成了“有人无岗”的“就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就是职业培训。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总要求,明确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今后,我们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人力资源市场未来需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动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培训转型,更大力度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去产能企业职工、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等群体的专项培训计划,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免费培训、企业职工上岗后补贴培训和技能劳动者成才时奖励培训三项政策,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培训服务模式,积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升级缓解“两难”结构性就业矛盾,释放更多人才红利,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社会保障覆盖率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之一。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整个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请问江苏的社会保险收支情况如何?您对江苏养老保险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怎么看?

戴元湖:人口老龄化确实给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带来了重大挑战。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继续保持“收大于支,结余增长”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基金收入增速放缓,但增量不减。2016年五项保险基金的收入是3358.2亿元,比2015年增加240.4亿元;2017年社保基金的收入达到3697.8亿元,比2016年增加339.6亿元。二是支出刚性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来说,2017年支出2206.5亿元,比2016年增加10%,但是比2016年的增幅下降了2个百分点。三是基金积累总量持续增加。五项职工保险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基金累计结余分别是4656.8亿元、5074.3亿元、5488.7亿元,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大家最为关心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江苏情况还是不错的,全省累计结余达3665.5亿元,按照目前的测算可支付19.9个月,确保发放没有问题。

当然,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近几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实施了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基金收入,指导督促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社会保险的资金投入,启动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工作,这些举措为全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四件事:1,“实施好一项计划”,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2,“贯彻好一项制度”,即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强化基金统筹共济能力;3,“开展好一项运营”,即尽快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4,“落实好一项举措”,即尽快研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具体举措。我们想通过这些举措努力使全省养老保险基金蓄水池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我省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脱贫攻坚战是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此次全国两会上代表们最为关心关注的议题之一。江苏人社部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将要有何作为?

戴元湖: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抓好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三大攻坚战。具体到我们人社部门,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就业扶贫和社保扶贫。

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光荣的一种脱贫方式。江苏人社部门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创业脱贫行动,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近两年共帮扶17.72万本省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和0.38万陕西贫困劳动力成功就业增收脱贫。但这一群体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弱,越往后帮扶就业的难度越大,易于出现失业返贫的现象,难以实现持续就业增收。

立足区域特点,我们将在苏北地区分别打造岗位援助、免费培训、电商创业、扶贫车间、技校培养五大特色化就业扶贫示范区;立足渠道多元,聚焦省内贫困人口,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帮扶稳定就业,发展村社代工点、手工编织等居家模式鼓励灵活就业,落实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引导素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就业,力争3年帮扶就业增收脱贫25万人;同时加强协作平台广泛对接、就业信息实时对接、岗位开发有效对接、技能培训深度对接、就业服务精准对接,不断扩大扶贫劳务协作的领域和规模。

从社保扶贫来讲,主要是起兜底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守好的底线。以去年为例,我们制定印发了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提出了16条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帮助24.5万人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费用,将169.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减轻缴费负担和提高待遇水平两项重点工作,在增强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扎牢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网。在入口方面做好减法,尽可能减轻贫困人口缴费负担,推进贫困人员社会保障全覆盖。对困难群体全面落实好全额资助和适度资助政策,确保全省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全部参保,一个不缺全部续保,使贫困人口按规定能够享受一份稳定的养老保障,享受基本医保报销和大病保险补偿待遇,守住第一道防线。

在出口方面做好加法,落实好适度倾斜政策,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再提高10元,也就是达到每人每月135元,实现“八连调”。特别是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我们将在继续巩固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70%左右报销比例的同时,将提高大病保障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对医疗救助对象、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全面实施倾斜性支付政策,将贫困人员的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各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大病保险的二次补偿效果。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按人头、按病种等付费方式,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政策范围外费用,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负担;依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让贫困人员自己少垫钱,减轻贫困患者就医压力。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江苏历来是人才大省、人才强省,请您谈谈江苏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戴元湖: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江苏近些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后出台“创新40条”“人才26条”,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150.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717.5万人和353.6万人,主要人才发展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放权松绑这个核心关键,打出一套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组合拳”,人才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等系列改革任务整体推进。新年伊始,我们制定出台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接下来还要加快推进主体职称系列改革,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巩固减少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成果,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真正做到放权松绑、激发活力。

在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方面,我们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或离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和特设岗位吸引优秀人才兼职,畅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出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促进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前不久,我们又出台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和经济贫困薄弱地区流动。今年还要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集中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人力资本服务新增长点。

在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将高技能人才纳入省“双创计划”,累计引进39人。高质量举办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评选表彰江苏技能大奖,技能成才在江苏蔚然成风。特别是去年,我省选手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创新举办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为江苏擦亮了乡土人才“金字招牌”。今年,我们将深入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在引进外国人才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求,全面施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先后有25名诺奖得主和31名外国院士来江苏服务;引进海外留学回国人员9.7万人。今年,我们将抓紧出台实施我省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意见,开辟引才绿色通道;深入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着力打造留创园产业发展集群,吸引更多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来创新创业。 

(责编:张鑫、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