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地开展“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试点
初中毕业连读7年,可以拿本科文凭,成为有编有岗的乡村教师。在高考“师范热”升温的当下,今年中考南通等地区的这一政策显得分外亮眼。
今年我省在南通、盐城、徐州率先开展“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试点,招收当地优秀初中毕业生,就地培植基础教育的“种子”师资。“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如何从期望落到实处,给乡村教育注入“源头活水”,这个问题如今有了新的“样本”。
“尖子生”读师范,
新时代有新举措
在试点地区,“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都安排在重点中学之前录取,南通首批招收104人,盐城招生计划80人,徐州招生计划为40人。
在盐城,据统计有2000多名初三毕业生参与面试角逐,面试过后,基本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在南通,录取学生平均成绩在全市考生中位列前4.4%,是绝对的“尖子生”。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介绍,在上月底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实施的定向生面试中,符合条件参加面试的学生有1259人,考录比达12:1。104个录取计划一次性录满,其中700分以上(含)43人,690分以上(含)90人,均分697.9分,超过南通各县(市、区)重点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从分数来看,该项目无疑为当地留下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好苗子。尽管近两年高考师范生的录取持续升温,但真正最终能进入乡村中学的名校师范生还是屈指可数。而2016年起江苏启动的高中起点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将录取分数线限定为不低于二本分数线,低于初中起点的本项目。
项目对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有哪些?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学习待遇优厚,前3年免除学费,后4年的学费,毕业后由市或县(市、区)财政给予全额补助。而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更看重的是就业无忧。南通如东县大豫镇考生家长章秋华表示,他们一致支持女儿报考定向生,学成以后,基本就走上老师的岗位了,家里人都觉得心里踏实。不少家长坦言,即使考上重点高中,孩子的未来还是有变数,大学毕业考编又面临“千军万马”,该项目“定编定岗”的诱惑力委实不小。
通过“定编定岗”方式,提前“锁定”当地优质生源,在南通早有尝试。早在2007年,南通市依托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培养试点工作。“这在当时正是为了解决农村小学优质教师流失,乡村教育面临‘枯萎’的危机。”郭毅浩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该项目共招收11届2262名师范定向生,已毕业8届共1635人。经过13年持续探索,“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项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次多地试点的“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将在原有五年制的基础上,由本科院校负责后两年的培养。郭毅浩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江苏小教师资本科化进程的需要,也有利于定向师范生后期持续发展,对实现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创设优质空间,
确保“教得好”“发展优”
纵贯7年的培养,对于约14岁的“准教师”来说,是很关键的塑造期。如何创设优质空间,让他们既“教得好”,又“发展优”,培养单位正在试水新的课程体系。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都表示,师范专业属于双专业,既要学习任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学习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而7年贯通的长学制,不仅免去了为准备高考而耗费的时间精力,更能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从容进行专业训练。
为了迎接今年秋季入学的40名首批定向生,最近,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会同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正式完成了“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该校教务处处长王宁介绍,他们专门邀请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内本科高校、同类型的专科院校教务主管部门,徐州及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参加,多方听取意见,力求形成科学、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较于以前的五年制、三年制、卓越男幼师培养计划,‘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将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清风介绍,在刚入校的两年半时间内,主要侧重文化基础课学习,同时艺术技能跟进,“我们反复和普通高中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对接,讨论一系列的高中课程开设方案,并进行优化整合,力求学生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记者了解到,培养方案力求最大程度契合乡村幼师培养实际需求。例如,加强了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的开设,强调提高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加强了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以期更适应乡村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等。
“我们把未来从教要求作为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孙国春告诉记者,“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的前五年在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后两年在南通大学培养。1-4年级的第一阶段可视为基础训练阶段,帮助学生达到小学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5年级开始,定向生将与当地县(市、区)及其以上学科带头人按1:1结成师徒对子,在师傅具体指导下,完成师傅原来承担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6-7年级为反思提升阶段,积累小学教育研究的初始经验,根据兴趣特长安排至小学名特优教师工作站(室)深度参与教研活动。
郭毅浩介绍,南通将安排基础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与试点项目定向生按1:3比例组织“青蓝结对”,以高规格的导师团队,聚力提高定向生培养品质。
滋养乡土情怀,
才能“留得住”“用得好”
定向师范生的初衷,是为了给地方基础教育补上最薄弱的一环,而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师范生在入门时候抱着“捧碗”的态度,甚至将项目作为“跳板”。孙国春表示,除了教育服务5年的刚性要求之外,让定向师范生成为乡村教育的坚实力量,还需要让他们适合一方水土、滋养乡土情怀。
“苏北地区近年来人口净流出,乡村学前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城市儿童有很大不同,乡村幼师和家庭的沟通方式也有不同,这对乡村幼儿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王清风说,定向培养乡村师范生,是一项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系统化工程。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乔晖说,针对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在师德养成、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践路径、育人机制等方面及时做出新变革,构建符合乡村教育特点的乡村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盐城师范学院构建了融入乡土情怀的课程体系,《最美乡村教师案例教学》等3门课程获江苏首批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有了融入乡土文化的课程体系,我们还要对接乡村教学需求。”乔晖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在课程中更多融入地域文化,比如将‘铁军精神’、乡村童谣赏析与美术创作、民俗体育活动设计、新农村智慧劳动教育等融入基础课程内容,培养乡土情怀。”乔晖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开发基于乡村儿童情感、心理体验的课程,使师范生具备情感抚慰、心理支持等专业能力,“文化浸润也可以探索更多渠道,比如邀请乡村民间艺人、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乡村学校校本课程设计、乡村学校学生科技文体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理解、融入乡土文化并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
记者手记 >>>
乡村教育正在重新唤醒
教育是乡村的精神家园,对乡村社会发展无疑有重要意义。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师范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任教,农村骨干教师纷纷“出走”,乡村教育“沦落”到教育底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地出台举措推动本土顶尖学子投身乡村教育,让人为之一振。
顶尖生源、基层奉献,这让不少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老中专生”,回忆起“中专生涯”,多位毕业生都提到了“素质教育”这个词。如今已是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的刘卫锋,至今仍然记得在南通师范学校求学时,除了“三字一话”的规范训练,校园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没有应试压力,充满青春之气,“一专多能”让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全面发展。而对自然和社会敏锐的关切,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生命质量极为重要的变量,更是以人为对象的职业——教师的极为重要的品质。过去中等师范教育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如何能在师资培养本科化进程中得以继承发扬,值得认真思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仅凭“饭碗”只怕很难为乡村长期留人。什么样的老师才适合乡土社会,什么样的师范教育才能培养适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师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各地正在课程、教学、政策等多方协同探索。乡村教育有其自身属性,也有其独有的禀赋资源,只有教师真正亲近、理解和热爱乡村,才能在开启乡村少年知识世界的同时,深化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树立乡村文化的自信,不仅有走出乡村的勇气,也能亲近他们所生活的土壤。
□ 本报记者 李刚 卢晓琳 杨频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