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探访扬州封闭小区"四季园":这里的生活未停摆

2021年08月07日08:34 | 来源:新华报业网
小字号
原标题:首页看点 | 记者一线探访扬州封闭小区“四季园”:三千多老人的“医、食”这样解决……

8月6日9点半左右,扬州市邗江区四季园小区南门外,4辆急救车停在那里,等待转运小区内第三轮核酸检测筛查出来的11名疑似病例。

一路之隔的四季园小区秋南苑,正是扬州市一号病例毛某宁多次光顾的棋牌室的所在地。7月28日,毛某宁被确诊的同一日,四季园小区也有了1例确诊病例。之后,确诊数字不断攀升,截至8月6日,与“四季园”有关的确诊与疑似病例数上升至61人,其中包括确诊病例44人、疑似病例17人。

不断蔓延的疫情下,四季园小区与外界的常规交流被迫按下“暂停键”——7月30日,小区春竹苑、夏荷苑、秋桂苑和冬梅苑四大片区共119栋楼进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被调整为疫情高风险地区,小区8043名居民也随之进入“疫时生活”。

“即便到眼下,这里疫情仍然严重。”小区南门外,面对记者的提问,武塘社区党委书记袁昶开门见山,“不止是四季园小区,目前整个武塘社区都处于封闭之下,涉及居民1万多人。”

这是一次被无数次打断的采访。不断有电话打到袁昶的手机上,发来的短信也不比电话少。每当这时,他总是对我们抱歉地笑笑,但电话还是得接,短信还是要回。听的出,这些都是需要他协调增派人手的内容。平均下来,1到2分钟就有一个电话打进来,电话来得凶时,间隔十几秒就是一通。能抽时间回答记者提问,已是不易。

断断续续的交谈中,袁昶勾勒出一个主城区老拆迁安置小区的形象——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房屋属于老式的砖混结构,配套设施年久失修,“用‘老、破、旧’来形容最贴切”。

不仅小区年龄老,8000多名住户也是“老龄化”严重——袁昶估计,小区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42%-45%,接近总住户的一半,人员构成颇为复杂。“最初一批入住者是拆迁安置的人,而后慢慢有外地人买房落户到这里,还有不少房子是租给别人。”

配套设施老旧,人口严重老龄化、居民构成复杂……在疫情防控面前,这些短板也在被放大。

在四季园小区,居民买药、看病的需求与购买日常物资同样迫切,在某些时候甚至更为强烈。“70%左右的老人都有买药等就医的需求,小区一天申请做透析的就有20多人。”袁昶说。

居民的老龄化,也让大数据在四季园小区的疫情防控中难以“施展拳脚”。袁昶告诉记者,小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低于20%,这也意味着,大量的排查信息、搜集百姓诉求等工作,都需要靠社区工作者的“铁脚板”来完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负荷的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武塘社区党委副书记蒋健和同事们就没有回过家,每天最少要接100多个电话,多的时候200多个,“耳朵都听麻了”;平均每天只能睡1个多小时,累了就在社区找地方躺会。“睡这么少身体怎么吃得消?”听到记者的感叹,武塘社区党委副书记蒋健只是笑了笑:“扛不住也得扛,这个时候不能倒。”

在高风险地区工作,除了加强平时的防护,袁昶能为自己做的就是每隔48小时做一次核酸检测。作为“黄码人”,袁昶也接到过卫健部门电话,要求他进行隔离。“对方问我在哪隔离?我说在办公室,否则还能怎么讲?8000多人的小区封起来,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除了我们这些社区工作人员,还能有谁立马顶上来接手这个庞大又不熟悉的小区?”

如今,社区原有的14名工作人员中,已有9人被隔离,只剩下包括袁昶在内的5人在岗。“如果只靠我们5个人,客观上讲,连做统计表格的时间都不宽裕,更别谈服务好居民了。”

好在,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疫情发生以来,先后有200至300名由市区两级纪委监委、财政局、税务局、法院等机关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加入进来。加上双桥街道派来的60名志愿者和社区在岗的5名工作人员,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最多365人左右的队伍严守着8043位居民的生命底线——相当于平均一个工作人员至少要服务22位居民的日常所需。

这一体量的日常工作下,从清早物资配送,到下午定时巡查、核酸检测,再到夜间消杀和垃圾清运,并肩抗击疫情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大家的心态。更准确地说,在这里,“配合”“理解”与“换位思考”,成为封闭小区工作人员同居民需要“全天候”遵守的一道无形准则。这么做,只为一个共同诉求——“早日解封”。

按防疫要求,四季园小区的119栋楼被分为两类——封控与不封控。在被封控的居民楼中,按要求居民不得出户,楼底单元门前也被拉上了警戒线;而不被封控的楼中,居民虽可下楼,步行距离也仅限扔倒垃圾。“只有在很有限的情况下居民可以出入小区,比如必要的外出就医,毕竟老年人常规看病不能被耽误。”袁昶说。

但“特殊通行”之外,严控,是此处的绝对主基调。小区居民楼中,在此前因出现过确诊病例被封闭的19栋楼基础上,加之由于11名疑似病例出现新近封闭的4栋居民楼,眼下共有23栋要进行全封闭式管理。

23栋楼多少居民?“保守估计2070人。”袁昶给出的这一数字源于四季园小区单元楼的设计——每栋3-4个单元、每个单元12户、每户平均2.5人。这组数字,因为抗击疫情,牢牢刻在袁昶脑子里——2070条跳动的脉搏,让他直言不敢松懈。在原有基础上再封闭4栋,无疑又要增加人手!

袁昶虽直言人力捉襟见肘,却又在极力调度。他向记者吐露着“用人账”和“物资单”——为保证大家安全,4栋楼要配备16名安保人员分楼值守,此外须给每栋楼的居民挨家挨户安装报警门和24小时视频探头,物资保障“送上门”要安排最少的人手做最多的工作……而这些,还只是封闭小区“管控底线”之上的“最低标配”。

帮袁昶分担压力,“守住防线尽全力不再后退”,是当前蒋健心里最重要的事。

与此同时,疏导封闭小区居民情绪,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和老百姓天天打交道,大伙的心思蒋健大都了解。“之前,大家从没有想过疫情就在身边,就在同一楼栋里。‘封小区’‘封楼’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走出家门,他们还是感觉有点无助。”

居民的焦虑和担忧,不仅在于身体健康,也包括日常生活。没有吃的怎么办?谁来给我们送饭?要是生病了怎么买药?还要封闭多久?……这些诉求,蒋健和同事们也在白天黑夜地反复琢磨。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一系列用以保障居民特殊时期生活供应的机制正在四季园小区逐渐形成。例如,鉴于社区老年人多甚至很多单元楼“楼道长”都是老年人、智能手段开展订餐服务普及率低,每天抽调志愿者对挨家挨户进行电话询问,记录采购需求。第二天这些食材统一配送到社区,再由每户家庭派一名成员下楼领取或社区人员送菜上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封闭小区,针对订餐,眼下准备了A、B两种价格均为50元的套餐——A套餐猪肉2斤、有机花菜2斤、毛豆2斤、丝瓜2斤、配菜一份(葱姜蒜若干);B套餐鸡腿2斤、大白菜1颗、土豆2斤、茄子2斤、配菜一份(葱姜蒜若干)。“对于小区内支出能力极为有限的居民,志愿者还会提供免费食材,资金由区里直接偿付。”

同样,居民用药、外出就医也慢慢摸索出一套流程——针对须本人凭医嘱开处方药的居民,封闭小区在现在仅留的一个出入口配置了一名医生。如有需要,居民可在由医生开具就诊条并由社区志愿者全程陪护下,前往医院就诊取药。“结束后,再由志愿者护送返回家中。”蒋健发现,特殊的环境下,特殊方式也在收获居民认可,“理解,源于共同战‘疫’这个初衷”。

不止于此,每日垃圾清运的次数也在增加——“从以往一天两回到3次再到4次,涵盖生活垃圾与涉疫医疗废物的处理,已被专业医疗环卫队接手,拖运走再进行处置。”蒋健眼里,整个封闭小区自7月30日以来,逐渐形成了另一套生活肌理。在这套运行肌理中,陷入“窘境”的8000多居民,生活并未休止。

努力,在诸多战“疫”细节处显现,然而,压力客观上也仍旧不小。

诸多居民诉求中,“何时解封”,依旧是四季园小区内外挂念的急切所在。“时间一长,疏导压力也会陡然增加,不论社区人员还是志愿者队伍,其实都不具备心理介入的能力。”袁昶的语气里透着焦虑,“因此,能否帮忙呼吁为我们派驻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居民需要,我们社区工作者其实也很需要。”

一旁的蒋健也不自觉点头:“说到底,四季园能否‘胜利’关键在人,大家能坚持下去,解封就会来得更快。”

四季园小区南门外,社区防疫的喇叭还在播放提醒。袁昶与蒋健继续指挥着这场“攻坚战”。小区上方的天空,澄澈而蔚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顾敏/文 万程鹏/摄

(责编:张鑫、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