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南通海门综合整治青龙河 环境短板成生态样板

2021年10月18日15:25 | 来源:南通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环境“短板”做成生态“样板”

河道好似龙身,河口两座土窑好似青龙眼,青龙河蜿蜒数十里,流经四甲、常乐、三厂等区镇,是海门区的一条重要入江支流。在老海门人的记忆中,河岸芦苇青青,河水清澈。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来,青龙河沿线工厂码头林立,大量居民沿河而居,生产、生活污水和各种污染物进入河道,青龙河水质和沿线环境逐渐恶化。2019年9月,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青龙河三厂工业园区废水直排问题。面对这一环境短板,海门痛下决心,大力实施“区域整治、水岸共治”。去年7月2日,青龙河整治项目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的核查。省政协领导来通监督调研时,为青龙河整治点赞,肯定海门把环境“短板”做成了生态“样板”。

今年以来,青龙河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类“散乱污”企业和破旧违章建筑彻底拆除,整体环境充分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生态、文旅等项目加速推进,实现华丽蜕变的青龙河犹如江畔明珠,亮眼璀璨。

溯源控源 治理成效初显

治理河道,讲究系统思维,首要之事就是摸清污染源头。

2019年9月,青龙河整治系统工程开展以来,海门迅速行动,调集50多名部门、区镇业务骨干,组织100多名村居干部,组建10个工作专班,成立青龙河整治指挥部,展开全面排查整治。通过人工排查,结合声呐船、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工作人员累计查出排口112个,随后推进截污纳管和河道疏浚。

整治工作推开,多数群众拍手称快,但也有少数不同声音:整治拆迁会碰到自家宅基地,截污纳管对眼前的生活多少有些影响……镇村干部一趟趟入户走访,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青龙河畔的违章拆除、截污纳管、生活污水处理等顺利推进。

“镇村干部连续数月吃住在园区,同志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三厂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锦飞介绍,青龙河整治是一场攻坚战,除了生活污水处理,“散乱污”企业拆除也是工作重点。为了拆除“散乱污”企业,园区党员干部带头攻坚,日夜奋战,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0多家单位的拆迁工作。

沉积多年的河障、垃圾、淤泥被清理一空,青龙河治理成效初显。

治污清乱 实现清水入江

经过初步整治,青龙河水质明显改善。但要保持河水常清常绿,依然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尤其是沿线依然有违规排污问题,情况较为复杂。

青龙河整治指挥部立即统筹部署,抽调人员混编混岗、驻点办公,对整改完成情况进一步核查。成立综合组及现场工作组,协调配合,实施日统计日汇报。指挥部就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及时交办,及时销号,跟踪督查。按照“溯源控源、截污治污、清淤清乱、活水绿岸”的思路,指挥部挂图作战,一项一整改,将整治任务落实到组,落实到人。

在青龙河问题披露之后的8个多月里,海门累计投入4亿元,对青龙河沿线生活污水排口全面清理、接管,拆违拆破7.8万平方米,196家“六小行业”企业、17家无序畜禽养殖、11家“三场一站”、14个港口码头全部整改到位,水质达到消除劣V类目标要求。

今年以来,海门建立青龙河整治跟踪督查机制,加强督查通报力度,对所有发现的问题事项,定期轮回巡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整改成效。同时强化常态化巡查监管措施,严防各类污染源死灰复燃。

如今,园区所有在产企业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安装雨水排口在线监测设备。此外,海门区政府正在建设青龙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青龙河水质实施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承载着海门历史和记忆的青龙河重获新生。“今年,青龙河成为市考断面,1-9月份监测平均达到Ⅲ类水质,实现清水入江。”海门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吴建平告诉记者。

海门还将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通过开展分散式农户污水治理、建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推进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等工作,实现旧貌换新颜。

植绿筑景 打造生态样板

“水质明显改善,异味没有了,河道两侧种上了绿化树,环境也优美了。”69岁的仇炳高是三厂镇西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青龙河的样子。

百年青龙,生态绿港。海门计划总投资1.5亿元,在青龙河两侧1公里范围内实施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南至长江、北至规划滨江大道,实施范围达到44.6万平方米。“目前,青龙港生态绿地已完成景观土方施工、水系开挖及保留建筑修复,正在全面进行绿化种植、核心区建筑外立面装修、景观廊桥施工,项目已完成工程量70%。”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负责人潘陈杰介绍。

守望“青龙”,留住一抹记忆中的乡愁。随着青龙河治理推进,海门把绿颜作为发展的鲜亮底色,利用青龙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紧文旅产业的规划和开发,着力实现青龙河提档升级。张謇青少年研学基地、青龙港文化场馆、民宿、婚纱摄影基地……生态文明和青龙港老码头工业文化碰撞交织,青龙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幅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滨江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短板”到“样板”,青龙河的重生深刻重塑了干部群众和企业主的环境价值理念。上周,南通市政协组织四级委员来到青龙河畔,对青龙河治理开展实地调研,委员们充分肯定了青龙河治理成效。

百年前,青龙河上船来船往,人流如织。如今的青龙河,两岸青翠、两坡青美、河面清洁,犹如一幅生态长卷。夕照青野,观河望江,我们亦是“画中人”。

本报记者 丁威程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