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淮安市淮安区:为流浪乞讨人员织密“救助网”

2021年11月18日15:4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淮安区救助管理人员开展日常街面巡查。沈敬摄

为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淮安市淮安区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切实为流浪乞讨人员织密“救助网”,把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

三级联动 织密网络

淮安区开展以公安部门为主、城管部门协作、民政部门配合的街面协同巡查机制,建立完善区、镇(街)、社区三级救助网络,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实现街面巡查全天候、广覆盖。加大对废弃拆迁房屋、废弃施工工地、工棚、桥梁、涵洞、车站、城乡结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露宿区域的巡查力度,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救助。截至目前,淮安区已累计开展流浪救助服务各类人员288人次,站内救助276人次,站外救助12人次,当中未成年人18人,精神障碍128人次,为流浪乞讨人员织密“救助网”。

专项活动 传递爱心

今年入夏以来,淮安区气温温差变化较大,为积极应对天气变化,该区及时启动夏季救助预案,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活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及时劝导街面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让其到救助站避暑降温接受救助;为不愿来站的救助对象送上防暑降温药品、饮用水、食品等,确保街面流浪人员平安度夏;对发现的街头流浪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及时联系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并为其购置防暑降温物资。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还定时为滞站救助对象启动空调房,为受助人员提供夏季衣物与夏季生活用品等,确保滞留对象安全度夏。据统计,7月中旬至9月中旬淮安区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类人员48人次。

智慧寻亲 温暖回家

为帮助滞留的受助对象找到回家的路,淮安区通过打造立体寻亲体系,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开创性地将公安人脸识别系统和DNA比对技术运用到救助寻亲工作中,同时,借助寻亲网站、媒体资源扩大寻亲渠道。目前,淮安区已成功帮助12年流浪女子返还徐州家中。据了解,此流浪女子是2008年7月由公安机关护送至淮安区救助管理站,因其精神残疾不能完整表述,技术识别等方法也无法甄别身份,淮安区给予其医疗、托养照顾及慰问关怀等多方面救助,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寻亲。随着甄别技术的进步与寻亲渠道的拓展,救助管理站通过公安机关人脸识别、DNA比对、“宝贝回家”等方式,将一点一点信息汇总后派人带着影像资料去最为相似的几处进行走访、查寻,最终在徐州市睢宁县黄圩社区为其找到已拆迁多年换了新住址的亲人。(霍超 沈敬 程诚)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