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京浦口:“最美花园”里蹚出幸福路

2021年11月20日19:43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图为浦口风光。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千年古镇回味历史、在石板巷里品味静谧、在游园广场享受慢时光……如此场景,是南京浦口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精细化管理反映的是城市文明水平,挂钩的是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浦口通过交通整治、环境提升、增设公共服务设施等一系列举措,既留住了老城的“原汁原味”,又融入现代生活。精细化管理,正在全面“激活”浦口活力。

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浦口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环。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心,如今,纵观浦口交通路网,立体城市交通格局四通八达。

以枢纽项目为支撑,增强交通能级

今年4月30日,在浦口建设路与光明路交叉口,浦口城西路换乘枢纽项目正式启用。至此,浦口城市交通网络升级叠加,也标志着区域枢纽辐射能力稳步提升,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生活边界正在延伸,城市气质打开新局面。

在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格局下,浦口道路交通建设如何向纵深推进直至还路于民?答案,还要从4年前说起。

2017年浦口城西路换乘枢纽项目启动,是南京市“公交都市”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内容之一,也是浦口区首个“地铁+公交+快速通道”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项目。“项目配备交通换乘、公交车辆停保、旅游集散、社会停车及配套商业办公等功能,可容纳约206辆公交停车及1037辆社会车辆停泊。”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顶层设计,奠定了浦口道路建设的高起点,创新思维则呼唤了浦口放眼更高的格局创新创造。项目按照“空间层叠+平面重叠”、竖向换乘和平面换乘结合的方式设计,利用地铁车站的地下空间和地面扩展来布置交通设施、组织交通转换;采用“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进行设计,引入了雨水收集、光伏发电等节能技术,采用了工业化装配式新工艺,在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和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好优势。项目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大容量、全天候优势,通过换乘枢纽功能布局的科学设计,实现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一站式换乘,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服务。

如今,浦口路网的“毛细血管”愈发畅通,一条条“主动脉”也实现提档升级——

城西路换乘枢纽项目不远处,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策应江北地区发展,保障国道路网畅通,建成后可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增强国家沿江运输大通道服务水平;宁合高速公路(张店枢纽至苏皖省界段)改扩建工程对助力南京都市圈发展,加强苏皖两省间交通联系、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

星甸街道位于浦口西南部。芳草萋萋的堤岸,碧波荡漾的水面,沿着星甸后圩村河岸一路行走,如同置身诗词里的“岸芷汀兰”。然而此前,交通不便一度是星甸人面临的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人关于交通的朴素想法,也是星甸街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当地村民“钱袋子”的有效之举。

2020年,星甸街道实施四好农路提档升级工程,涉及九华茶坊景观大道、北环路、石宋线、星龙南路等道路,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完善街道公共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村镇布局和公路质量,有助于星甸街道农副产品的运输和水产养殖业发展,方便了居民安全便捷出行。

路通百业兴。星甸街道通过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带动物流、餐饮、文创等项目投资,努力实现产业链与资金链、价值链的协调式发展;在石村、后圩等地,龙虾、螃蟹等养殖业如火如荼,交通通达的便利不断吸引大学毕业生、青年返乡创业,一系列政策利好也让当地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九华茶坊靠着平整的公路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两大美丽乡村人气提升,独特旅游资源也因路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改变不止于此。在星甸街道西南苏皖交界的赭洛山旁,坐落着浦口唯一一个滑翔伞基地。今年9月,赭洛山旅游公路项目完工通车,打通了赭洛山旅游体验的最后一公里,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温馨的交通环境,同时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动力。项目于9月30日正式开放通行,国庆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登山游玩。

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十四五”时期,浦口以“建好”为基础,以“管好”为手段,以“护好”为保障,以“运营好”为目的,“四好农路”的故事还将继续,这条推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也将越修越宽。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从西埂莲乡到知青故里,相距6公里,驾车需15分钟;从水墨大埝到楚韵花香,相距15公里,驾车需22分钟……长久以来,浦口区各景点围绕着老山分布,相距甚远,如何将分散各处的“珍珠”串联起来?2020年,浦口区打造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路引景,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联网成片,打造“都市圈最美花园”。

老山线穿行“百山林海”,长江线饱览“春江十里”,滁河线横贯“大河故道”……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总长约120公里,主要实施内容包括道路修复、环境整治以及重要节点的景观打造。全线环山绕水临江,沿途赏荷捕蟹品茶,将充分彰显其生态肌理并发挥其资源价值。

精品线路的打造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中心,融合自然要素与功能需求,同时植入新型旅游特色载体等手法,最大化提升“漫游”“休闲”“体验”等留驻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游客体验,配套建设民宿、茶吧、驿站、公厕、农家乐、停车场等设施,构建出具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浦口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浦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浦口坐拥山水资源优势,但此前一直困于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通道,将山水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乡村振兴。五条线路从论证到开工,历经一年时间打磨,是串联浦口“一山两水三泉”自然禀赋的最美项链,是浦口近年来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的典范性重点工程计划。同时,精品线路的建设丰富提升了现有旅游资源,为乡村就业、自主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李静晔)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