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通出台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年11月24日15:23 | 来源:南通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七项提升工程绘制清晰“施工图”

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

记者23日从市科技局获悉,市政府印发《南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这是南通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科技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激发创新第一发展动力、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描绘出一幅更加清晰的“施工图”。

十项定量指标,推动“四力并进”

“十三五”时期,我市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规划》总结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的发展基础,并从国际国内形势、南通区域创新格局和创新战略两个角度分析了南通“十四五”面临的形势,明确将“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工作主线,把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定位,提出了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的总体战略部署。

《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通创新能力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实现“四力并进”,即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合力、释放创新生态系统张力。

“‘四力’是定性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定量目标。我们选择了10个科技主要指标支撑发展定位,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让短板指标追上全省平均水平,缩小与苏南差距,优势指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市科技局局长赵玉峰介绍,10个主要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00家、新增高层次人才500人、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等。

布局十大产业,实施紫琅专项

立足实体经济,增强科技赋能。《规划》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明确了产业发展策略和支持方向,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海工船舶、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及应用、节能环保10个重点产业领域,前瞻布局50项关键共性技术和133个研究方向。

组织实施“产业创新紫琅专项”,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赵玉峰介绍,专项主要分为三大类,其中,基础前沿探索项目瞄准战略必争领域和前沿方向,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带动经济社会效益提升。

记者注意到,十大产业布局中,每一项产业都对需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领域作了细分,同时,还围绕关键共性技术、企业关键技术突破、企业项目与平台、载体与服务支撑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譬如海工船舶产业,就“点题”要围绕海工船舶的装备设计、总装制造与集成、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海工船舶制造专业装备和智能制造,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在基本设计、智能制造、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目标十分明确。《规划》提出,通过组织实施产业创新紫琅专项,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力争到2025年,突破5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掌握200项企业关键技术、开发1000个创新产品。

七大提升工程,描绘“施工”图纸

蓝图已绘,接下来如何实现?《规划》中给出具体路线图和施工图,提出组织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创新载体绩效提升、创新人才集聚提升、创新服务质量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创新融合提升等七大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赵玉峰介绍,七大提升工程涉及企业、产业、载体、人才、创新生态、体制机制、区域协同等,可以说是覆盖到了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科创委、沿江科创带、企业积分制、“揭榜挂帅”项目、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上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也都被纳入其中。

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规划》提出,要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推动形成大规模的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方面,提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发展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提出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是创新创业必不可缺的土壤。《规划》提出实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工程,强化科技服务业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动民生科技事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科技服务业金服360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科技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科技创新融资、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沈雪梅 王玮丽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