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长三角一体化!三年来南京这么干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方飞 摄
大江奔流千帆竞
临近年终岁尾
江海间
一片三角洲区域格外“忙碌”
11月17日,“北沿江高铁”即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工可正式获批。
11月23日,“南沿江铁路”上跨宁杭高铁钢横梁架设完成。
11月25日,宁马、宁滁、宁扬三条城际线路南京段招标公告发布,有望年内开工。
11月26日,南京首条跨市域的轨道交通——宁句城际,迎来首批试乘乘客,即将于本月底正式开通……
“轨道上的长三角”
连点成线、结网成环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国家战略的江苏省和南京市
也交出三周年“成绩单”
12月1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江苏新闻发布会,省有关部门和南京市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问题。
三年来
江苏省委、省政府
坚决贯彻落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切实扛起江苏责任
体现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
迈入快车道
我省着力推动形成“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年度要点+三重清单”的国家战略实施新体系;
全力推动“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聚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合力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其中
南京表现亮眼
全力推动“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方面,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研究形成,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聚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方面,
创新链上的长三角深入推进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闪耀南京智慧;
轨道上的长三角提速发力
一批跨界“断头路”“瓶颈路”改造工程也持续建设;
循环畅通的长三角走深走实
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成,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蓝天下的长三角携手共建
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联合签署;
便利共享的长三角步伐加快
苏沪浙皖实现了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互联互通,“高铁+”旅游产品线路达到66条;省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发展规划。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长三角特大城市
江苏省省会城市
三年来
紧扣“一体化”和
“高质量”两个关键
南京既注重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又扛起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
引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走出一条“实施一个战略
打造三条轴带、建设一个都市圈”
的一体化之路
在长三角北翼撑起“黄金角”
实施好一个战略
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我市专门成立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时,对照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了《南京实施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将赋予南京的任务事项逐条落到实处,并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予以推进。
打造好三条轴带
01
沪宁产业创新带
我市正紧密联系苏南5市与上海
共同建设、共同推进
并率先谋划建设先导区——
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
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
正在推动以南京紫东核心区
带动宁镇协同发展
宁杭合作试验区溧水生态智慧未来城项目效果图。溧水宣传部供图
02
宁杭生态经济带
“宁锡常接合片区”
成功拿到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金字招牌
溧水区开工建设了首个
跨省合作试验区——
宁杭合作实验区创智谷
并签约落地了
16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项目
推动了一批数字经济科技企业
在杭州成立了孵化器基地
宁马高速西善桥互通。通讯员 杨佳伟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 摄
03
宁合融合发展带
南京与合肥
两个都市圈联系日益紧密
处于两个都市圈重合地带的
马鞍山、滁州两个城市
与南京携手推动跨界区域一体化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好一个都市圈
今年2月
国家发改委批复
全国第一个都市圈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借力国家政策东风
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正全力推进
今年以来,
南京都市圈
01
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备
“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加速成为现实。
02
区域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我市携手淮安市打造了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
与马鞍山市、滁州市共建宁博创智谷、南浦合作产业园;
推动我市汽车、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一批优质的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在都市圈城市落户。
03
优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
我市推动南京的学校与都市圈其他城市开展结对共建;
市属三甲医院在都市圈内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9个城市近百家医院、开放预约科室1.1万个;
一批知名养老服务机构进入安徽、浙江各大城市,都市圈政务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等一系列“跨省通办”服务。
04
区域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都市圈沿江城市共同实施长江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
南京都市圈已成为3500万都市圈人民的高品质宜居生活圈,努力打造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
方飞 摄
在南京周边
还有三个毗邻示范区
顶山—汊河(滁州)
浦口—南谯(滁州)
江宁—博望(马鞍山)
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三年来的不断实践
我市和毗邻地区探索出了一条
跨界区域共建共治共享
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滑动查看全部)
毗邻区内畅外联的新路网更加完善
三年来,跨界区域内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连接江宁与博望的宁丹公路项目正加快推进,建成了博望至南京地铁的连接公路,马鞍山的老百姓也能搭乘南京的地铁。
江宁的公交线路直接延伸至博望区,宁滁公交换乘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跨界区域的百姓出行将更加便捷。
共同富裕的新进展更加凸显
我市浦口区和滁州市南谯区合作建设了1000亩的共建园区,华诺半导体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
在顶山—汊河一体化示范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轨道交通相关企业132家。
提升教育质量方面,
我市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小丹阳镇共建了“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
改善生活环境方面,江宁水务集团实施跨省供水,真正实现了“共饮一江水”。
浦口—南谯示范区还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业务线上办理,医保定点机构资格和结算实现互通互认。
协同共治的新模式更加成熟
我市通过深化政务服务和司法行政一体化建设,推动跨界区域社会治理从单一、粗放、松散型服务转变为多元、细微、系统化服务,彻底改变了省际区域“两不管”现状。
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更加靓丽
双方花大力气推进跨界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出资治理黑臭河道,建立跨界河道“河长制”,跨省域结成滁河治理“共同体”。如今,滁河两岸已“春有百花、夏有青荷、秋有硕果、冬有乡愁”。
南京将
携手
兄弟城市
坚持龙头带动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发挥南京优势
展现南京作为
作出南京贡献
内容来源丨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通讯员 宁发轩 实习生 梅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