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开幕
江苏海安202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

人民网南通1月11日电 (记者王继亮)11日,江苏海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海安市长谭真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海安市202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7.5%;在减税降费6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投资41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0元、27950元,分别增长10.5%、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分别列第20位、第11位。“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据介绍,过去一年,海安市全力保障改善民生,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投入11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3%。15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1.3万人,就业培训“云眸工程”全省试点。新增企业职工参保2.3万人,城乡居保转企保1万人。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稳步提高。“一老一小”保障不断强化,民办养老机构总数达10家,新增备案托育服务机构10家。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实现村营收入2.5亿元,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各1个。建筑业稳健发展,预计实现施工产值1900亿元。
过去一年,海安市制造业提质增效,“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成果显著,预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80亿元,总量南通第一;工业规模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1142家、312家。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数智赋能全面推进,完成技改投入26亿元,星级上云企业累计58家,创成省级智能车间4家、绿色工厂3家。新增省智能制造民参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7家。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首店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预计实现应税销售1400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8家,东华软件入选省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培育库。
过去一年,海安市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0亿元,外资到账3.6亿美元。南通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安产业园正式获批。项目建设持续领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9个、竣工51个、达产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7个、竣工16个、达产8个。“链长制”招商、共享平台招商深入开展,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7个,杰士德精密导轨、白金滤光片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新增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各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专业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常安纺织园智慧监控平台上线运行,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建成试运行,台商产业园获批两岸(海安)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南通唯一。
“五年追赶跨越,我们始终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清醒认识,不待扬鞭自奋蹄,交出了一份走在前列的精彩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谭真强调,今后五年的奋斗路径和目标包括全力提质效,让经济发展更稳健、着力强能级,让城乡建设更协调、致力优生态,让区域环境更美丽、倾力补短板,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聚力抓治理,让文明程度更彰显。
今年海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7%、力争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76亿元;工业应税销售增长确保15%、力争1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增加值增长12%以上;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今年目标,海安市将重点做好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更具驱动力的科创赋能引擎、坚持产业强市,打造更具支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集聚集约,打造更具爆发力的内生增长动能、坚持改革开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一流发展环境、坚持内外兼修,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现代中等城市、坚持示范带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品牌、坚持绿色转型,打造更具承载力的美丽生态环境、坚持共建共享,打造更具亲和力的幸福美好家园、坚持融合共治,打造更具凝聚力的和谐稳定社会九个方面的工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