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宜居江苏·特色乡村》系列报道之三

孝爱之地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常州湟里镇西墅村

2022年03月04日10:2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江苏乡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江苏乡村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彰显乡村红色文化魅力,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载体。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对已命名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中具有红色文化印记且实施成效较好的村庄进行了梳理,人民网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村庄,陆续推出,以激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文化。

江苏省常州市湟里镇西墅村村貌。江苏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供图

西墅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的中部、苏南第二大湖滆湖的西岸。

西墅村徐家祠堂内有一口井。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村附近活动,被日寇包围,无法突围,村民为了掩护新四军,让他们脱下军装,化装成百姓,并把军装、武器捆扎好,沉于井内,井口用两块青石板盖住,并覆上厚厚的泥土。

日寇进村后,对全村进行搜查,并把村民集中至祠堂,希望问出新四军踪迹,然而村民一致说村内没有新四军,日寇一无所获。待日寇撤离后,新四军战士安全地把军装和武器取出,再三感谢村民的掩护。离开前,战士们担心日寇再来时发现古井会引起怀疑,影响到村民百姓的安危,就建议村民们仍用青石盖住井口并覆以泥土。随着时间流逝,祠堂早已被拆除,有人曾搜寻过该井,可由于时间久远,长辈们也只知大概方位,不知确切位置。

在西墅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开挖时偶然挖到两块青石,使古井重见天日,井水依然清澈透明。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革命传统,村委加强了对古井历史和文化的保护。这口古井不仅见证了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也是军爱民、民拥军的最好诠释。

江苏省常州市湟里镇西墅村村景。江苏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供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墅村有条河,因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而得名——孝感渎。传承孝道、孝老爱亲的社会风气长久以来在村里蔚然成风。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西墅村在重要场所、空间节点、文化中心展示党建文化的同时,还着力于传承卧冰求鲤的孝道文化,打造以中科院院士蒋华良为代表的乡贤文化,展现以种植草坪、苗木等农业产业特色的田园文化,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村营造出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环境,着力打造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为重点,“三生和谐最美孝道村”。

西墅村还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工业企业成为村级经济的主要来源,更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村民对脚下熟悉的土地、对家园未来的变化更期待。西墅村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中通过做好村企联建文章,既让企业员工的“菜篮子”丰富了,又使村民的“钱袋子”鼓足了。接下来,西墅村将鼓励和引导百姓往农家乐、民宿民居这一方向发展,多措并举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粉墙黛瓦,绿树掩映,漫步在西墅村的乡间小道上,鼻子里闻到的是青草野花带来的香气,耳朵里听到的是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一带、一路、一水、一房、一弄、一场、一园”的美丽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西墅这片“金黄的土地”上,正奏响着一首乡村振兴的协奏曲。(汤全明 薄皓文 王莉)

(责编:张妍、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