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种养并举百业兴 农房改善惠百姓
收获龙虾的农民。周正东摄
“目前,我们旗下有小龙虾深加工、生鲜贸易、调味料加工、餐饮连锁、职业教育培训等多个板块,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从关注龙虾产业到入行制作真空包装熟食龙虾,从介入餐饮行业到开展小龙虾深加工,芮锋的龙虾事业版图不断扩大。
在江苏盱眙,芮锋只是当地龙虾产业大军中的一员。据统计,盱眙县从事龙虾产业的人员数已经占到当地总人口的近1/4,全国龙虾餐饮加盟店超2000家,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
20多年来,盱眙县凭借一只小龙虾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不仅打响了城市品牌,也让这座苏北小城实现了产业兴起来、村庄靓起来、村民富起来的愿景。“农业是盱眙的优势,也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盱眙县委书记邓勇表示,下一步,盱眙将进一步打好龙虾牌,进一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努力打造“‘渔’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园式美丽“‘渔’米之乡”。
航拍黄花塘镇农田。周正东摄
种养并举百业兴
阳春三月春光好,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农场主卢勇与忙里偷闲地网鱼。“岸上养养鸡,水中摸摸鱼,只是我们的副业。”卢勇说,他的主营业务还是养虾,小龙虾为他们养殖户带来了大收益。
作为革命老区的黄花塘镇,过去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卢勇印象中,小时候的日子真是苦兮兮的,家庭收入来自于每家的几亩田地,忙忙田地,打打零工,才能勉强撑起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如今,单靠一年三茬虾苗的生意,卢勇家的年销售额便能超过百万元。
“最初育苗、养殖都在一个塘里,长大的就捕捞,小的继续养大,后来才知道,这样很容易导致塘内小龙虾自相残杀、疾病蔓延。”卢勇说,2016年7月,黄花塘镇被确定为省级“点穴式”重点帮扶单位,并指定14个厅局级单位对接帮扶,在此过程中通过省农科院提供的“转塘养殖”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
在“繁”“养”分开的养殖模式之下,卢勇家的虾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生长速度也更快了。“前些年我也曾到过上海务工,干物流一个月能挣两三万块钱。回老家干农业是累,但眼看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在家门口赚的比在上海还多,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和卢勇不同,64岁的董义战发家致富靠的是“老鹅”。他的“董氏老鹅馆”位于黄花塘高速口500米左右的地方,这为他们带来了稳定客源。“生意火的时候,一个月能卖300只以上,每天的毛利润能达4000元。”董家的火爆生意,带动了“黄花塘老鹅一条街”,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农业IP。
除了通过副业致富,种植大户的日子也今非昔比。“‘小田变大田’之后,集约化、机械化种植,薄利积少成多也比较可观。”在当地,李云的三口之家管理着900亩农田,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当地带领群众一二三产联动,积极发展虾、稻、渔、茶、文旅等农业关联产业,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局面正在形成。
盱眙农房改善项目。周正东摄
安居乐业治理好
在盱眙,有这样一个融合了传统风貌与现代风情、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便是当地农房改善项目桃源小镇。
黄花塘镇旧铺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绍兵介绍,桃源小镇项目主要定位为镇南片6个村22个村民小组集中居住,惠及群众近2500人,医务室、会议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娱乐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在这里一应俱全。
68岁的李前进说,过去这里是土路配红砖房,烂塘堆垃圾,每到夏季,空气中到处飘着家禽粪便的味道。眼下,桃源小镇平坦的柏油路平铺开来,雨污分流系统让臭味不在,清澈的池塘伴着凉亭,篱笆围着庭院。潺潺流水,小桥人家,俨然已是江南水乡模样。他家20亩地流转给了大户,新建的小广场是他的最爱,不忙时去跳跳舞,生活好不安逸。
“硬件”提升,“软环境”也在不断提高。徐绍兵说,桃源小镇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大到区域划分、地貌水文,小到每一个摄像头、消防栓的位置等信息都集成于数据库中。
“为了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我们致力于群众需求什么、治理需要什么,就提供建设什么。”徐绍兵介绍,在社区人员管理方面,他们对有一技之长可以帮助邻里的“能人”,有疾病在身需要照顾或者身有残疾的“困难人”,问题少年、时常上访的“重点人”……每家每户的人员情况都在系统中得以定位,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进行走访和上门服务。
近年来,盱眙县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工程,抢抓政策机遇期,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统筹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产业配套、三道两区环境整治,一张蓝图干到底,新农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累计已有8100余户群众喜迁新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