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目标打架层层加码,基层治理尴尬怎么破?
同一家能源企业,因全力完成保供任务受到当地能源部门多次表扬,但又因为违规增产被安全监察部门通报批评,被处以巨额罚款;不少基层干部表示,面对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目前基层只能被动执行,面对不同部门下发的重复任务,很难快速有效地向上级部门反映,即使反映了,上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壁垒也不是基层可以推动解决的……媒体调查发现,目标考核冲突、任务多头下达、层层加码等乱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基层干部面临“既要、又要、还要”的硬性要求,在工作中难免“进退维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夯实基层治理,必须注重实效。以目标考核作为做好各项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来无可厚非。但也要指出,各部门出台政策目标是否协调一致,对基层的权责与能力评估是否恰当,考核指标设置是否合理,同样影响基层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不得不说,任务目标来源多重、头绪繁杂、甚至自相矛盾,致使一些基层干部精力分散,难以聚焦主业,疲于应付执行。这同时也暴露出,某些上级部门存在“本位主义”,在制定政策措施和考核目标时,未能处理好兄弟部门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各种考核评比还存在过多过滥倾向。更加值得重视的是,某些老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滋生出新的形式主义,引起群众强烈反感。这一切,显然与加强基层科学治理、更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初衷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是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抓实抓牢基层治理,也要依托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治理方向上统筹兼顾。尤其是涉及统筹兼顾,更应由上级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沟通协调、打破信息共享壁垒、协同出台政策措施。简言之,避免“上面千条线”纠缠打结,为“下面一根针”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奠定基础。
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则要有常抓严抓的韧劲,需要管长远的制度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为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基层提供能力保障并赋权同样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其贯彻科学发展、更好服务群众的干事本领,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基层治理队伍。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强化基层组织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规划、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更好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将促进社会和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