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导演:吟诵千年的“烟花”是这样的
交汇点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李白的这句诗,可谓是扬州旅游最好的广告词。那么,“烟花”是指什么?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8月28日晚,江苏艺术基金项目,由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扬州市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品,扬州市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沉浸式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在扬州运河大剧院首演。在这场演出中,或许你会感悟,“哦,原来这就是烟花,这就是扬州,这就是让人念念不忘的仙境啊。”
记者对话《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靳苗苗,请她解读这部剧的台前幕后。
呈现心中的精致扬州
“自古以来扬州都很多的代名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又富饶繁华,如果一定要让我选一个词来代表扬州,我觉得是精致。” 靳苗苗与扬州的缘分在几年以前就已连结,2015年,引发巨大反响的扬州首部大型音乐舞蹈诗《千古风流》便是由靳苗苗出任总导演,“当时好多朋友听说我来扬州了,几乎都会说同一句话,‘扬州太令人向往啦’,大家对这个城市的印象都特别好。”
行走过无数的城市、编排过各种风格的节目,靳苗苗知道,每个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质,“扬州人对生活有着十分细腻、精致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它可以说是很有‘嚼劲’的一个城市,越品越有味道。当我深入在这个城市里,能够轻易地捕捉到这里的人间烟火气,也更能发现这个地域特点。那么,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够将这种特质,呈现在舞台之上,展现给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游客能够通过一部剧品味到扬州的精致与从容。”
在一开始,靳苗苗就给这部剧定下了标准,“它一定要是精致的,不仅是观众看到的精致,即便是在看不到的、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仍然要精致。”
看不见的青苔也有浓淡深浅
所以,为了尽可能还原台阶上青苔的颜色,舞美老师将一个普通的绿色调配出了多种不同的浓淡深浅,即便观众根本不可能注意到演员脚下的这点点青苔。
为了表现质感,剧中的演出服摒弃了一片式、造型简单的服装,在色彩搭配、层次呈现上都展现出恰到好处的美感,仅“扬州八怪”郑板桥的服装,便制作了3个不同的版本,从颜色材质的选择到图案的晕染,都做了大量精细的调整。
在展现市井风情的场景中,有一段舞狮的表演,演员手持龙头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在最初的版本中,这个龙头重达30斤,“因为做得实在是太精致了,导致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十分吃力,所以后来我们又调整了多次,不能放弃质感,同时,也不影响演员的发挥。” 靳苗苗说,虽然舞台距离观众尚有一些距离,但是舞台上的每一件道具都精致无比,“在很多舞台剧中,道具只是一个形,忽略了细节的表达,但是这一次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渗透在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让观众认真地看待这部剧,认真地对待扬州这座城市。”
琴与鹤是高雅的文化元素
剧本创作之初,如何取舍,成为主创团队首先面临的问题。“扬州代表性的元素太多了,这个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在我看来它承载了从古至今非常厚重的历史力量。” 靳苗苗说,最初版的剧本就像是一个流水似的舞台,扬州的各类特色元素堆砌在一起,“什么都是特色,结果导致没有特色,所以我们非常苦恼,如何才能选出最能够代表扬州的元素进行集中展示。”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专家提出,“用古琴怎么样?”
“我当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古琴本来就是扬州的一个文化元素,而且我们了解到,古琴的三种琴音能够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如何有机地、立体地组合扬州特色元素吗?” 靳苗苗说,有了这个思路以后,将元素以人、地、天进行划分,剧情上,就以市井烟火、人杰地灵、精神世界三个层次递进。
“鹤是良朋琴为伴”,古人一直认为鹤是高雅之物,可通仙意可通琴音,经常在有琴声的时候发现鹤在天空飞舞,文人也常常借用“琴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超脱情怀与向往。琴有了,鹤也必不可少,就这样,古琴仙子与鹤灵少年的组合正式“出道”,靳苗苗介绍,“通过它们的足迹,所有的场景转换、逻辑衔接就全部穿起来了,它就成为浪漫的,是可以想象的。”
原创音乐“流”进观众心里
作为一部音乐舞蹈诗,剧中风格、节奏各异的音乐是剧情发展和情绪渲染的关键,靳苗苗介绍,“这一次的音乐我们保留了《千古风流》中八怪的一段,其余音乐都是编曲老师重新编曲、创作,其中有对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的延续,也有对《好一朵茉莉花》的融入,感染力很强。”
据了解,本次还专门创作了一首主题曲,不同于一般剧中常听到的恢弘大气风格的主题曲,本次为《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创作的主题曲则是采用了类似民谣的形式,在结尾处,像是娓娓道来一般,对观众们表达感谢,并邀请他们留在扬州,好好欣赏扬州的美。
靳苗苗说,她在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小样时,内心就浮现出了歌曲唱响时,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一次联排中,表演接近尾声,主题曲的旋律响起,舞台缓缓旋转,人物依次退场,渐渐地,月亮升起,琴鹤相会,舞台再次转过来,演员们有的坐在窗边弹唱,有的在街上行走、吆喝,副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旋律恰好响起,靳苗苗在台下喊着,“唱!”所有的演员唱响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台下的人也忍不住跟着哼唱……就在这一瞬间,靳苗苗湿了眼眶,“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我相信在那个瞬间,无论是什么年龄段,他来自哪里,都会被这一幕所感动,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地,舞台的恰当留白,让观众们似乎和这座城市在交流,这个旋律,能一直流到他的心里去。”
舞台设计彰显艺术张力
舞台中间,有一个精致的微缩建筑,更像是扬州城市的浓缩体。里面有亭台楼阁,里面有市井人家。从那些门面上所挂的牌匾就能看出,“宜雨轩”“赵氏叠汤圆”“包子铺”,相信只要是扬州人,看到都会会心一笑,心里明白所指何处。这个建筑安放在一个直径14米的旋转圆盘上,可以实现360度旋转。根据剧情的发展,每一次旋转,都能呈现出一个侧面的扬州。或是有人来人往的东关古渡,或是叫卖往来的东关街,或是竹影丛丛的个园,或是庄严肃穆的大明寺……每一个角度,都用不同的视角,展示扬州一种风采。
“舞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次吃饭,当时我们的桌上就有一个小小的园林造型的装饰,随着桌面的旋转,它在中间呈现出了不同的角度。我突发奇想,就提出,能不能把我们的舞台也做成这样的呢?” 靳苗苗说,想法提出来之后,舞美老师表示需要好好想想,大约一周之后,告诉她,可以试试。
就这样,一个紧凑、精巧、复杂的旋转式微缩版建筑就设计制作出来了,与此同时,表演合成的挑战也空前巨大,这就要求动作设计要更为精妙、衔接要更为流畅,“经过不断地调整,我们做到了。这个舞台无论是拆分成局部或是组合成一个整体,都具有不同的韵味,也成为演出中极为重要的表现载体。”
此外,围绕着这个建筑的,还有后面三块高十米的大屏,连接成环形,随着剧情的发展,大屏上不断播放着相应的画面,让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也扩展了镜框式舞台的局限性,让观众和舞台之间的艺术张力,得以无限伸展。整个舞台,可谓变化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舞台前面,还有水景设计,水流的高低起伏,暗合剧情的跌宕前行。据悉,这里的水景设计邀请了德国艺术家进行了编排,代表着国际领先的水景艺术呈现。
观众感受“沉浸式”表演
让人感到震撼的,还不仅这些,事实上,当观众走进剧场的那一刻开始,演出就已经开始了,这是一场完全“沉浸式”的表演。
一道投影纱映着《大运扬州——琴鹤同鸣》的主题,一声鹤鸣,就能看到仙鹤在天空中翱翔,仙鹤飞过扬州的大地,瘦西湖、东关古渡、个园,还有那些小桥流水人家,一一再现。令人称奇的是,裸眼3D的使用,会让观众们如同骑在仙鹤背上,仿佛在半空中领略着扬州的一处处美景,真正体验了一把“骑鹤下扬州”。
还不光如此,演员的演出是在舞台上,观众的观影区却是整个剧院。从仙鹤在空中飞翔开始,整个剧院的穹顶、墙壁上,也全部被投射上相应的图案,观众不仅能够看到眼前的景致,就能身边、身后也全都是栩栩如生的景物,配合着音乐5.1声道的全环绕,完全让你身入其境。似乎只要一伸手,就能摸到漫天飞舞的花瓣,就能掬起清澈见底的水流。而在这部剧的演出过程中,穹顶、墙壁上的图案,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忽是夜市千灯照碧云,忽是星辰灿烂满银河,忽是竹影婆娑幽篁里,忽是金光灿烂照人心。人在其中,情绪也会跟随着场景的变化不断起伏。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演出接近尾声时,全场都会降临雾泡,一个个空灵轻盈的雾泡,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如同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从半空中缓缓降落。如果用手指去触摸,雾泡就会一下子破碎,并迸出其中的一股清烟来。这不就是“烟花”吗?这不就是李白口中所吟诵,所有人都为之向往的“烟花”吗?一时间,场内弥漫着色彩斑斓的“烟花”,宛如人间仙境。
文旅融合的代表性作品
从2015年引起轰动的《千古风流》,到如今7年过去,靳苗苗带着《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再次挑战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扬州。
“更自由、更浪漫、更专业、更时尚。” 靳苗苗认为,在借助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前提下,琴鹤同鸣通过更为专业化的表现、戏剧化的串联,让整部剧的专业性与观赏性兼具,“每一个舞段都是能够与专业舞台甚至是大赛水准相媲美的,我们在保证了专业性的同时,还保留了面向大众审美的烟火气,能让观众们感觉到好听、好看、好感动。”
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的当下,靳苗苗认为这部剧恰好就是文旅融合的代表性作品,她也希望,《大运扬州》能够成为扬州的一个新“IP”,观众们通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感受到扬州的古今辉映与城市魅力,“《琴鹤同鸣》是《大运扬州》中的一个篇章,我也希望《大运扬州》这个系列能够一直做下去,从更多的角度,发掘不同的内涵,展现多样多彩的扬州”。(文投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