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3月10日下午2点,张扬早早关了店门,骑上电动车,不一会儿便拐进仙林新村社区的一片老旧居民区。这是每月一次的“公益日”,他要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
这也是南京市栖霞区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尝试。2月25日,栖霞团区委启动社区青年能人大赛,将各个社区中有特长又有热情的青年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
选拔社区青年能人,“打捞”一线民生需求;利用属地高校资源,优化民生服务。栖霞区积极探索社会化资源配置方式,着力破解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以“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栖霞区社区青年能人大赛现场。人民网 马晓波摄
社区青年对接服务民生需求
来南京20年,张扬把生活和事业都放在了仙林,从理发学徒做起,如今拥有了一家自己的理发店。就在上个月,他又多了一个“志愿者”的身份。立足本职工作,张扬把每月10日定为自己的“公益日”。
“前期经过线上发布和线下宣传,近100名社区青年报名参加了本届赛事,最终有20组社区青年来到比赛现场。”栖霞团区委书记王葳薇说,本次活动旨在建立一支以青年能人为骨干的社区青年工作者队伍,组建一批贴近青年需求的青年社团,助力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和民生服务优化。
来社区报到的年轻人也打捞出基层更多真实需求,比如张扬就关注到腿脚不便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上门“义剪”的想法也就此产生。当他听闻团区委将组织开展社区青年能人大赛,便早早报了名。“参赛是希望更多的老人能够关注到我的‘义剪’服务。”张扬说,活动当天,他共为3位老人上门理发。
在社区工作多年,仙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喻辅蓉深有体会,基层工作当中青年力量不可或缺。去年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社区11名工作人员面对着4000多名住户,一批高校大学生关键时刻来社区报到,帮了大忙。”她说,这些“青年先锋”在道路卡口、社区防疫一线,在巡查疏导、保医保供中,“专挑最苦、最难的活儿干”。
这是仙林街道党工委多年沿用的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经验,当地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网格“一家亲”协会,使驻地高校、企业等单位成为“合伙人”。
去年,南京大学学生费佳伟兼职担任了仙林新村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本届社区青年人大赛,他统管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工作。“跟我同一批在街道、社区兼任团干部的共7人,有机会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我们都很有干劲。”费佳伟说。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为老年人“义诊”。人民网 马晓波摄
为“时间银行”充值青春力量
“奶奶,我们以后会定期来为您测血压、血糖,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也随时可以联系我们。”不久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卢玥辰通过“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抢单”获得养老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机会。
早在2014年,栖霞区尧化街道在南京率先开设“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服务时间,在有需要的时候可“取出”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可兑换实物。栖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颜宏坦言:“在此之前,‘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多是以低龄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开展的服务也多是非专业的服务项目。”
一头是基层社区互助养老对专业性服务项目的需求,一头是青年学子开展社会实践的学业需要。2022年,栖霞区组织推进校地“双百共建”项目,团区委联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组织20余支青春实践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助老、爱幼等系列服务活动。多所驻区高校设立了栖霞区“时间银行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将各专业大学生转化为志愿者,以青春力量赋能“时间银行”。
这是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破解街道社区青年工作骨干和资源长期缺乏,基层团组织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问题;着力破解工作方式陈旧,工作内容和形式时代感不足,跟不上青年生产生活方式新变化的问题。”王葳薇说。
“除了常规服务外,学生志愿者能够提供针灸推拿、中医体质辨识、五行疗养法等特色专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刘云龙介绍,该校现有“时间银行”志愿者200余人,学生志愿者在校期间由校方组织每月一次走进街道社区开展助老服务。
将更多专业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费佳伟也深有体会。前不久,他作为“时间银行”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预防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科普活动,老人们很感兴趣。“老年人掌握新知识会慢一点,需要反复、耐心地讲,原计划两个小时的活动延长到了整个上午。”他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