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期盼为念,是200万人民警察的不懈追求。为人民利益而战,是200万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从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到抗击冰冻雨雪、特大地震、大连输油管线爆炸起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从大走访、开门评警和三访三评等爱民实践活动,到"清网"、"亮剑"、打四黑除四害、打黑除恶、打拐等一系列全国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公安英雄和爱民模范。为大力宣传江苏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人民网江苏视窗联合公安厅从现在开始至今年5月,面向全社会开展"我心中的公安英雄"和"我身边的爱民模范"推选活动,欢迎各界群众通过登陆人民网江苏视窗专栏上传江苏好民警事迹、图片、视频材料等方式,积极推荐评选自己心中的公安英雄和身边的爱民模范。由社会和群众推荐产生的优秀民警,将纳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统一表彰。请广大网友推选英雄和爱民模范式的江苏人民警察,敬请您的参与。

首页| 社会推荐| 活动动态| 媒体报道| 评选推介会| 网络访谈
戴世毅:“脚板+网络”的社区名警

戴世毅 “脚板+网络”的社区名警

  “脚板+网络”的社区名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有个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现有12个生产组和139家企业,实有人口8000余人,其中暂住人口超过3/4。由于社区人口流动频繁,租房居住普遍,社情相对复杂。社区民警戴世毅靠“脚板+网络”,打造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创造了5年没有发生八类案件的奇迹。
  
     社区是最小的警务单元,社区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外来人口激增,社区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着居民的沟通交流方式。戴世毅的社区警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在网下走访采集人及相关基础信息,入库动态管理;在网上广布平台,掌握舆情动态,化解矛盾于萌芽中,通过创新社区管理,践行维护稳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主旨。由于这个社区兼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特点,记者认为戴世毅的实践对时下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社区警务工作有着典型意义。
  
     一双脚板走遍社区
  
     近8000名居民基础信息入库,一有变动随时掌握
  
     戴世毅工作的谢庄社区位于新北区罗溪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截至1月底,社区常住人口560户1760人,大多是农村居民,分布在12个生产组;同时还有以中青年为主的6300多名外来人口,大多在当地139家大中型企业务工,或经营小生意。外来人口大多租住在当地380多户出租的数量不等的房屋中。这些出租户占罗溪派出所辖区出租户的60%。
  
     今年51岁的戴世毅自1992年到社区工作,熟悉社区的一草一木,居民们亲切地称其为“老戴”。三年前,“老戴”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创办了“老戴服务站”。走进社区,在每条街道、每个宣传栏甚至若干电线杆上,都能发现同样的指示牌,上面有“老戴服务站”的地址、联系方式,除了固定电话、手机外,还有QQ、微博、服务论坛IP地址等,任何一种方式都能找到他。
  
     顺着指示牌走进警务室,一排排档案夹整齐地摆在文件柜中,那是辖区所有的常住户、出租户以及139家企业的基础信息。常住户信息包括地址、姓名、家庭成员、家庭关系、联系方式、就业方式及单位、地点等,出租户信息包括房主信息和租住户信息;其中租住户信息更为详尽,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籍贯、本人联系方式、就业单位、岗位、单位直接联系人等,如果某个出租户内的人员发生变动,档案会及时更新,包括新入住人口的详细信息,以及原租住者的去向、联系方式等。上述常住户、出租户以及139家企业的基础信息全部录入省、市公安数据信息平台,根据变化同步更新。
  
     8000多人的基础信息采集,是最繁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戴世毅和助手硬是靠脚板跑出来的。从距离警务室最远的生产组开始,戴世毅挨家挨户上门,记录下每户家庭的人口信息,确保一人不漏,同时还和居民聊天,在增进警民感情的同时,掌握风土人情,摸排重点人员。每跑完一个生产组,戴世毅就把这些文字信息整理进档案夹,同时输入数据信息平台。对出租户的信息采集同样一丝不苟。
  
     对139家企业用工人员的身份信息,戴世毅同样全部采集,编入档案。他与每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保卫部门联系密切,经常上门查询,保证每月更新一次。比如哪个岗位职工辞职、去向哪儿、新招入哪名人员代替,怎么联系他们,尽在掌握。
  
     信息采集后,戴世毅不会一劳永逸,而是定期回访,同时发放“提示单”,上面印着他的照片、警务室地点、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还有他回访关注的信息,分为户口、家庭、出租户、登记办证、困难群众、治安建议、违法犯罪线索等多个方面。这张精心裱制的“提示单”进入常住户及所有出租屋中,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认出他:“你就是那个老戴吧?”
  
     比如户口,他要采集年龄、文化、实际住址、身高等以及与以往信息是否有出入,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云、贵、川人员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等情况;家庭方面,他要采集就业、子女上学、纠纷解决以及有什么困难等;登记办证方面,是否拥有汽车、电动车、登记办证与否、有无失窃情况、是否报警等;家庭出租户方面,住了几名房客,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他们具体的入住时间、姓名、身份信息是什么等等。
  
     以上信息全部进入公安数据信息平台。这些看似枯燥的信息,却是做好社区治安防范的基础。戴世毅从不马虎,从不懈怠,即使因做脾脏切除手术耽误了,他上班后就立即“补课”,把社区每一户重新走访一边,更新信息。
  
     通过基础信息采集,戴世毅掌握了社区内包括重点人口在内的外来人员构成、分布、流动情况,“两劳人员”情况,易发纠纷人群情况,以及治安隐患,这些成为社区治安管理服务的重点。
  
     一张网络覆盖社区
  
     伸出微博、QQ、论坛等触角,及时化解治安舆情
  
     靠“脚板”采集的信息,是做好治安防范的基石。可戴世毅发现,谢庄社区除了退休人员和孩子,多数居民白天上班,下班后带孩子,忙家务;如果白天走访不预约,定吃闭门羹;选择晚上去,辛苦一天的居民嫌烦。如何掌握社区治安状况,发现隐藏矛盾,便于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信息化给戴世毅提供了新载体。针对电脑普及绝大多数居民喜欢上网的特点,戴世毅试水用网络与辖区居民交流,提供咨询、预警、防范等日常治安服务。2009年10月,戴世毅开通网上服务站,将姓名、邮箱等联系方式公开,承诺对收到的法律政策、业务程序等咨询,24小时内办理答复。第二年,他在新浪开通“老戴博客”,公布办证须知、办事流程等,及时发布警务信息、治安提示,开展“网上走访评警”,仅一周访问量就突破15万人次,目前“老戴博客”的访问量突破100万,其中7篇文章被推荐至新浪网首页,微博粉丝超过63万人。
  
     利用不断推出的博客、微博、QQ群、网上服务站、社区论坛等多个信息化载体,戴世毅的社区警务室全面链接民意。
  
     关联信息员——戴世毅把网友、粉丝当成自己的“信息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警民恳谈坊”QQ群上,将农村治保主任、村委会调解员等编入“红袖标”队伍,将废旧金属收购站、“二手机”收购点、企业安保责任人等设为“流动哨岗”,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传递给相关职能部门,搭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的快车道。在新北分局开展的“锁喉”1、2号行动、“常安”3号行动中,戴世毅根据“警民恳谈坊”QQ群上提供的线索,检查废旧金属收购站点11家次、机动车维修业23家次,处罚不按规定交易、承揽物品单位2家,取缔无证收购站点2家。不久前,戴世毅邮箱收到举报,称汤庄街一些店面内隐蔽存放赌博机,一些闲散人员参与赌博。据此,公安机关一举缴获赌博机12台,抓获违法嫌疑人6名。
  
     关注监督员——邀请辖区内或附近的网友、粉丝作为监督员,对社区治安状况、警察队伍素质形象等进行监督、评议,开展网上评警活动。开辟“有事您Q我” 联络群,全区12个派出所、法制办、禁毒大队等均加入该联络群,接受群众咨询、求助,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不久前,网友“灰衬”在QQ群中爆料,有两三名自称辅警的青年男子常“作客”自己的浴场,洗“霸王浴”、喝“霸王茶”,影响浴场正常经营。戴世毅经过调查,确认这几人冒充辅警扰乱场所秩序,立即对他们进行警告、教育,恢复了浴场正常营业秩序。
  
     帮扶弱势群体——戴世毅利用网上服务站,开辟“服务站论坛”,开设“企业心声”、“民工地带”等24个板块,将单一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免费为企业刊登招工信息20余条,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咨询500余次,帮助190余名下岗工人、失业青年和刑释解教人员找到工作。
  
     同时,由于基础工作到位,社区警务室能及时掌握辖区内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及时发现苗头,与相关部门联合会诊和调处。截至目前,已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30余起,成功处置涉企突发群体性事件12起。
  
     一份平安社区答卷
  
     网上网下交融协作,5年没发生八类案件
  
     以走访获取的社区人口、居住、就业、出行、消费等信息为基础,全面纳入公安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便捷通道,依托不断推出的博客、微博、QQ群、网上服务站、社区论坛等信息化载体,及时掌握民意,化解舆情,实现了社区治安从线下工作到线上平台的交融互通。
  
     运行这样的警务模式,社区民警不需要天天下社区,同样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化解治安隐患,为打击犯罪提供基础信息保障。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戴世毅上网浏览网友们的留言,掌握过去几个小时内的辖区舆情,约用1个小时;接下来,他根据网友反馈的信息跟同事到社区走访调查。中午饭后,戴世毅再用1个小时左右上网与网友沟通,回答疑问和咨询。下午时间或者在派出所值班,或者在警务室解决居民求助事项。傍晚下班前或晚上回到家中,他再上网2—3个小时,除了在线与网友交流,集中回答当天所有疑问,掌握一天下来社区动态,还会针对当天或近期的治安热点,在网上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提示,指导网友们做好安防。
  
     最初开始,这项工作是戴世毅一个人摸索着干的,随着社区居民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加,后来派出所增派两名辅警,其中金军还是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熟知信息网络应用,帮助戴世毅完善了网络服务平台。在这样的流程下面,戴世毅和同事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居民诉求和社区治安动态。当居民有事求助时,社区民警能通过出现场,电话联系,或者通过网络QQ、微博等不同途径加以解决。通过近5年的探索总结,戴世毅总结出“走访、巡逻、研判、预警、服务”五步工作法,构建网上网下交融、虚拟实地结合的新型社区警务高效运作机制。
  
     以走访为基础——通过走访了解居民需求,针对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热点,发布警方提示和防范指南;组建法律宣讲团,利用视频、PPT、动漫、电子书等多媒体手段,举办“企业员工学法课堂”12场。开展“春风行动”,走访在押人员留守子女、重点上访户和刑释解教人员50余人,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他们生活困难。谢庄社区四霍庄村民王某身患癌症,与年仅8岁的女儿红红相依为命,常年靠亲朋资助过日子,面对难以筹措的学杂费,戴世毅主动帮扶,经多方联系,为王某安排工作,定期资助王某及其女儿。
  
     以巡逻为手段——通过走访掌握治安薄弱环节,戴世毅在居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三级治安防控体系,带联防队员、企业保安开展巡逻。在“春季攻势”、“亮剑行动”等专项行动中,组织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园区巡防,先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名,协助破案39起,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2%。
  
     以研判为依据——对辖区实有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由于走访基础牢靠,网络信息渠道丰富而通畅,戴世毅在大走访中了解到各种可疑情况和线索239条,及时调查,尤其针对重点企业黄海客车连续发生客车底盘、扶手等配件被盗情况,他利用“大平台”研判功能,分析研判发案规律和特点,成功抓获5名盗窃嫌疑人,破获19起系列盗窃案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以预警为重点——结合研判结果,对各类事件隐患和纠纷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宣传栏、QQ群、微博、社区论坛、博客等多种渠道,滚动播报警示案例、治安警情、防范建议和预警提示,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到目前,戴世毅警务室共发布案情预警、防范提示185条。其中,在博客上发表的“遭遇拥挤人群应该怎么办”、“救人四大要诀”、“春运防盗指南”等7篇文章被推荐至新浪网站首页,近20万人浏览访问。
  
     以服务为根本——社区警务一个重要内容是接受居民求助,解决居民困难。通过走访、QQ群、博客、微博、论坛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等。戴世毅警务室积极接受居民和企业、个体户的监督,寻找薄弱环节,接受群众评议。针对居民在走访和网上反映的办理电动车牌照不便的问题,戴世毅警务室启动“爱心办证点”,办理电动自行车牌照158个,接受办证咨询500余次。今年以来,共为企业或员工解决实际问题120余件,获赠锦旗15面、表扬信10封。
  
     戴世毅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实践,已成为常州市公安局打造基层服务窗口的典范。新北区副区长、公安局长徐卫东说,实践证明,这套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很管用,5年没有发生八类案件、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就是最好的佐证。目前全区正在总结完善,结合实际进一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