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期盼为念,是200万人民警察的不懈追求。为人民利益而战,是200万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从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到抗击冰冻雨雪、特大地震、大连输油管线爆炸起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从大走访、开门评警和三访三评等爱民实践活动,到"清网"、"亮剑"、打四黑除四害、打黑除恶、打拐等一系列全国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公安英雄和爱民模范。为大力宣传江苏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人民网江苏视窗联合公安厅从现在开始至今年5月,面向全社会开展"我心中的公安英雄"和"我身边的爱民模范"推选活动,欢迎各界群众通过登陆人民网江苏视窗专栏上传江苏好民警事迹、图片、视频材料等方式,积极推荐评选自己心中的公安英雄和身边的爱民模范。由社会和群众推荐产生的优秀民警,将纳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统一表彰。请广大网友推选英雄和爱民模范式的江苏人民警察,敬请您的参与。

首页| 社会推荐| 活动动态| 媒体报道| 评选推介会| 网络访谈
姜贵才:爱心点燃了幸福灯

姜贵才 爱心点燃了幸福灯

  爱心点燃幸福灯
  
     姜贵才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繁荣社区担任社区民警13年。这里的群众一致评价他是身边的好警察。
  
     “我们和好警察一起献爱心”
  
     2012年1月3日,姜贵才78岁老母亲病逝。在无比悲痛中,他还想着6个特困户群众过年的事。几天后,在辖区五金市场遇到个体老板唐来夫妇,“老姜,我们想和你一起为几家困难户送点钱物”。这份惊喜让老姜十分感动。1月16日,福建籍客商潘国营、浙江籍老板李正良和唐来等7位个体经营户买来480斤大米、12桶食用油,还有2000元现金,在姜贵才的带领下,挨家逐户地把年货和慰问金送到了6位特困群众的家中。作为这个“特殊慰问团”成员的个体老板赵晓红动情地对困难群众朱士芳说:“姜警官能为你们献爱心10多年,我们是向他学习的。”
  
     从1998年,姜贵才担任这个社区的片警以来,一直在资助着辖区的7户困难群众,带头和发动社会捐款20多万元。他先后帮助130多名下岗职工重返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帮助193名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帮助了1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007年8月,洪泽县东双沟镇中学学生小菊在一篇作文中写到:“我遇到的民警姜叔叔是最有爱心的人”。两个月前,小菊失学离家出走。姜贵才在一张寻人启示上记住了她。几天过后他从爱民路一家饭店认出了在此打工的小菊,他联系上了小菊的舅舅和当地中学校长,临走时还给她掏了300元的生活费。
  
     姜贵才管辖的社区是淮安主城区内典型的“老城区”,有5个大型专业市场、110家场所行业、91家旅馆、390家私房出租户和22个不成建制的居民小区,常住人口9980人,暂住人口达5100人。13年来,姜贵才记录了13本“民情日记”,笔记上记着1000多个电话号码,张家长李家短的民情记得密密麻麻,许多地方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而且多数都是群众要他办的事情。他说:“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不记下来就容易忘了,耽误了群众的事情,自己过意不去。
  
     “感谢党培养了这么好的民警”
  
     2011年9月10日,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收到一封群众来信,75岁的孤寡老人秦爱珍在这封信结尾写道:“姜警官这么多年关心我,不图回报,对我比亲人还亲,我在有生之年如果不把他的好向领导反映,我心里不安。感谢党、感谢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人民警察。”
  
     2005年,姜贵才在走访孤寡老人秦爱珍时,得知她糖尿病、心脏病加重。从此,他把老人当成亲人,帮老人办低保,给他送米、送面、送油、送药,一送就是6年,每过几天都要上门来看看老人,问寒问暖。2011年8月,秦爱珍在医院住院期间才了解到,姜贵才和她一样同样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而且母亲患上癌症,妻子下岗,儿子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老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感,哭着说着请远房的侄儿记着她的心声,给市委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市委刘书记作了这样的批示:“姜贵才同志的事迹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之处在于他做的事也是其他人都能做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比其他人做得多,在于他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群众说好,才是真好。他是群众评出来的好警察。姜贵才的事迹迅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遍淮安大地,清河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姜贵才在扎根社区13年,默默无闻地架起了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座“连心桥”。这13年,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民警,你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夸的是共产党好。”
  
     2011年9月,家住爱民路的老王自己下岗,妻子患上癌症,儿子考上大学却要先办休学手续去苦学费。姜贵才自己拿出400元钱,又发动社会捐助,为这孩子送去了4000多元的学费。老王一家称他为“救星”。
  
     其实,姜贵才并不富有,在农村的两个哥哥和妹妹都靠“低保”生活,一家老小的生计都靠他的工资维持。特别是自己的糖尿病加重后,他每天背着一个小包上班,到了时间就要给自己注射一支胰岛素。这种状况他坚持了8年,仍然乐呵呵地坚守在社区的这片“责任田”里。他说:“我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也有亲友资助过我。我觉得我的困难比困难群众小得多,我能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
  
     “看到姜贵才,就想到马天明”
  
     2012年1月11日,清河分局在繁荣警务区召开“三访三评”评警会,68岁的老居民陈杰说:“我看到姜贵才,就想到马天明。他每天都在群众之中,不仅有一张马天明式的笑脸,而且很会做群众工作。”
  
     13年,在姜贵才调处的上万起大小纠纷中,有一起纠纷调解了23次。2006年春节前夕,76岁的老周和78岁房东丁老爹因房租和电费发生纠纷。姜贵才上门调解22次,双方互不相让,还不停拔打110电话报警。第23次,姜贵才请来一位老革命刘老太一起参与调解,最终使双方各自让步,达成协议。
  
     近几年来,姜贵才创新“互动警务”,积极发动群众的力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当社会出现重大稳定风险时,他积极参与,当好党委政府稳定工作参谋助手。2004年,他的辖区有7家企业相继破产改制,在化解大量矛盾纠纷中,他先后提供情报信息和意见建议97条,分别与180多名职工代表谈心沟通,疏导心理,宣传政策法规,维护他们正当权益,最终使这次特殊的维稳的工作实现了“零上访、零后遗症”的目标。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他主动与社区调解组织、老党员民间调解等形式相对接,把辖区三支夕阳红巡逻队成员和27名治安信息员都吸收为矛盾纠纷的“陪审员”,和群众互动,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区。姜贵才在用心做好群众工作,他总结的“三心四主动”工作法和“社区工作五法”,被市局推广。去年以来,他两次被市局荣记三等功,并以最高票被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6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市十大模范警察”称号。
  
     “公安,公平、公正则安”。这是姜贵才做人做事的准则。13年以来,姜贵才只有一次被群众投诉的记录。2003年8月,大治路五金市场个体业主小赵与刘氏姊妹发生纠纷,刘的哥哥来“教训”小赵也没占“上风”。姜贵才在调查了解后,对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作出调解。没想到,刘氏兄妹写信到市行风办投诉姜贵才。姜贵才拿出调解记录,市行风办相关领导认为他的执法没有问题,还对投诉人进行批评教育。
  
     “这里的治安让我们安心”
  
     2012年1月30日,清河分局领导在“三访三评”走访活动中,浙江温州籍客商张维忠说:“现在在五金市场做生意,我们心安。十几年前,刚到这里做生意,三教九流地痞流氓都来找麻烦,收保护费,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天天哄着、躲着他们。老姜来了之后,这里像换了一片天,治安相当好。”
  
     13年前,姜贵才刚刚接管这个社区,就有6个团伙一年要收40多万元的“保护费”。他挨家逐户调查取证,并与治安、刑侦和周边公安机关联合行动,两个月内6个团伙成员全部落网。在此之后,他又组织开展针对130多家美容美发店的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彻底整治了这个行业所发生的卖淫嫖娼、敲诈勒索、盗窃顾客财物等治安问题,净化了市场的治安环境。
  
     姜贵才注重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力量创新社区警务。他利用区政府搭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平台,组织4名协管人员分片包干,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他创新“托管警务”,借助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市场治安秩序。他主动与工管、卫生、质监等相关部门形成联运协作机制,推进市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他以市场管理组织为依托,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共同推动业主自我民主管理的机制,成功破解了市场占道经营、消防安全等管理中的难题。
  
     姜贵才的创新警务源于群众支持,13年他采集各类治安信息数千条,从中获取破案线索150多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0多人。2012年2月2日夜晚,外辖区工农路一家游戏室内发生一起涉枪案,两次劳改释放的夏某与他人发生争执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土枪”放了一枪。3日清晨,姜贵才从群众中获取情报,夏某躲藏在辖区内。他找到夏某耐心规劝,夏某交出“土枪”,还主动和他一起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姜贵才这种自信和勇气,源于他对辖区内112名重点管控人员采取的“交叉管控、亲情感化、生计帮扶和定期规劝”四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