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期盼为念,是200万人民警察的不懈追求。为人民利益而战,是200万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从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到抗击冰冻雨雪、特大地震、大连输油管线爆炸起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从大走访、开门评警和三访三评等爱民实践活动,到"清网"、"亮剑"、打四黑除四害、打黑除恶、打拐等一系列全国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公安英雄和爱民模范。为大力宣传江苏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人民网江苏视窗联合公安厅从现在开始至今年5月,面向全社会开展"我心中的公安英雄"和"我身边的爱民模范"推选活动,欢迎各界群众通过登陆人民网江苏视窗专栏上传江苏好民警事迹、图片、视频材料等方式,积极推荐评选自己心中的公安英雄和身边的爱民模范。由社会和群众推荐产生的优秀民警,将纳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统一表彰。请广大网友推选英雄和爱民模范式的江苏人民警察,敬请您的参与。

首页| 社会推荐| 活动动态| 媒体报道| 评选推介会| 网络访谈
杨庭标:五十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杨庭标 五十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3月1日,从江苏省泗洪县公安局传来喜讯:该局交巡警大队车管所所长杨庭标作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候选对象被省公安厅公示。杨庭标,这位默默无闻、21年如一日关爱孤寡老人的普通民警,有着怎样的一份爱民的情怀呢?
  
   在徐宁路泗洪县梅花段东侧,有一所漂亮的敬老院,这里生活着50多位老人。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都说有一个共同的当民警的“儿子”——杨庭标。
  
     老人们常念叨一句话:杨队长就是我们的自家孩子
  
     2月28日,梅花敬老院活动室。正在室内打牌的一群老人,沐浴着暖阳,脸色红润,精神矍铄。
     “要不是杨队长,我早就不在了。2000年春季的一天,我脾破裂。院长连忙跑上街找车。正在路上执勤的杨队长了解情况后,开着警车把我送到县城。医生说,要是迟到10分钟,肯定就没救了。”张礼明说着,涕泪涟涟。
     “杨队长这人好。夏天,看我们热了,就送西瓜来,看我们有人咳了,就送冰糖来,端午节还送粽子。怕我们被蚊子咬,还送风油精。”70岁的牛立稳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大串。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九月九、春节,杨队长都送东西给我们,一次不漏。说句心里话,就是自家的孩子也难做到啊!”85岁的王守国老人,不停地擦拭眼睛。
     这些老人与杨庭标结下不解之缘是在21年前。
     那是1992年12月的一天,杨庭标护送一名在路上跌倒的老人回敬老院。刚到门口,一股难闻气味扑鼻而来。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面只有床,住着六七个老人。厨房里,锅碗都没有洗,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已经干了的玉米糊糊在碗边翘裂成一块块。
     “当天满脑子都是老人的影子。回家和妻子商量后,带着1000多元钱,购买了被褥、棉衣等物品送到敬老院。”杨庭标回忆道,“1996年,我升任位于梅花镇的交巡警三中队队长。上任后,动员所里的干警,购买被褥、煤球、棉衣等物品送到敬老院。也是从那以后,老人们经常可以吃到交巡警送来的鱼、肉、米、面。”
     “杨队长心很细,他怕老人平时寂寞,还买来了DVD和30多部碟片,帮订了《中国老年报》、《老年健康报》。”敬老院会计彭建友笑着说,“以前,人家都说敬老院的老人是‘活死人’,现在,他们又看电视又读报,不比农村普通老人过得差。”
  
     妻子总提醒一件事:敬老院那边的东西该准备了
  
     杨庭标的妻子王连美,下岗几年后在泗洪县人民医院找到一份工作。
     “他开始去看望老人,我没在意。到了2002年,我忍不住发火了:每年去看多少次,什么时候是尽头?当时,我从单位下岗,孩子读大学,家里老人身体不好,经济上实在承受不了。”
     “你没有去过敬老院,自然对他们没有感情。去年春节,我陪老人吃饭,夹一块大肥肉片给一位老人。肉片在他的嘴里只打了个滚,就咽下去了。你我爸妈这样吃过肉吗……”
     王连美告诉记者,当时自己一下子被丈夫说得淌出了眼泪。
     “我现在挺开心的。敬老行动得到家里老人、妻子、儿子的大力支持。每次离节日还有10多天,家人就催促我说,敬老院那边的东西该准备了!”杨庭标说。
  
     “爱心”队伍的同一个愿望:将爱心接力进行下去
  
     在泗洪,人们从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途径了解到杨庭标的事迹。敬老行为正形成“葡萄串”效应:先后有10多个单位、60多名个人向梅花敬老院献爱心。
     “从1999年开始,我们经理随杨庭标一起去慰问梅花敬老院老人。如今,经理已经换了4任,但逢年过节到梅花敬老院却雷打不动。”泗洪财保公司副总经理戚玉海说。
     2007年组建的宿迁交广网雷锋车队,从广播里了解到杨庭标事迹后,20多名队员集体捐款2000多元,购买物品,随同杨庭标一起去慰问老人。“我们已把车队每个人的联系方式给杨庭标,请他转交给敬老院。老人有任何困难,只要一个电话,我们立即到。今年3月份,我们打算把敬老院所有老人接出来,到县城和经济开发区绕一圈,让他们开开眼界。”车队队长许广荣说。
     2005年,杨庭标调到县城车管所工作。梅花敬老院的老人们集体来到路边的桥头,与杨庭标话别,不少老人哭出声来。杨庭标拍着胸脯说:“不管调到哪里,我肯定还会像原来一样来看你们。”一晃又是8年,杨庭标果然没有食言,他的身影仍经常在敬老院出现,他送来的温情一直在老人们心头流淌。
  
   (推荐人:徐明泽 许昌亮 寇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