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豫:開辟“身邊”黨史學習教育新視角

宿北大戰紅色教育中心開園現場。李新羊攝
人民網宿遷7月2日電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正是當年宿北大戰戰場中心,2191名優秀戰士長眠於此。”7月1日,江蘇宿遷市宿豫區宿北大戰紅色教育中心開園。活動現場,宿豫區委副書記溫士才介紹了宿北大戰紅色教育中心的情況,“戰火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歷史將永遠被銘記。宿北大戰孕育出的‘攻堅克難、創新創造、犧牲奉獻、團結融合’的精神薪火相傳,引領著宿豫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據了解,為進一步弘揚傳承宿北大戰精神,2019年,宿豫區委、區政府在原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蔡集烈士陵園改造基礎上,結合蘇北農房改善首批省級示范項目—白鹿湖新型農村社區,高標准建設集黨性教育、國防教育、干部培訓、紅色研學、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宿北大戰黨性教育基地,積極探索以紅色文化推動小城市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
連日來,宿豫區社會各界組織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及合唱朗誦、舞蹈表演、音樂會、影像繪畫展、夜學黨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回顧中國共產黨在宿豫留下的光輝印跡,帶領宿豫人民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感受偉大祖國的發展成就,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筑夢小鎮“百米長卷”繪畫現場師生、青年代表等正在繪畫。杜春喜攝
“在下班途中看到辛勤勞動者的背影,我就有了創作素材,他們風塵仆仆努力前行的背影正是最美的畫面。”6月30日,“百年風華”宿豫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藝術展開展,活動共征集入展作品80余件。入展作品代表寇賽龍描述創作靈感時介紹,“美好的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感恩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
丹青繪盛世、翰墨書黨恩、影像呈輝煌,參展作品創意新穎、風格多樣、異彩紛呈,不僅是宿豫區近年來書法美術攝影事業的一次綜合展示,也是對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不朽功績的一次深情回望,既表達了宿豫文藝工作者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摯愛之情,更傳達了宿豫干群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
7月1日上午,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筑夢小鎮以“書百米長卷,筑夢想啟航”為主題,開展百米長卷繪畫活動。來自筑夢小鎮的企業代表、宿豫區社會各界青年代表、宿豫區玉泉山路小學師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共同拿起畫筆,繪出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繪出自己心目中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們希望通過對黨的歷史時間線進行繪畫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播下紅色的種子,厚植愛社會主義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宿豫電子商務產業園副主任蔡莉莉介紹,整幅畫卷以從1921年嘉興南湖湖畔的一艘小小紅船到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為時間線,重點突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宿豫區村歌大賽現場。程鵬攝
此外,宿豫還在鄉鎮(街道),黨員干群通過文藝演出、“學四史”紅書悅讀會、初心表白黨、唱支山歌給黨聽等豐富多彩的暑期夜學課堂,學習黨史知識,讓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生根發芽。
6月29日傍晚,在宿豫區關廟鎮小鎮客廳一場“百年風華正青春 黨群同心慶‘七一’”暑期夜學課堂正在火熱開展,現場掌聲不斷。“琴書說唱很有創意,通過說唱的方式,內容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了,激發了大家學紅色文化的興趣,更能引起共鳴。”社區居民張永梅一邊欣賞蘇北琴書《百年禮贊獻給黨》,一邊興奮地說。當天,該鎮通過舞蹈、小品、蘇北琴書、柳琴戲、黃梅戲等形式的文藝演出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文化熏陶,並在演出間隙開展黨史知識有獎問答,觀眾踴躍參與,現場氛圍熱烈。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關廟鎮紅旗社區黨員蔡同光在活動現場的“三言兩語 對黨表白”留言板上寫下了這句話,他說:“‘永遠跟黨走’是表明我自己跟黨走的決心,‘奮進新時代’是我對黨的事業的無限期待和美好祝願。”
“門前的小草又發芽,遠方的兒女已回了家,機聲隆隆在說話,藕遇那稻花香飄洒……”在宿豫鄉村,“唱支村歌給黨聽”成了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的重要形式之一。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豫區堅持創新載體、豐富手段,將外部借力與內部挖潛相結合,聚焦身邊的“人、物、景、事”,開辟“身邊”黨史學習教育新視角,逐步引導全區黨史學習教育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沈晶晶 黃啟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