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江寧:萬名志願者共同戰“疫”守護家園

顧姝姝、實習生李靜曄
2021年08月10日17: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一場疫情,牽動人心。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神經末梢”。自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疫情暴發以來,江寧區志願者奔赴一線,用點滴行動,筑起江寧戰“疫”的人民防線。

據了解,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江寧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四級體系發動志願者4萬余人次,深入居民小區、樓棟、自然村組、網格片區,參與核酸檢測登記、引導、測溫等工作。

“有一分熱,發一份光”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頭頂高溫進行採樣的醫護人員,有橫跨各地護送救援物資的愛心人士,還有一群身批紅馬甲的志願服務隊,穿梭於各小區與採樣點之間,維護秩序、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大數據核查,19歲的黃詩鈺就是其中的一員。

“疫情突然來襲,社區人手不夠,這個時候我們大學生就要站出來搭把手、出份力。”採買物資、小區配送、秩序維護、信息登記,黃詩鈺幾乎每天連續工作16小時。家住福建的他不遠萬裡來到南京,從暑托班志願服務,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他一直沖鋒在前。

家在橫溪的“00后”潘萬城收到甘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出志願招募信息后,主動請纓。第二輪全員檢測中,他通宵工作,直至核酸檢測第一階段結束,才坐下歇一歇。南京曉庄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大三學生張興旺是江寧新銅人。作為新銅社區商會資助過的大學生,疫情發生以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志願隊伍,核對黃碼、參與核酸檢測採樣、核對匯總數據,認真對待每一次服務。劉燦是南京審計大學的大二學生,看到爺爺和母親在防疫一線不分晝夜地工作,也義無反顧加入文明實踐志願服務。

戰“疫”一線,他們正用青春熱血抒寫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發揮余熱戰一線,英雄不改少年氣”

高溫酷暑下,有這麼一群人堅守在交通卡口、服務在隔離小區、戰斗在檢測採樣點,一如年輕時那般。

67歲的王宜孝是橫溪街道的一名老黨員、老村長,現在也是一名志願者。10年前,他勸說村民,修建旅游公路,打造“五朵金花”,農家樂、民宿生意一片紅火。10年后,面對疫情,他主動承擔起摸排人員行程軌跡、核酸未檢測人員等工作,挨家挨戶上門呼吁大家做好個人防護,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戶籍約500人的后石塘一走就是五六個小時,王宜孝從不說苦說累。“我是黨員,也是志願者,我一定要站出來,就算讓我回家我心裡也不踏實。”王宜孝說。

來自谷裡街道公塘社區文明家庭的吳大勤和吳於霖,一聽說招募志願者,便立即報名投身工作之中。車輛登記、查驗兩碼、測量體溫,兩位老黨員一點不輸年輕人。“我是黨員,我必須走在前面,哪裡艱險就要去哪裡。”這是共產黨員的承諾,也是兩位老黨員的實際行動。

年輕時的陳桂祥因在部隊表現出色,數次獲得褒獎。特殊時期,這位擁有42年黨齡的退役老兵,率先響應童前社區黨組織號召,主動請纓加入社區防疫志願隊伍,為居民送菜、倒垃圾、修物件、換水管、送快遞,堅守防疫戰線。在秣陵街道東虹花苑東苑小區沒有電梯的情況下,毫無怨言,爬樓為居民排憂解難。

戰“疫”一線,他們仍是曾經的少年。

“我來,我可以”

疫情當前,辛苦中也透露著絲絲微甜。

“你們這個人手不夠用呀,我來搭把手吧!”“也算我一個。”“來的很多人我都認識,一個小區的,都是熟人了。咱們這個算是‘街坊鄰居’志願隊吧。”志願者慕楠楠擦了擦臉上的汗,笑著說。秣陵街道太平社區百家湖西花園核酸檢測點上,13名志願者互相配合,同心協力,檢測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橫溪街道紅旗村的方陳是一名老師。看到微信群中核酸檢測的通知,便主動到社區報名當文明實踐志願者。她說:“來參加第一輪核酸檢測時,看到村裡的黨員干部和網格員在防疫的一線忙前忙后,相當辛苦,我也想為村庄出份力。”

志願者辛苦付出的背后也有江寧人暖心呵護的支持。“叔叔,您喝水。”江寧街道朱永樂小朋友主動將手中的礦泉水遞給志願者。為緩解酷暑,南京好市民、美麗江寧人王金水自制消暑綠豆湯送去清涼。邵聖社區天地新城的熱心居民也自發為核酸採集點送愛心綠豆湯。濱江開發區送上防暑降溫用品、洗漱用品、衣物除菌液等志願服務大禮包。雙向的奔赴,讓整個戰“疫”場更加溫暖。

戰“疫”一線,他們共同守護“大愛江寧”。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