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發熱門診:CT每使用一次 要經過三道消殺

本報記者 萬程鵬 攝
發熱門診被視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目前,揚州疫情防控仍處於非常關鍵時期,有發熱症狀的居民如何看病?8月22日上午,記者赴揚州市中醫院發熱門診進行實地探訪。
遠離人來人往的門診大樓,該院的發熱門診偏居一隅。上午8:10,一輛120急救車停在門口,身穿條紋T恤、戴著普通口罩的王先生走了下來。此前,他住在封閉管理小區——邗江區蘭苑小區。
在第一道預檢“關卡”,醫護人員首先拿出N95口罩和橡膠手套,讓王先生換上。穿戴完畢后,再為他測量體溫,填寫發熱門診出入証。在王先生的出入証上,清晰地寫明了他的身份信息、發熱症狀、家庭住址和社區聯系人號碼。
“來我們這裡的患者,必須是來自於集中隔離點、封閉小區、重點封控小區三類區域的人員,且出現新冠十大症狀之一,比如發熱、干咳、乏力、結膜炎、腹瀉等。”揚州市中醫院發熱門診護士長董揚告訴記者,不屬於這三類來源的普通發熱患者,根據市衛健委安排,應根據不同功能定位,分流到蘇北人民醫院、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揚州友好醫院等7個二級以上醫院普通發熱門診。考慮到特殊區域的發熱病人就診需要,揚州市中醫院此前對發熱門診進行擴容,目前有4個診室,30個留觀室,配備84名醫護人員,每人4小時輪班工作。
進入診室前,病人需要花20分鐘左右的時間,先進行採血、核酸樣本檢測、胸部CT檢查共3個步驟。“這些檢測結果要4-6個小時出爐,所以提前做檢測,可以適當減少病人治療的等待時間。”董揚說,檢測過程首先要保証安全可靠,以發熱門診專用的CT機為例,每一個患者做完后,機器都要經過3個消殺步驟,“先用紫外線消毒1個小時,再用酒精濕紙擦拭機器,最后用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濕拖地面,3個步驟都一絲不苟地完成后,才能讓下一位患者進入檢查室。”
醫生看完病之后,需要輸液或護理的病人,將在留觀室內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后進行處理。不需要在醫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等到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出來后,可以直接帶回社區,“根據病人入院時出入証上的信息,我們會與社區聯系人對接,聯系120救護車‘點對點’將患者送回社區,確保整個就診過程實現閉環式管理。”董揚說。
“假如在發熱患者中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病例,我們將首先報告市疾控中心,然后由120轉運到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董揚透露,從8月17日開診截至8月21日晚,發熱門診共接收患者98名,日均接診量20人左右,都以腹瀉、咽痛等普通發熱症狀為主,“目前為止,所有就診發熱患者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 本報記者 顧敏 楊頻萍 李睿哲 洪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