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輿情·評論

淮安非法拼裝“四不像”運輸車企業為何十年不倒?

2021年08月31日11:00 | 來源:新華報業網
小字號
原標題:深讀丨“四不像”拼裝企業,為何十年不倒?

40天裡,記者先后兩次暗訪淮安市清江浦區的非法拼裝企業,並向屬地和相關執法部門反映。然而,記者的“投訴之路”一波三折,如同拳頭打在“棉花包”上——

7月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讀者熱線(025-84701119)接到實名舉報:淮安市清江浦區武墩街道兩家私營企業,長期利用報廢車輛拆卸的零部件,非法拼裝“四不像”運輸車售賣,已有十多年之久。其間,他多次向多部門實名舉報,均無果。

記者分別於7月13日到14日和8月22日到24日,兩赴淮安清江浦區,對“四不像”拼裝企業和相關執法部門明察暗訪。相隔40天的採訪結果,竟然驚人地相似——當地街道仍舊認為“生產合規”,監管部門依舊推諉扯皮或認定“合法”,拼裝企業仍舊生意紅火,還自詡“營銷沒有受疫情影響”。

舉報人所稱的“四不像”,是指用報廢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前后橋、車架等零配件,拆解拼裝成介於卡車、小貨車、拖拉機和自卸車之間的運輸車輛。由於零配件老化、焊接技術粗糙、安全性能差等,其生產、銷售和行駛均為國家明令禁止。

兩家“四不像”企業門路廣、關系硬 十多年非法拼裝竟“平安無事”

舉報人透露,這兩家“四不像”拼裝企業“沒有中間熟人不賣車”。根據他提供的淮安中介手機號,記者以“建筑公司女會計”名義,聯系上當地賣車中介張飛,要求“進廠驗車”,並相約7月13日下午兩點,在清江浦區武墩派出所門前見面。

7月13日中午,記者輾轉來到清江浦區武墩街道。下午兩點多,女記者上了張飛駕駛的轎車,“先到馬國順工廠。”轎車沿武林路向西行駛約400米,左拐進入252鄉道,向南行駛50米,便見路西側一處寬門大院。

聽說要買六七輛“四不像”拉渣土,老板馬國順高興地帶記者參觀約600平方米的院子。北側廠房內,3名工人正在焊接一輛“四不像”。“我家車鋼板都是雙層的,四缸六缸發動機都有,42000元一輛,一次拉7立方米渣土,小意思。”馬國順夸耀道。

“我要六七輛車,得拼裝多久?”記者問。馬國順吸了一口煙:“1個月。你先得把車型定下來。”“工地急用,能不能快點?”馬國順聽后,有些不悅:“快不了,我又不是做你一家生意。”

記者“妥協”道:“等1個月可以,但車子質量要保我的!”馬國順望了記者一眼,意味深長地笑笑:“這種車肯定會有小毛病,我隻能保証發動機不燒機油、不跳擋。你可以雇個人,專門維修,配件我都有。”

“送車到地頭嗎?我們來人開,怕路上交警查。”還沒等記者說完,馬國順連連擺手:“我家拼裝車,從來正大光明在路上開,沒人查過。你們來人開車,出事算我的!”

記者借口“貨比三家”,希望張飛“再帶一家看看”。“旁邊就是蔣春中家廠。”張飛說著,領記者向南走30多米,又見一寬門大院。

“車間在后面。”蔣春中領記者穿過20多米長的巷道,眼前是足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彩鋼瓦簡易廠房內,停著一輛等待噴漆的“四不像”。

“我們的技術可以造汽車!”蔣春中夸口道。一邊的張飛也附和:“他家專業做車,生意大得很!”“有多大?出省了?”聽到記者疑問,蔣春中呵呵一笑:“出省算什麼,我家生產‘四不像’十幾年,車早賣到非洲了。”

“十幾年都沒人查?關系很硬吧?”記者笑問。蔣春中點頭道:“必須的,公安也罷、市場監管也罷,我既然能做,就肯定有門路,不然早就關門了。”

8月22日下午,記者再次來這兩家拼裝廠暗訪。

馬國順廠門前,停著1輛“四不像”,車間裡還有1輛正拼裝的“四不像”。“馬老板不在。”工人說。

蔣春中廠門前,停著4輛“四不像”,3名工人在車旁忙碌著。聽說記者是第二次來廠看樣訂車,蔣春中熱情地推薦車輛定制尺寸,並興奮地介紹:“疫情期間,雖然淮安封路了,但生意沒受影響。本地訂單都接不過來,自己經常上手干。”

他還向記者“吐槽”:“一年忙到頭,就春節能歇幾天。雇了8個工人,一年得多少工錢?這還不算其他開銷。”

當地村民和拼裝工人反映,兩家工廠每年拼裝銷售“四不像”100多輛。

機關門前常有“四不像”出沒 汽車報廢市場與非法拼裝構成產業鏈

記者先后兩赴當地採訪,經常在武墩派出所、武墩交管所和武墩街道辦事處門前路上,見到行駛的“四不像”。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0條規定:駕駛拼裝的機動車或者已達到報廢標准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收繳,強制報廢。

7月14日,記者電話聯系負責武墩街道交通的淮安市交警支隊二大隊。王警員一聽說反映武墩街上“四不像”違法上路,立馬改口“我是門衛”,並挂斷電話。

8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淮安市交警支隊二大隊投訴。警員丁偉要記者去“交巡警大隊文明辦反映”。當記者來到該大隊一樓時,輔警(FJ99170)攔住記者:“先到違章處理處,經王堅警官同意,才能去文明辦。”

“王堅不在,他委托邱警官(警號080857)接待你。”與王堅通話后,違章處理處警官告知記者情況,並讓記者退到門口值班室外等待。片刻,邱警官上來就“四連問”:“你投訴這個干嘛?什麼叫‘四不像’?你怎麼知道的?生產出來在農村開開有什麼關系?”

記者出示証據后,邱警官對值班輔警說:“把這記下來,讓三中隊處理。”“何時能有結果?”記者問。“這說不准。要等‘四不像’上路抓現行才行。”

“他們兩廠門前就有車。”“這不好查!農村又沒有違停一說。”他明確表示。

知情人透露,蔣春中在當地最早拼裝“四不像”,馬國順曾進廠學徒,后來出來單干。由於“四不像”售價相當於新購渣土車價的十分之一,在建筑工地很是搶手。“像蔣春中家廠,3天就能拼出一輛車。拼車原材料——報廢汽車零配件,多數來自東海,還有一些來自淮陰區汽車報廢市場。”

非法拼裝廠內部

7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淮陰區長江路街道崔庄社區的汽車報廢市場。老板王新峰聽說是“汽修店買零配件”,手往院中一揮:“要什麼自己找、自己挑,找我算價錢。”

記者在5000多平方米的報廢市場轉了一圈,發現大量報廢車一層層摞起來,到處是已拆解的報廢車零配件。

記者轉到王新峰辦公室問:“桑塔納2000型方向盤多少錢?”

“30元一隻。”王新峰邊吃西瓜邊回答。

“柴油發動機呢?”“三四百元一個。不過,手頭隻有一個,如要得多,我要下去收。”王新峰說。

8月23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該報廢市場。雖然下著小雨,但逛市場的人還不少。記者駐足半小時,發現有7撥人進場挑貨。王新峰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這裡生意正常,未受影響。

市場監管認定“拼裝屬維修,合法” 街道認為“四不像”屬“農用車,合規”

舉報人告訴記者,他曾於2020年12月和今年6月,兩次撥打淮安市12345熱線,舉報這兩家非法拼裝企業。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南分局受理后,曾派一中隊馬介全告訴他:“由於不能區分蔣春中工廠是在維修還是在生產‘四不像’,因此無法立案處理。”

7月14日下午,當著記者面,舉報人撥通馬介全電話。對方一聽追問武墩“四不像”問題,說了句:“這事我管不了!”隨即挂斷電話。

8月24日上午,記者隨舉報人在城南分局找到馬介全。他堅稱:“兩家企業沒問題。檢查蔣春中廠時,發現他們只是在割割焊焊,屬於車輛維修。”

面對舉報人質疑,馬介全繼續說:“他們是組裝,不是生產,我可以這麼講!舊,不代表報廢,沒到報廢時間,割下發動機,加個車廂,照樣跑,怎麼能叫報廢車?”

“不對!”記者當即在手機上搜索出國務院第307號令,找出《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給他看——利用報廢汽車“五大總成”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裝汽車或者出售報廢汽車整車、拼裝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報廢汽車整車……

“我們調查了,就是維修!”馬介全有點不耐煩了:“我又不能24小時盯著他們。再說,這車農村用用可以的,農用車嘛。”

見舉報人還要爭辯,馬介全滿臉堆笑:“這樣好不好,我自身知識有限,不會用電腦,也查不到政策,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你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科找楊科長。”

“我不是消費投訴,找他干嘛?”舉報人反問。

“他是政策專家,一定會讓你滿意。”馬介全起身送客。

其實,7月14日記者首次暗訪后,就將問題電話反映給武墩街道黨委書記侯軍。他說:“我們已經處理過這個事情了,怎麼又投訴到媒體?”記者問他如何處理?侯軍說:“市場監管局給兩家企業發了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就有‘四不像’。這樣吧,我讓分管同事聯系你。”

隨后,自稱“武墩街道辦公室主任”孫玉璽聯系記者:“馬國順和蔣春中兩家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都含‘四不像’。”並將蔣春中營業執照經營范圍“7C-1B型農用挂車制造、銷售”,畫了紅圈,截圖發給記者。

記者電詢頒發該營業執照的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科人員明確表示:“我們不可能給‘四不像’登記發証。目前全國系統平台項目庫中,根本沒有7C-1B型農用挂車選項。”他懷疑是全國平台建立前,企業手工填報,登記環節沒有甄別出來所致。

記者將此情況轉吿孫玉璽。他又說:“反映人已不投訴了。”怕記者不相信,還發來一張6月20日“淮安市政府便民熱線辦理單”,上面寫有“已手機聯系反映人,反映人表示滿意”。

按工單上號碼,記者撥通反映人手機。他告訴記者:“確有街道人聯系我,說已對兩家‘四不像’廠進行批評告誡。我不滿意,又先后3次找他追問結果。我怎麼可能滿意?”

8月23日下午,記者找到兩家企業所在地——武墩街道武墩村。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張治國明確表示:“蔣、馬兩家一直在生產‘四不像’。反正市場監管局來查過,至於為何還在生產,村裡不知道。”

據了解,2019年以來,我省先后組織五批省級安全生產巡查。去年6月,省安委辦還出台《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嚴厲打擊非法拆解企業,禁止利用報廢機動車總成部件拼裝機動車。

可面對一次次執法檢查,這兩家“四不像”拼裝企業為何總能安然無恙?屬地和相關監管部門為何公開為這兩家企業站台?這“貓和老鼠”融洽相處的游戲還要玩多久? (文中張飛為化名)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昉 高啟凡 實習生 龍盼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