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做強經濟總量

今年以來,我區以轉型升級為抓手,進一步優結構、擴體量、提層次,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優平台、壯實體、強產業,做大做強經濟總量。
加快培育“領跑梯隊”,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圍繞培育井神、蘇食兩大百億級企業,落實“一企一策”,強化專班服務和要素保障,加快推動井神鹽穴油氣儲備庫、光明食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度。支持共創草坪、雙環齒輪、文善電子等骨干企業通過技改擴能、重組並購等方式,對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整合。推動百斯特鮮食、融昱藥業、芯聲微電子等企業開展股權合作、上市發行,確保新培育上市企業3家以上,加快形成10億元、50億元企業梯隊。完善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政策支持體系。積極推進工業廠房“不動產權証”辦理,全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鑄造“核心引擎”,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力。堅持“產業旺區”,圍繞“項目集群化、鏈條完整化、企業規模化、平台專業化”方向,大力實施“4221”制造業提升工程。強化針對性招引,高水平打造重點產業、重點企業供應鏈體系。加快提升電商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層次。突出農業優先發展,緊盯“三特”產業,持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
加快構筑“發展高地”,不斷增強園區承載力。引導各類園區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加快建設淮昆台資合作產業園,強化開發區核心功能。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功能設施配套,確保“十四五”期間在全省開發區排名進位20位以上。綠色建造產業園圍繞“建材、建筑、建安”產業定位,推動建華建材、海螺水泥通過技改擴能打造新的增長點,確保開票銷售分別達50億元、30億元,力爭用3-5年時間將產業園打造成“投資超百億、產出超兩百億”的專業特色園區。羽絨紡織產業園將全力打造蘇北羽絨紡織產品生產流通集散地,確保“十四五”末園區開票銷售突破100億元。教體裝備產業園將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確保“十四五”末新增國家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5家、開票銷售超100億元,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潘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