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讓“良田”回歸“糧田” 江蘇東海四級“田長”守護每塊耕地

2021年09月10日10:4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連片農田(資料圖片)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初秋的東海大地,水稻抽穗,長勢喜人。9月3日一大早,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黃川鎮臨洪村黨總支書記王強吃過早飯后,不是急著往村黨群服務中心趕,而是騎著電瓶車在村子東頭、田地轉了一圈,巡查有無私搭亂佔、私挖盜採、破壞耕地等行為。

“沒有,明天再去村西頭看看。”約半個小時后,王強走進村黨群服務中心。如今,又有了新頭銜——“三級田長”的王強,隔三岔五巡查村裡2155.2畝耕地已成為每天的習慣。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而耕地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所在。東海縣土地總面積305萬畝,其中耕地185萬畝,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先后摘取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等多項桂冠。近年來,區域內一些耕地不時遭受不法分子的破壞和不知曉政策群眾的非法佔用,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屢禁不止,保護耕地迫在眉睫。

守護耕地是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職責所在。為此,東海縣基層國土部門每年初均制定巡查路線。“我們轄區國土面積150平方公裡,所裡就5個人。全部巡查一遍,至少需要3周時間。”平明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所長孫硯說,“這樣也避免不了存在巡查死角,三天便可搭建好一個鋼結構的棚子。等發現時,再去制止拆除,不僅造成群眾資金損失,而且還易引發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面對單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巡查存在的不足,今年,東海縣率先在江蘇省縣級層面提出建立“自然資源網格化管理田長制”的時代命題,並進行勇於探索,積極作答。一時間,層次高、范圍廣、量質並重,覆蓋“縣、鄉、村、組”四級“田長制”實施方案在調研走訪、征求意見、數次修改下出台,並在全縣346個行政村、25個社區鋪開。

方案明確,縣委書記、縣長為一級田長,縣委、縣政府分管農業及自然資源等領導為一級副田長﹔各鄉鎮(場、街道、園區)黨政主要領導為二級田長,其他班子成員為二級副田長﹔各村(社區)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三級田長,其他村(社)干部為三級副田長﹔各村民小組組長為四級田長,轄區內企業、種養殖大戶、社會團體、熱心黨員群眾聘為民間田長,並詳實地明確各層級田長工作職責、運行機制、保障措施等,建立了數量、質量、生態、效益“四位一體”的綜合防控保護機制,形成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區域化“田長制”管理體系。

高效現代農業環繞新農村。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田長制”猶如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套上了“金剛罩”。“就是要讓全縣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者,實現違法佔用耕地進行非農建設以及‘非糧化’使用‘零增長’。”為將寫在紙上的方案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東海縣長張其兵說,“目前已將基層‘田長制’實施情況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體系,並專門出台考核標准,對各級田長履職突出的給予獎勵,對失職瀆職的堅決約談問責。”

以“零容忍”的堅定決心遏制各類違法破壞耕地行為,彰顯出的是東海縣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責任擔當,也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具體實踐。“修訂后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已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如果沒有‘長牙齒’的制度約束就難以守住耕地紅線。”東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朱燕昌談起建立“田長制”時說,“唯有全縣上下同心所欲,才能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夯實藏糧於地基礎。”

“我每天都會對管理范圍內的耕地進行巡查,一旦發現農田內有建廠、建房、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排放傾倒污染物等情況,都會及時制止並向上一級‘田長’報告。”對於這份零工資的工作,房山鎮興谷村76歲的老黨員谷軍華說,“發揮余熱保護耕地,心裡暖和。”目前,東海縣共有2042名四級、742名三級、46名二級、2名一級田長在履行自然資源監管職責。

四級“田長制”的實施,帶來的直觀變化則是實現了違法行為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制止、第一時間查處、第一時間拆除。1-8月份,東海縣各級田長及時發現制止查處違法佔地、私控盜採行為11起,較去年同期下降32%,整改拆除各類違法用地78宗126畝,歷史違法用地得到較大程度解決。

保護耕地事關農業穩定、糧食安全。“要持之以恆地落實四級‘田長’制度,並不斷查漏補缺,積極構建出‘耕地有保障、資源不受損、生態更美好、發展有奔頭’的格局,確保每一塊耕地都完好無缺。”東海縣委書記宋波談起創新土地巡查機制時說,“讓‘良田’回歸‘糧田’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必須走好的新時代長征路。”(張開虎 謝彤)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