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基礎教育一年翻身的“沛縣打法”

7月18日,沛縣中學搬入新校區﹔7月28日,沛縣第二中學搬到“新家”﹔8月5日,歌風中學搬入沛縣中學老校區……今年暑期,沛縣教育局局長王家勇既忙碌又舒暢,一個多月時間完成20所中小學、幼兒園的搬遷,全面化解了全縣“大班額”問題。
沛縣以往“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近40%,影響教學質量。今年,縣委書記吳昊著手抓教育,把“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中小學校立德樹人”作為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推出“中小學黨建8條”,打造“領雁工程”“紅荷先鋒”等基層黨建品牌。
8月30日,沛縣印發《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要點》,從抓好德育工作、健全教師培養機制、落實學校干部選拔條件等6個方面,進一步明確教學與黨建一體兩面的辯証關系,助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立德樹人”。根據該要點,縣委主要領導將定期與縣域內6所高中校長碰頭,倒逼校長抓教研、抓管理,旨在形成各校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營造“書記主抓、基層推進、全體爭先”的濃厚氛圍。
沛縣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筑牢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石,創新開展實驗教學,扎實推進招人留人體系,呈現出辦學活力強、師生干勁足、群眾滿意度高的教育新格局,打贏了基礎教育“翻身仗”。
9月1日,秋季學期如期開學,數千名學子走進沛縣中學新校址,干淨整潔的食堂、宿舍樓、藝體樓透露出現代氣息,嶄新的教學樓讓同學們眼前一亮。
這是沛縣為“立德樹人”造好平台的一個縮影。沛縣縣委成立校舍建設專班,協調多部門聚力推進學校建設,精心編制學校建設計劃,用最優地塊建學校。去年以來,全縣列入計劃的新改擴建各級各類學校82所,總建筑面積96.9萬平方米,總投資52.8億元,建成后可新增學位約6.2萬個。
沛縣中學校長燕海軍告訴記者,新學期,沛中將在借鑒如皋精細化教學管理的基礎上,打造標准化課堂教學模型,提升課堂效率、延長學生休息時間,把“雙減”要求落到實處。
此外,沛縣還不斷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鼓勵各校積極開發有特色的實驗教學校本課程,將學生實踐操作、情境體驗、探索求知、親身感悟等實踐性活動納入實驗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搭起了平台,更要建好教師隊伍。沛縣科學制訂教師招聘計劃,優先保障農村、薄弱中小學校需要,從體制機制上緩解教師編制不足問題。注重釋放“名校+”教育聯合體工作效能,跨區域引進徐州市、宜興市等地的優質教育教師資源,同時加強與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定向委培協同育人機制,引導青年學子扎根任教。
引得來,更要留得住。沛縣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教師平均收入水平不低於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持續釋放利好政策,在職稱評定、晉升通道、待遇補貼等方面積極服務各類招引人才,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前不久,全縣教育系統23人被提拔重用。
沛縣以德才實績為標准,樹立起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營造出人人奮進、項項爭先的良好氛圍。去年以來,該縣3次明確學校干部調整規劃,累計調整學校干部94人,全部做到實績說話、進退有據。因師德師風過硬、成績突出,2名農村中學校長被提拔為縣直中學校長,縣直中學3名中層干部被提拔到農村中學擔任校長。一批新的學校干部到崗后,沛縣教學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中小學校立德樹人,沛縣對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持續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吳昊表示,當前,“雙減”的根本之策在於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正是如此,立德樹人永遠是一個“止於至善”的過程,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系統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校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
□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夢虎 慶來 李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