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2021年南京將累計開發建設1200個應用場景

2021年09月13日07:49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名城敞開“機遇之門”

9月6日,南京市委全會明確,年內要落實好200個疫情防控專項應用場景發布,為城市安全提供更強科技支撐,給技術創新注入額外動力。這也意味著,今年南京累計開發建設的應用場景將達到1200個。

今年的南京市委“一號文”提出,強化市域治理應用場景創新,全年發布1000個應用場景。1月20日,南京又專門出台《關於加快應用場景開發建設2021年行動方案》。上半年,全市累計發布應用場景超600個,總投資近4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70億元﹔對外開放合作方向超2000個,累計洽談合作單位超5000個,其中達成合作超4200個,簽約合作金額超40億元。開發建設應用場景,已經成為南京激發創新活力,賦能企業成長,推動產業集聚的重要手段。

連日來,《南京觀察》記者深入工廠企業,走訪部門板塊,站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大視野下,一探南京推進應用場景開發建設的究竟。

有應急之需,也有長遠之謀

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后,南京火速啟動全員核酸檢測,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功不可沒。

江寧高新區企業小視科技研發的“立式測溫健康碼核驗一體機”,涵蓋了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健康碼查驗、身份証核驗等功能,刷臉就能獲取人員身份、體溫、健康碼狀態及行程卡等關鍵信息,既給基層防疫人員減負,又有效提升了核酸檢測效率,還降低了核驗過程中疫情傳播風險。這款依托人工智能的“黑科技”產品,從接到需求到投入使用,隻用了短短幾天時間,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需求“出卷”,政府“搭台”,企業“解題”,通過供場景、給機會,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應用和迭代升級,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極。南京擁有數字經濟發展的肥沃土壤。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務收入6000億元,同比增長16.6%,位列全省第一。新一輪城市競爭,數字高地的優勢必須得到充分釋放。“很多新興技術,因為沒有足夠的應用場景,隻能一直飄在空中。”南京市工信局創新產品推廣辦負責人方海燕說,讓新技術新產品落地生根,政府要推一把、送一程。從去年8月首次發布17個應用場景,到今年初提出1000個的大目標,再到追加開發200個疫情防控專項場景,力度層層加碼的背后,是南京創造新需求,激發新活力,打造底層技術和應用協同“試驗場”的決心。

在龍潭港附近的興隆州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無人機把生活用品精准“投喂”到江面的貨船上,返程時,它又把打包好的垃圾帶回岸上,船舶無需靠岸,輕巧解決了物資採買和垃圾清理兩大難題。而這,只是“5G網聯無人機行業應用示范基地”項目的應用場景之一。

傳統的點對點通信模式下,無人機在城市低空飛行時,信號傳輸容易受到地面狀況的干擾,安全性難以保障。“依托5G網絡的低延時性,無人機上搭載入網終端后,隻要電池允許,以后有網絡的地方就能飛。”牽頭這一應用場景開發的長空科技總經理裴錦華說。去年11月,南京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落地浦口高新區,以 5G+無人機的融合創新應用為目標,搶抓低空經濟產業風口,目前已吸引近20家關聯企業在園區集聚。

5G網絡賦能下的無人機,能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全天候監測船舶通行量,無死角還原岸線治理全貌,管控非法捕撈,採集相關水文數據、氣象數據……“長江大保護成為國家戰略,各類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態勢。”裴錦華說,僅僅是一條長江,就能衍生出無數的應用場景。

為智慧治理,更為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有溫度,讓產業更有品質。推動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南京的目的在於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和壯大新增長極,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成果應用提供更多市場機遇。

翻開各板塊已經發布的應用場景名錄,智慧城市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溧水區智慧醫院建設項目中的醫療雲影像、多身份介質識別及醫共體五大中心已正式落地應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預計年內完成測評工作,未來將全面提升溧水區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建鄴區城市大腦項目將通過構建區、街道兩級指揮調度體系,規范應急處置、綜合執法、民生保障等事件處置流程。玄武區的玉帶河水環境綜合提升項目,通過對河湖淨水機器人、生態修復水下森林構建、智慧水務在線監測等技術的應用,有效改善玉帶河周邊水環境。

拆建垃圾通過智能化分揀破碎,生成不同規格的骨料,直接用於路基填筑、管道回填、水穩生產﹔裝修垃圾根據不同類別二次利用,金屬、木料可以回收,輕物質進入發電廠燃燒發電﹔二次破碎的磚塊被送到再生磚生產線,變成透水磚、碼頭磚……位於高淳開發區的南京路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三條生產線全部開足馬力。

建筑垃圾處置,是打造“無廢城市”的重要環節。作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場景搭建方,路港科技通過對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拆建垃圾年處理能力已達30萬噸,裝修垃圾達5萬噸,再生磚產能超100萬平方米。“應用場景一發布,電話快被打爆了,垃圾處理和再生磚銷售兩頭需求都很旺盛。”企業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中的水穩生產線、再生瀝青生產線和綠化垃圾處理線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企業將與高校和研究機構深化合作,最大程度把末端產品合理利用起來。

南京的應用場景主要服務於產業強鏈補鏈工作。“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南京的導向不會變。應用場景的最終落腳點,也必須是產業。”方海燕介紹,南京的思路是,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通過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拉長補強產業鏈,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現實的樣板就在白下高新區。來回穿梭、自動停靠的百度“阿波羅”智能駕駛車輛,已經成為園區的亮麗風景。對於秦淮區而言,這並不是裝點門面的“盆景”,背后承載的是他們打造千億級車聯網產業的夢想。一年前南京公布的首批重點應用場景中,秦淮區的5G+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先導區項目就已經榜上有名。9月9日,白下高新區舉辦應用場景及新產品新技術雲發布活動,應用場景榜單中有3項屬於車聯網類,新產品新技術榜單中也包含5件車聯網類新產品。

“百度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龍頭企業,引進這一標杆項目,打造應用場景,一方面可以招引項目,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園區現有的智慧交通領域的企業發掘機會,幫助它們拓展新領域,收獲新訂單。”白下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秦淮區已集聚車聯網關聯企業260余家,其中營收超億元企業17家。通過積極參與省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設,一批本土企業捕獲發展新機,萊斯信息、江蘇中路、睿敏交通等秦淮區內傳統智能交通領域的龍頭企業加速產能提升、產品創新和產業融合,實現了超預期的規模增長。

要融合跨界,也要龍頭引領

用時5分鐘,一塊350千瓦時的蓄電池被機械臂緩緩裝入渣土車,滿載31噸的情況下,這輛車可以連跑180公裡。鼓樓區年初發布的新能源重卡換電系統示范項目,已經進入最后的滿負荷測試階段,未來不僅能減少城市污染,更有望突破渣土車運營時間的限制,白天也能上路跑,徹底改變整個行業。

國內城市道路上穿梭的渣土車,幾乎全部是內燃機驅動,主要燒柴油,噪音大、污染大,與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背道而馳。也有車企設計制造了新能源電池驅動的渣土車,但一塊適用於渣土車的350千瓦時電池充滿要好幾個小時,客戶等不了。能不能像F1賽車換輪胎那樣換電池?鼓樓區開發的這個應用場景,迅速吸引開沃汽車、易充網、國網南京公司、絲路集團等多家本地企業參與合作,聯合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點。

“跨領域的應用場景,單靠一家企業難以實現,需要多種先進技術的交叉滲透,融合創新。”易充網總經理李鑫說,南京的應用場景認定標准中,吸附性是一項必要條件,在應用場景開發建設過程中,至少要能吸附3家的本地企業參與建設,外地企業參與建設的,必須要落地南京。設定這樣的門檻,南京是希望通過釋放合作機遇,讓更多本地企業共享政策紅利,讓更多外地企業在南京落戶,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

但南京也沒有一刀切。對確實能夠引領行業發展、帶動產業生態、率先實現重點技術先行先試的應用場景,可由重點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為主體搭建,不受本地企業參與數量的限制。

4月20日,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浦口經開區的華天科技正式上線。半年不到,這個由企業獨立完成搭建的應用場景,注冊量就從最初的3000萬飆升至28億,解析量超14億,兩項數據均在全省二級節點中高居榜首。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被喻為“數字世界的身份証”,是實現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樞紐,是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紐帶。芯片制造行業具有多品種、小批量、訂制化、工期緊、生產工藝復雜多變的特點,上下游企業的數據互聯互通迫在眉睫。作為芯片封裝測試領域全球第六、全國第二的龍頭,天水華天電子集團董事長肖勝利在上線儀式上說,解決供應鏈協同、產品質量追溯、大數據分析、設備保障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企業有能力,也有責任。

搭建這樣一個輻射全產業的應用場景,華天科技的醉翁之意,不僅僅在於用標識為芯片“賦碼”,更重要的是打造標准,成為規則制定者,搶佔行業制高點。以集成電路為主導產業的浦口經開區當然樂見其成,相關負責人解釋,龍頭企業的產業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必將進一步釋放虹吸效應,加速上下游企業的集聚。

用數字賦能,讓市場說話

應用場景是一個新鮮熱詞,不少人的理解是政府發布需求,企業揭榜匹配。但南京的游戲規則,已經演進升級。方海燕認為,創新要素的配置方式,最終還是要回歸市場,即便是政府部門的需求,也需要通過正常招投標流程產生搭建方。在應用場景開發建設中,政府更多地是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浦口區工信局軟件和信息化科科長李樹林最近遇到了一件新鮮事——一位來自福建的企業家朋友給他打來電話,跟他打聽一家江寧開發區的新材料企業。原來,這位企業家在網上看到了江寧區發布的應用場景,產業方向和發展需求與自己的企業高度匹配。打電話咨詢,一來是核實信息是否准確,二來也是想摸摸底細,為未來的合作做好准備。

市場的空間是無限的,數字化技術最大的優勢,是總能找到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點。4月7日,雨花台區首批“免申即享”新四板挂牌獎補事項陸續兌現,這是該區“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中“免申即享”機制的首次兌現。

“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是雨花台區今年二季度發布的應用場景,要求在“智慧雨花”基礎上,打造集成公示、解讀、申報、審核、兌付的平台。“場景發布后,不僅是區內軟件企業,還有不少外地單位趕來競標。”雨花台區行政審批局審批服務科負責人劉偉說。通過挨個詢問技術優勢、前期實踐、案例分布等情況,江蘇中科惠軟成功中標。

以應用場景發布的形式拿到訂單,讓中科惠軟政務事業部負責人任鵬豎起了大拇指,“過去我們與政府對接,都是去政府路演,耗時費力,還不精准。現在這種模式,公開透明,市場化程度也高,節省了很多時間成本。”更讓他出乎意料的是,就著這場“及時雨”,企業半年來已接到省內多個地級市訂單。

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南京依然處於試水摸索階段。如何縮短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如何讓創新企業更好地感知市場方向?如何避免應用場景的重復建設?南京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方海燕介紹,按照搭平台、給機會、挖需求、找市場的思路,南京將以創新產品推廣、供需對接、資金支持等方式,持續推動創新產品評價工作,鼓勵應用場景搭建單位優先使用《南京市創新產品應用示范推薦目錄》內創新產品,為應用場景搭建提供更多優質解決方案。

□ 本報記者 盛文虎 周敏 仇惠棟 董翔 朱泉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