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袁橋社區:五維治理開啟美麗鄉村新畫卷
初秋時節,記者走在位於如皋市城北街道西北部的袁橋社區,吹著涼爽的秋風,感受著這座美麗鄉村的別樣魅力,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
在這裡,如海運河貫穿南北,355省道橫跨東西,31個居民小組1213戶居民在此安居樂業。近年來,袁橋社區經歷撤鄉並鎮、雪袁線拆遷、土地整理、污染防治、土地流轉、大唐熱電管網鋪設、核心區域環境打造等重點工作,從“安、住、行、水、和”等“五治”入手,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社區先后榮獲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省生態文明村等榮譽﹔2019年被司法部表彰“楓橋經驗”表現突出先進集體。
致富先修路,齒輪加工助發展
“這條路原先隻有3.5米寬,現已拓寬到6.5米……”指著眼前的康庄大道,在這片土地上已工作20個年頭的袁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劉培華滿是欣慰,“這條興許路是村裡主干道,2019年完成改造后,不僅變寬了,也變綠了,老百姓出行心情也變好了。”記者順著劉培華手指的方向望去,馬路的寬度足以容下兩輛相向而行的汽車,而多年以前,這裡僅是一條普通的鄉間小路。2019年,袁橋社區對村裡的主干道進行全面提升,包括興許路在內的4條馬路都做了改造,改造道路總長約10公裡,總投資約650萬元,並安排了8名保潔員負責道路保潔,確保路建好后,管好、護好。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的改造升級,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對當地交通運輸、物流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進一步打開了群眾致富的大門。“路好走了,企業也發展起來了,目前,全村共有52家民營企業、200多名個體經營戶。”劉培華說。
齒輪加工產業是袁橋社區的特色板塊經濟,“龍頭企業藍鷹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就在興許路上。目前,在齒輪加工這一板塊,社區共有6家龍頭企業,同時還有24家小規模企業,大企業幫扶小企業,為其提供機器設備與技術,30家企業資源共享,解決了近300人的就業問題,生產的齒輪銷往全國各地,全年銷售額8000多萬元,讓老百姓實現了家門口致富的夢想。”
水清碧波蕩,最美庭院景色佳
洋甜溝,聞名便令人感到甘甜可口。如今,在袁橋社區,用“水清、河暢、岸綠、景美”8個字來形容洋甜溝河,可謂恰如其分。可曾幾何時,它只是條夏季才出水的臭水溝!
2019年,袁橋社區對河道進行集中整治,完成了2200米的河道生態駁坡及綠化,活水源、提水位、治水污、疏水道,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源活水。記者順著洋甜溝河望去,隻見一橋橫跨河道兩岸,而以洋甜溝命名的平安法治文化廣場就位於河道南側,佔地約1.5畝,眼下正在進行最后的綠化工程,不久即將完工。從河道疏浚,到橋梁建設、廣場建造,社區投資百余萬元,旨在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生態景觀長廊。“現在城裡人也經常開車來我們這裡拍照打卡呢!”劉培華的話語裡透著藏不住的自豪。
目前,袁橋社區25公裡的四級河道及居住河全面落實河長負責制,建立長效管護體制,確保三年內對所有河道再次高標准整治一遍,借助環境整治爭創江蘇省水美鄉村。
社區大環境變美了,幸福小康之家也悄然舊貌換新顏。在袁橋社區18組,張建的院子是社區家喻戶曉的“最美庭院”。這裡亭台錯落有致,石榴樹上果實挂滿枝頭,遮陽傘下整齊擺放著一桌六椅……“經濟條件好了,我們就想著把老房子翻新改造下。有了這個院子,閑時可以戶外燒烤,或者喝茶聊天,住得十分舒心。”戶主張建告訴記者,在國外工作的女兒每次回來也不再住酒店了,直言“還是住在家裡好,環境一點不比國外差”。
近年來,袁橋社區組織動員轄區所有黨員、代表、企業、在外能人等社會力量,積極行動起來,治理轄區臟、亂、差,突出重點抓好人居環境,同時開展“十星先進戶評比”創建活動,村居不少農戶居住環境大為改觀,一批“最美庭院”喜獲授牌表彰。
科技賦平安,治安管理不再難
“以前我們的治安靠的是小組長巡查,自從有了‘雪亮工程’,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袁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社區治保主任薛城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操縱鼠標,將大屏幕中一處監控畫面旋轉、放大,一處停在路邊的汽車車牌號在屏幕上清晰可見。
他告訴記者,值班室每天都有兩名工作人員輪班看點,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採取行動,及時制止相關違法行為。9月6日上午10點17分,通過電子監控設備,值班人員就發現在社區12號點位有人偷倒工業垃圾,社區第一時間派人前往制止,並進行了相關處罰。
今年5月,袁橋社區投入68萬元打造“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共在轄區69個點位安裝156個監控探頭,對袁橋社區的邊界交界處、區域內國道、省道、縣道、村內主要通道、大型交叉路口、車流密集路口、村委會進出口、村委會服務大廳等區域進行集中監控管理。同時,對影像及抓拍資料進行后台存儲,並利用管理平台對存儲資料進行調閱、回放、處理等,通過人防+安防的模式,實時掌握、管理全村治安、環衛、環保、交通、社區容貌狀況。“我們對監控范圍內的突發性管理事件錄像取証,起到綜合治理效果,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同時與公安系統聯網,真正實現了智慧社區智慧管理。”薛城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有獨立的供電設備,不受斷電困擾,確保監控24小時不間斷。良好的治安設施改善了村民的居住體驗,有效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諧奮進的鄉村治理氛圍日漸濃厚,“安居樂業”在袁橋社區正由理想變成活生生現實。
本報記者 葉國 馮啟榕 俞鑫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