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以“不開發”理念涵養最美江岸線
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盛義攝
秋日的江蘇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江灘,江水依依,蘆葦飄蕩,白鷺翱翔。這片規模不小的江灘地,以前被用作水產養殖,部分土地上還建了碼頭、工廠,如今,生產用地已全部退漁還濕,碼頭、工廠已全部拆除,生態修復成效顯現,灘綠水清,生機盎然。
新合村濕地的重生,是靖江切實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打好“長江大保護”攻堅戰、全力守護“健康長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靖江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引下,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落實退漁禁捕,整治沿江突出問題,加快打造“九港水美、百裡岸綠”生態格局,改造提升最美江堤, “守護一江碧水,涵養最美岸線”正成為一座城市的共識。
規劃引領,留足“健康長江”的綠色空間
百裡長江岸線是靖江最為寶貴的資源,面對長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靖江秉持先進理念、落實系統規劃,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空間。
2016年,靖江率先在全國提出了“三個三分之一”的沿江生態保護理念,組織編制《長江生態岸線保護規劃》,劃定區域功能,明確1/3綠色發展,以資源優化倒逼綠色轉型﹔1/3開發性保護,尊重生態系統,綿延沿江景觀﹔1/3永不開發,保持生態原貌,留足自然涵養。
2019年,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編制《靖江長江岸線保護修復與綠色發展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構建“一帶兩廊、三區四片、一島多點”的長江岸線生態空間格局,在這個規劃中,細細勾勒出了“長江生態保育帶”、濱水廊道、生態紅線區等生態概念的形態,將一幅綠色長江生態畫卷鋪展開來。
隨著長江生態保護理念的進一步深化,靖江守護“健康長江”的頂層設計也不斷升級。今年7月召開的靖江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靖江將深入實施生態宜居戰略,打造外延內拓、吸引力強的濱江都市,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常態化抓好長江禁捕,努力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長江大保護樣板區。
在“長江大保護”進程中,靖江以綠為筆,著手推進沿江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累計新增造林4015畝、綠地面積3.6萬平方米,退漁還濕400畝,累計騰退生產岸線7.1公裡,臨港綠色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形成、綠色發展保障機制更趨完善、區域生態環境有效提升。
廢棄江岸線變身音樂花海廣場。盛義攝
綜合施策,守護“健康長江”的入江源頭
靖江綜合施策,通過查病體、溯病源、治病根“三略出擊、一體作戰”,建立“一張標圖、兩項機制、三源控法”的工作體系,積極探索“清水入江、親水護江”之策,打造“健康長江”的靖江樣板。
治水的關鍵在於摸清全市河道水質情況、找准水質超標的病源。2019年以來,根據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部署,靖江系統排查長江干流4公裡范圍內39條入江河流沿線排口724個,基本實現了“有口皆查、有水必測、有口必溯”的目標。
為了找准斷面水質超標“病灶”,靖江緊盯外源性支流,在不能穩定達標的入江河道支流,科學布設監測斷面,監測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及河道徑流量,分析研究污染來源﹔緊盯內置性排污口,徹底查清超標入江河道“五類排口”的數量、類型以及排放的污水量、污染物等基本情況,登記編號造冊,鎖定污染“元凶”。
摸清污染底數后,靖江編制了《靖江市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工作操作指南》,進一步明確對各類排污口的辨識認定和相應整改措施規范,為基層工作人員更好的開展排污口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去年,該市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范一批”要求,對所有排污口逐一現場核查,“一口一策”系統制定整治措施,開展分級分類規范整治,明確取締210個、整改184個、規范330個。
在排污口整治過程中,靖江以信息化為依托,積極推進精准治污。結合前期排查、溯源工作經驗,靖江參照生態環境部排污口排查系統,積極探索,先行先試,開發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監管平台,以數字化指導污染治理、提高工作效率。
要讓百川清水匯長江,長遠之計在於源頭治理。當前,靖江正聚焦工業、生活、農業三類污染源,工業廢水將開展“一企一管一口”整治,生活污水實施“納管接廠”工程,農業瀝水推行“小流域管理”模式,通過統籌實施“分類管控,長效治理”,拔除水污染“病根”,守護一江清水。
守島筑巢,打造“健康長江”的靖江樣板
在靖江生態環境局聯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最新開展的鳥類生物多樣性現狀調查中,科研團隊欣喜地發現,靖江長江生態綠洲馬洲島上有105種鳥類,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包括食物鏈頂端的猛禽。
馬洲島地處長江中下游靖江段長江中心,區域內有未開發的濕地面積29.32平方公裡。長期以來,靖江禁止在馬洲島進行任何形式開發,保持灘涂、蘆葦蕩等原生態風貌,濕地生態系統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
今年,靖江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調查過程中,科研團隊利用在島上重點區域布設的紅外相機及野外監測,持續開展了3次鳥類生物多樣性調查,1次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調查和1次高等植物多樣性調查。目前,調查已發現鳥類14目37科66屬105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分別為鶚、游隼、紅隼、蒼鷹、赤腹鷹、鳳頭鷹、普通鵟、縱紋腹小鸮、東方角鸮、花臉鴨和雲雀。
“鶚、游隼、紅隼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都屬於猛禽,這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在馬洲島出現,表明馬洲島保持良好的自然風貌,生態系統保護較好,適宜鳥類等生物棲居。”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負責人認為。
靖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愛東介紹,下一步,靖江生態環境局將與南京環科所緊密協同,加快建設“1站6點”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體系。在馬洲島建設長江下游首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在上青龍港、上九圩港、美人港、九圩港、小橋港、牧城公園等地建設六個長江岸線重要濕地觀測點,構建起涵蓋靖江52.3公裡長江岸線、水陸統籌、“天地空”一體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體系,對長江下游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環境、珍稀瀕危物種進行長期觀測研究,打造長江濕地保護修復試驗示范區、生態農業發展實驗示范區,為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紅線監管以及濕地生態恢復與重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關鍵支撐。(賈秋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